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孫子想吃雞,奶奶還沒做,娃直接吃開了,“吃雞動作”火了

小孩子總是可愛的,由於身體和心智的發育還不成熟,總是做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給一家人帶來很多的歡樂。

但與此同時,我們家長們也要重視起來,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要由於自己的一時疏忽,讓孩子發生尷尬又危險的事情。

就在前段時間,王先生夫婦帶著孩子回老家吃飯,老人們見大孫子回來,自然是高興的合不攏嘴。二話不說,直接在雞圈裡挑了一隻小烏雞,心裡想著給大孫子燉湯喝,好好的補補身體,在城市裡哪能吃的了土生土長的小烏雞?

正當奶奶去廚房磨刀的時候,卻發現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原來自己的大孫子早都想吃雞腿了,都等不及了,竟然自己捉了一個小雞,直接“下口了”。只可憐這個還沒長大的小雞,竟然被這個小娃娃如此當玩具一樣玩耍,這可讓小公雞的“顏面”何存?心理很有可能在想:“還不如直接給我來一刀呢。”

1歲孫子想吃雞,奶奶還沒做,娃直接吃開了,“吃雞動作”火了

緊接著孩子的父母也出來了,一家人看到這個場面,笑的簡直是前仰後合。這時候只有爺爺一個人皺著眉頭:“拿著一個雞放嘴裡,成何體統?先不說好不好看,就說孩子又會吃進去多少細菌?你們這群大人怎麼一點事都不懂?”

1歲孫子想吃雞,奶奶還沒做,娃直接吃開了,“吃雞動作”火了

聽到這話,王先生小兩口和奶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不對勁,趕緊的讓孩子把雞放了下來。其實爺爺說的沒有錯,當孩子接觸小動物的時候,一定要多多注意一些問題,不然很有可能釀成一些後果,十分嚴重。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看,孩子接觸小動物的時候,到底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1.孩子接觸完動物,一定要注意清潔衛生

關於一些小貓小狗,或者是小兔子,只要確定這些小動物比較安全,對孩子沒有威脅性,可以讓孩子們接近。但是在近距離接觸過後,一定要保證孩子的清潔工作,摸完貓和狗之後,一定要洗手,如果身上粘了小動物的毛髮,家長們也要注意給寶寶進行洗澡,或者是消毒的清理。

1歲孫子想吃雞,奶奶還沒做,娃直接吃開了,“吃雞動作”火了

2.有選擇的接近,不要接觸性情兇猛的

一些性格溫和的小狗可以接近,一些小雞也可以接近,但是一些兇狠的大狗,一些會撓人的小貓,這種動物還是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一旦發生危險,後果不堪設想。

畢竟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家長們一定要選擇溫和的小動物,讓孩子有選擇的進行接近。

3.不要虐待動物,教會孩子學會善良

正如同上述案例當中的小雞,被孩子提在手中直接往嘴裡塞,在這裡,大家儘量還是自己孩子這種做法。一定要讓孩子和平的與小動物相處,要善待一下小動物,愛護的意識,善良的意識,一定要從小就開始培養。

讓孩子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正確價值觀,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有愛的人。

4.注意病菌問題,看看孩子會不會過敏

當孩子接觸小動物的時候,一定要確定孩子對這種動物會不會過敏?畢竟孩子們的體質不一樣,有很多人會對動物的毛髮產生過敏現象,如果是這種情況,儘量還是和小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家長們一定要確定孩子的安全,然後再放心大膽的讓孩子去和小動物接觸。

接觸小動物,有利於孩子建立愛心,也有利於孩子與自然的互動,甚至促進大腦的活躍和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會造成一定的危險性,增加不確定性因素的發生,這讓很多家長難以抉擇,到底是接觸還是不接觸呢。

如果是你,你會讓自己家的孩子接觸小動物嗎?又該怎麼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