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領導主動給你漲薪?

如何讓領導主動給你漲薪?


漲工資,一直是很多人的願望。很多員工因工資問題開始抱怨,為什麼另一個同事的業績也沒有多麼突出,他的工資卻漲了,而自己每天兢兢業業,卻還在原地踏步?

有時感覺自己付出了不少,可領導就是“裝聾作啞”,究竟該不該向領導提?怎麼提?提了有用嗎?萬一不同意,下一步該怎麼辦?這種想法困惑著很多人,如果讓領導主動提,那更是難上加難。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類似問題,想解決又無從下手。

其實,這取決於分析問題的思路。本文用漲工資這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為例,來探討如何解決這種控制權在他人手裡,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

劉向在《說苑》中曾說過,“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意思是世間萬物因為獲得了最本質的東西才有了生髮,一切事情只有找到了內在的規律才能獲得成功。

因此,這種事情的解決,需要釐清五個層面:誰說了算?他想不想做?能不能做?什麼時間做?怎麼做?下面逐一分析。

1.誰說了算?

誰是問題的決定者?如果搞不清楚由誰說了算,恐怕付出再多也於事無補。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組織中的個人,一般需要面對四級:下級、平級、直接上級、“上上級”。這四級分別在不同的事情上,起著不同的作用。

如果是升職,一般由“上上級”說了算,但他會參考其他三級的意見。而漲工資,80%是由直接上級說了算。

在漲工資這個問題上,直接上級(總經理以下職位)雖然看似沒有審批權,但只要他主動上報,且理由充分,上層領導很少不批。而平級或下級的影響則極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漲工資的關鍵因素是直接上級的意願。

2.想不想做?

首先,分析上級領導在員工加薪問題上的心理。

其實,無論上級還是“上上級”,在薪資問題上,都懷著得過且過的心理,只要不是統一調薪,哪怕之前的薪酬不夠合理,也是能不動則不動。

因為,在工資面前“不患寡就患不均”,而且很難有公心,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員工矛盾和離職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在工資問題上,誰也不想“惹是生非”,“民不找官不究”,是薪資問題上的一個潛規則。

從另一個角度看,調薪意味著從老闆口袋裡多掏錢,因此每級領導面對調薪都會心裡怵三分。

那在什麼情況下,上級才會主動呢?

▲ 讓領導感覺“欠”你的。就是自己付出得多,而得到的少。這又分為個人所欠和組織所欠,領導個人所欠的動力會大於組織所欠的動力。

▲ 領導通過為員工“調薪”,會得到什麼好處?在這裡不談請客送禮等歪門邪道。如果讓你的加薪成為領導成績的“證明”,他為了得到自己上級的賞識,也會順水推舟。

▲ 領導不得不主動為員工調薪。在個人的價值遠高於目前的工資,或自己在工作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時,一旦離職就會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這時領導也往往會利用漲工資的辦法來挽留。

在第一項領導的“感覺”裡有兩個核心點:

漲工資的意願大小來自“感覺”。虧欠感越大,動力會越大。但是員工的本職工作做得再好,在領導眼裡也是應該的,這就不會產生“虧欠的感覺”。

主體是領導的感覺而非員工自己。很多人的問題出在了自己單方面“認為”該漲工資。只有讓領導因“虧欠”感到“歉疚”,他才會主動“彌補”。

什麼情況下,才能讓領導產生“虧欠”感?

需要是員工出色完成了本職之外的工作,而且持續付出了很多。但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不能捨本逐末。

在領導最需要的時候,能為領導分憂解難。譬如,遇到難以分配的任務時,自己主動站出來承擔。

能做領導的參謀,日常額外付出很多。譬如,多給領導提一些合理化建議等。

攻克了一個難題,讓領導感到光榮。

日常工作中,主動幫助同事排憂解難,減少上級的麻煩。

領導不在場時,主動維護領導的立場,等等。

可以一言以蔽之:在領導遇到困難時,你在哪裡?做了什麼?

