風格要切換了?

牛棚

週五趨勢股遭遇大跌,科技的聖邦股份、藍思科技,醫藥的大博醫療、愛朋醫療,眼科的愛爾眼科等跌幅都很大。

股友們開始擔心,“趨勢股是不是不行了,年底機構賺夠了,是不是要跑了?

答案是NO

機構確實是有年度排名的考量,

為了排名能夠好一些,較少機構在最後兩個月想往上衝一衝倉位上會激進一些;

少部分成績不錯的機構傾向於賣出,調低持倉;

而大機構則是依舊不會輕易動倉位,只是如往常一般去調倉,它們不在乎年收益,在乎的是更長期的如5-10年期收益。

所以年底,一部分私募基金和少量對排名看重的公募,調倉會非常厲害;大機構和多數對排名需求不高的機構則依舊穩健。

A股的核心資產,隨著A股的開放,現在和未來一直會是牛市,不會因為年底部分機構調倉、以及一些不堅定的投資者的離場就結束的。這點,我堅信。

國內機構要調倉換股,很快又會調回今天大跌的這些核心資產的趨勢股上來,不然大家想想他們會去哪呢?真的會大面積去鋼鐵煤炭麼?那可是夕陽產業。接下來,外資還會繼續買我們的核心資產,他們並不是有多聰明,只是他們看重長期收益,好東西便宜買就對了。

我之所以開牛棚,就是想倡導大家買好公司,買A股核心資產來順應A股國際化的這個歷史必然趨勢。我們以一個比較好的價位或者一個有爆發力的技術形態去介入,然後持有,只要它沒有嚴重高估、基本面沒有變壞,一定堅定持有,直到真正的趨勢終結

牛棚股跟蹤:

愛朋醫療,繼續持有。

上海機場,繼續持有。

深信服,繼續持有。

週末重點事件解讀

1、MSCI最大擴容來了:逾400億被動資金即將入場

下週二(11月26日)收盤後,MSCI年內第三次擴容生效。此次擴容是年內的最後一次。本次擴容將為A股帶來約430億元的被動增量資金,顯著高於此前,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納入實施完成後,納入MSCI指數的A股標的增至472個,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達到4.1%。

點評:按以往的經驗,在正式擴容的前一天,都會有資金進場套利,在擴容當天賣給被動配置的資金。

2、美國通信委員會禁止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資金購買華為和中興設備。

點評:

類似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且,美國鄉村電信運營商,市場空間也不大,對華為和中興的業務影響也很小,不必過度解讀。

反而此類事件近期頻繁發生,當做籌碼,說明第一階段的協議在不久的將來將要達成了。

3、週末多家公司減持公告席捲A股

四方精創:多家股東減持不過6%;

安妮股份:大股東擬減持不超1.97%;

匯頂科技:匯發國際擬減持不超5%;

藥明康德: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3%;

萬科A:鉅盛華及一致行動人持股累計減少5%;

精測電子:股東減持不超2.94%;

普利特:實控人及副董事長合計減持6.27%;

科信技術:多名股東擬減持不超10.62%;

點評:

大股東年末兌現利潤也來砸盤了!週末兩天的減持,高位票成了重災區,匯頂科技、藥明康德、普利特、四方精創……全都是趨勢大牛股;機構和大股東爭先出貨。對於這種股票還是要及時規避。

4、週末2家IPO,符合預期。下週共有5只新股申購。

點評:申購日期主要集中在週二~週四,分別是碩世生物、卓易信息、佰仁醫療、江蘇北人、郵儲銀行。下半周郵儲銀行申購,市場資金壓力會更明顯點。

風格要切換了?

近期有粉絲在後臺問我,要不要申購郵儲銀行,擔心會虧錢。

答案是:可以申購。當天破發的概率非常小。之前的浙商銀行,雖然很多人棄選或者不申購,但是中籤率還是隻有0.68%。這麼低的概率說明市場很看好的。

能不能中籤還是問題呢,反正我一次都沒有中過。運氣也是沒誰了。

風格要切換了?

侃大盤

從短期來看指數,前幾天指數還在反彈過程中,週五縮量快速衝高,典型的誘多戰術,隨後藉助所謂的利空砸盤,跌破2900點整數關口。從情緒的角度看,是比較傷人氣的,因而接下來慣性往下走一下的概率挺大的。但恐慌過後,可能有反彈的機會。

創業板週五大跌,更多屬於補跌的性質。目前處於一個收斂三角形末端,面臨方向選擇,可上可下。

風格要切換了?

週末我查了一下有關數據,有驚喜。

截至11月22日收盤,A股市場破淨股數量已達到381只(注:破淨指的是公司股價跌破淨資產)。

從破淨股數量佔股票總數的比例來看,目前已達10.2%,不論破淨股絕對數量還是比例,目前均已接近歷史峰值。

點評:現在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有近400只股票破淨,數量逼近歷史極值。破淨率超過10%,意味著重要的底部將要來臨。

比如2005年滬指998點時A股破淨率在13%左右,2008年1664點時破淨率為11%左右,今年1月份2440點時,破淨率也達到12%。目前,A股的破淨率預示著又一個重要的底部即將來臨。

熱門板塊與個股

下週重點關注對象:

1、機構年底防禦思路,調倉換股。

機構的業績考核是按年來算的。今年大家都賺得很多,那麼在年末快要考核時保住戰果是可以理解的,同時一些資金也要為明年的配置做準備。比如週五的鋼鐵、煤炭、基建這類高分紅、低估值的防禦品類就有機構在買,另外還有新能源、遊戲這類超跌的品種逐漸開始底部補漲。

2、這批核心資產調整挖坑後,還是回到大科技和大醫藥趨勢牛股。

趨勢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並非一日崩塌的。我們從龍虎榜也看得到,踩踏主要是機構為考核排名的清倉,屬於突然性的獲利了結,而不是基本面出現了問題,更何況北向資金天天都在買買買。最近大盤也不是很理想,高位股漲多了回踩很正常,未來繼續關注突破再創新高的個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