他的“虧欠感”越強烈,動機就會越大。但動機和依據完全是兩碼事。譬如,你跟領導走得再近,關係再好,哪怕是你幫領導度過了很大的困難,通常他也不會用漲工資的辦法來彌補。

因為當他拿著調薪申請表找上級時,就已經變成了“公事”,私事永遠難以成為“公事”的由頭。即便對方是大股東老闆,給員工加薪也需要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

因此,“該不該做”是主觀意願,而“能不能做”則需要結合客觀條件。

3.能不能做?

“能不能做”,在於你給直接上級加薪的“由頭”分量夠不夠。一旦“由頭”足夠,他去找領導彙報時,就能理直氣壯,甚至因這件事感到自豪。

這裡面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每年的“普漲”,這時會存在漲幅的差別;另外一種是為某人單獨漲。

無論“普漲”還是單獨漲,如果有硬性條件的規定,譬如職稱、考核分數、出勤率等。那無需多言,先滿足這些公開的條件再說。

但一般有公開、量化加薪標準的企業非常少,因為這需要有完善的薪酬體系、分級標準、職級職務體系、考核公平合理等,即使是大型上市公司也很少有如此完備的體系。

但加薪完全靠硬性指標也未必合理,譬如員工積極性、對公司的重要程度等,都很難用硬性指標來衡量。作為硬性指標的職稱也不能完全代表員工能力,所以企業一般只將此作為單項補助條件。

因此,企業即使公佈了工資分多少檔、多少級,但具體要求往往也比較籠統。工資保密“被迫”變成了一種通行的做法。

這時就會發現一種怪現象,即使企業大張旗鼓地表彰某人的傑出貢獻,並因此漲工資時,強調的也只是工資漲了多少級,不會說工資具體多少。因為在薪資背後,最大的問題是攀比。

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不給別人漲工資,只給你漲?這就需要給直接上級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並且能讓攀比者心服口服。

一般來說,調薪會發生在下面幾種情況中:

你被調換到一個更重要的崗位,或增加了新的工作職責。

直接上級需要樹立某方面的典型,而你符合條件。

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項最好用“錢”對“錢”的方式來說明,會更容易被高層認可。

以合理化建議為例,如果沒有具體的獎勵規定,或獎勵的數額偏小,就可以將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在1~3年間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測算出來。

但切記,不能用過程來替代漲薪依據。譬如,某員工主動幫助他人、每天義務加班等,“上上級”最看重的是工作結果,因此漲薪要用工作結果說活。

4.什麼時間做?

動機有了,依據也有了,但這不等於漲薪一定會成功。

有時領導很忙,滿腦子都是工作,一忙起來也許就把加薪的事給忘了,或領導認為你對目前的薪資很滿意。此時,適當的提醒時機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在時機的把握上,須注意以下幾點:

▲ 最好是與上級單獨相處時提出。

▲ 必須在業績成果和建議成果開始顯現後,再擇機提出。

在業績成果出現後不能拖太久,但又不能見到成果就立即邀功,最好在成果出現後的3~7天內。這時,上級對成果的興奮勁還沒過去。

最好主動幫領導做完一件事情,或在出色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後。

在領導心情好的時候。

最忌諱在企業工作緊迫,離不開自己時提出加薪。乘人之危的要挾是不可取的,為任何領導所不容,即使領導暫時“委曲求全”,也會立馬儲備替代人手,甚至寧可多花錢從外面招新人,也必須讓這種關鍵時候掉鏈子的員工走人。

本來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員工難得的價值,這種“要挾做法”會把一手好牌打爛。

在公司緊急需要自己時,是體現一個人價值的最佳時機。這時哪怕之前的工資不合理,都要先放下,把工作放到第一位,出色地完成工作後,再擇機用工作成果提醒領導。以心換心,相信領導也不會無動於衷。

5.怎麼做?

在上級有意願幫你,也有充分的依據、合適的機會時,結果的成敗則取決於自己的溝通水平。

此步驟同樣關鍵。這就是面對同樣的產品、同一個顧客,有人能順利成交,有人卻徒勞無功的原因。同樣,在電梯遇到一位客戶,有的人用幾句話就能讓對方記住自己,並願意深入交流,有些人還沒說完第二句就被對方打斷。這都是溝通水平帶來的結果。

因此,溝通決定了事情的成敗。而溝通的渠道有多種,如微信、書面、電話、委託朋友介紹、面對面交流,從作用上看,這五種方式層層遞進,採用哪種方式取決於與領導關係的親疏,以及當時所處的狀況。

溝通對象的選擇上,又分為直接上級與“上上級”。這也是由三者之間的關係決定。如果上級或“上上級”是老闆,則又需要採取完全不同的策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篇幅關係,在這裡只探討最常見的跟直接上級面對面溝通的類型。

溝通的真正價值,不在於闡明自己的觀點,而在於能促成對方的行動。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探口風。最好以自己的經濟狀況與同類崗位的薪酬對比作為話題切入點,然後用自己的貢獻值做背書。

畢竟自己對“加薪”的看法未必客觀或具有可行性,而上級站在更高的位置,得到的信息也更全面,對整個公司的狀況,包括老闆的風格、公司的薪資現狀及加薪依據的評判等,都要比自己清楚。相信他會有一個比較客觀的判斷。

這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同意,另一種是否決。當然,做了這麼多前期工作後,他不同意時也會告訴你具體原因,要麼時機不合適,要麼你的條件還不達標。這時千萬不能就此放棄,而是向領導要個“承諾”,問下一次什麼時間可以找他。等自己條件滿足後再找他談薪資時,他向上推薦的機率會大很多。

第二步,如果上級同意後,最好了解加薪的幅度,如果他說的金額低於自己的預期時,要委婉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旦表明了自己的意圖,儘管領導未必做出承諾,但他一般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因此,絕不是加薪的事情交上去就不管了,讓領導看著辦。

第三步,當領導同意自己的加薪要求後,就需要一鼓作氣,立即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加薪申請和貢獻值數據報告等,而不是再回去準備相應材料,這樣可以避免不確定性事件的發生。

在加薪申請書上,最好不要填寫自己期望的加薪金額或級別,如果自己的期望過高,領導會覺得即使同意加薪,但無法達到你的期望值,所以乾脆就放下了;

或者領導認為該給你漲兩級,而你認為一級就滿足了,他也許會順水推舟。

在貢獻報告的內容中最好有將貢獻值折算的“金額”,以及為公司帶來的長、中、短期的收益,角度要站在部門或第三方。

在跟領導交流完後,要向領導表明,無論這次加薪能否成功,都要感激領導,也都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把講感恩的話,讓領導知道自己的態度。

如此一來,一般領導都會努力促成。

不過在加薪問題上,常會出現幾個誤區:

▲ 如果自己的工資已經偏高了,上面的這些方法一概沒用。不能人心不足,貪慾無邊。

▲ 不要盲目攀比,要清醒地評估自己。一個人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平臺上。畢竟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的薪酬有所差別,不切實際的攀比只會徒增煩惱。

▲ 如果加薪申請沒有被批准,也不要抱怨,更不能“破罐子破摔”。通過這事恰恰說明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還不夠,自己的能力還沒達到領導的預期。

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當自己各方面成為員工的表率時,領導自然會給你加工資。

反過來,如果不能接受領導的評價,那麼在日常工作中,與領導意見不一致時,你會怎麼辦?這不正說明自己存在問題嗎?

所有辦法的背後,都需要員工做出超常的業績,而且是職責之外的特殊貢獻。仔細分析,這些都是“陽謀”,都帶著企業期望的拼搏味道。否則都會成為無泉之水,無本之木。

因為領導都是精明的,當你用創新方法為企業額外創造了100萬元時,獎勵你10萬元又何妨——這是絕大多數企業老闆的內心想法,也希望員工都朝這個方向努力。

從加薪的角度看,本文無非是想幫助員工梳理思路,並找出合適自己的準確表達方式。畢竟多數人接觸的是基層領導,而作為特殊加薪,很多主管平時很難遇到一次,在說辭和方法上難免有疏漏,進而影響到加薪的幅度和結果。因此,溝通方法極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