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植物概念單品牌店成長記。

一次和朋友小茹逛街,剛走入浙江金華的萬達廣場,便在顯眼處看到了林清軒店鋪,極簡風格又略顯高級的門頭,吸引了這個連買支眼線筆都要海淘的95後小姐姐進店。

而店內商品的陳列展示,配上高級感十足的色系搭配,讓小茹忍不住拍照打卡,更是萌生出了躺下試用產品的想法。

體驗後,小茹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掏錢買了一個護膚套盒。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近年來,林清軒在營銷方面的動作頻頻,自從轉型中高端護膚品牌以來,這一有著“媽媽印記”的品牌,開啟了年輕化的思路,在迎合年輕消費者需求方面下足了功夫。

隨著單品牌店的熱潮席捲美業,各種不同類型的單品牌店遍地開花,而那些主打植物護膚的單品牌店在產品成分方面,總能輕易打動消費者,在配合體驗的同時,吸客轉化率隨之提高。

今天,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之單品牌店特輯,我們便要探尋那些主打植物護膚的單品牌店的生存之道。

國內單品牌店的開創者——植物醫生

自創立以來,植物醫生便扛起了高山植物護膚概念的大旗,同時也是國內單品牌店模式的先行者和引領者。

植物醫生始終致力於植物護膚研究,堅持為消費者提供最安全有效的植物美肌方案。

截止目前為止,植物醫生在國內315個城市擁有線下店鋪3500家,全球擁有會員數超過760萬,連續5年營業收入實現30%的增長。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靈活的加盟政策,讓植物醫生單品牌店數量在國內迅速擴張,成為國產單品牌店店數排名第一,其中加盟店數量佔據總數的一半以上。另外,植物醫生摒棄店鋪雷同般的複製模式,不斷通過調整單個門店的選址和定位,以適應中國市場不同城市和區域的變化。

作為輕體驗型單品牌店,植物醫生以產品為中心,體驗為切入點,讓消費者能夠簡單直觀的感受到產品的功效,進而促成交易。

植物醫生雖然是輕體驗,但是在消費者體驗比較重視,並將此作為門店的特色來推廣,逐漸形成“美容院+日化店”式的經營模式。

記者在走訪多家植物醫生的門店後發現,位於不同地段的門店,店鋪面積雖有所不同,但所有門店均有設立體驗區,且佔據店鋪相當大的空間,可以讓兩到三個消費者同時進行體驗,消費者在店內不僅能夠購買到產品,還能體驗“專業線式”的面部或身體護理。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與此同時,植物醫生非常重視會員服務,深知了解客戶才是服務的基礎。在2006年,植物醫生便開始了大數據戰略的佈局,在每家門店配備店務通,能夠有效幫助店家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並制定專屬的解決方案,進而提升客戶粘性。

近年來,各個品牌的單品牌店極速擴張,加之進口產品的瘋狂湧入,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植物醫生作為國內單品牌店的長者,一些形象設計開始脫離社會的審美,為了重拾消費者的興趣,打造集購物、體驗、打卡於一體的單品牌店,植物醫生於2018年5月開始了單品牌門店形象的全新升級。

同年五月,完成店面形象升級改造的植物醫生亮相於貴陽觀山湖萬達,全新店面從“高山植物空間”、“科學家研究室”、“高山植物體驗場所”、“海拔特性”、“植物醫生公益空間”等五個維度進行了形象和設計的升級,將自身的品牌精神和獨特個性充分展現出來。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在店內設計方面,植物醫生同樣是下足了功夫。

與其他單品牌店純色的設置不同,植物醫生在地板和牆壁上融入木紋的質感,每個系列的高山植物護膚品都配有高山繁花的圖片和文字介紹,方便消費者更直觀的瞭解產品植物護膚的理念,放眼望去,整個店鋪呈現出自然的清新感和美感,再次拉近消費者與自然,消費者與品牌的距離。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個性專業的門店形象,精細化的產品介紹,更為舒適的消費購物體驗,甚至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往打卡拍照。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澱,植物醫生已悄然成為護膚領域單品牌店的領頭羊,其以產品為核心的初衷,凝聚了紮實的品牌號召力,而門店形象的再升級,不僅為自身的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更為了消費者更好、更舒適、更深刻地感知產品的魅力做支撐。

C短評:無論門店形象的升級與否,產品的品質才是決定消費者是否繼續買單的關鍵,在市場日益激烈的今天,單品牌店想要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要做精細化的戰略佈局,打造差異化的購物體驗。

植物醫生單品牌店的形象再升級,是通過門店小清新的設計凸顯出品牌調性,迎合品牌高山植物護膚的定位,更是為了迎合當下年輕消費者熱衷的簡約風格,從多個維度去圈粉消費者。

植物系列的直營佼佼者——林清軒

2003年創立的林清軒,始終致力於以中國傳統的植物為原材料,製作出天然、安全、有效的化妝品。

2008年,林清軒單品牌店起步於上海,與植物醫生單品牌店不同的是,林清軒是國內單品牌店中為數不多的直營專賣店模式,力求將品牌調性和品質做得更為紮實,同時其也是O2O模式的踐行者。截止目前為止,林清軒在上海、北京等主流城市的直營單品牌店數量已超過400家,精準會員人數超過了300萬。

為了凸顯出品牌的調性,且符合植物護膚的理念,林清軒在門店裝修、產品包裝上一律選用綠色為主色調,給人清新天然的感覺,極大提高了辨識度,從視覺上將綠色植物與林清軒品牌綁定,而且其所有店鋪均採用環保的材料進行裝修,格調突出,整個店鋪風格呈現出清新淡雅。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由於林清軒單品牌店大多位於繁華的購物中心,與國際一線大牌比肩,使得林清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強勁對手的擠壓,而近來同質化產品的單品牌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對於專注於線下渠道的林清軒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品牌弱勢的一面逐步開始暴露出來。

直到2013年,林清軒才在線上開啟天貓店,卻苦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運營策略,銷售業績遲遲突破不了,一如創始人孫來春說的,“我曾經兩次和阿里錯過,錯過了PC時代的電商和移動電商。”

達到瓶頸的林清軒急於求變,希望通過一些變革來迎合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2015年,林清軒制定O2O模式發展大計,彙集了連接阿里、騰訊的會員中心以及其他的網絡流量供應商的聯合力量,創建了品牌自身的入口和流量統計方式,形成了線上線下同價、同時促銷和同等利益分成的新型結構。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據公開報道顯示,林清軒和支付APP合作,打造的一場促銷活動,讓全國門店總交易日額增長了87.5%,其中某一單店店鋪日交易額更是增長了1185%。

爆發式增長的數據下,林清軒優異的產品口碑得以快速傳播,為了趁熱打鐵,2016年林清軒進行了第一次品牌定位,聚焦于山茶花潤膚油。同年十月,馬雲提出的全新概念“新零售”,讓創始人孫來春更加堅定林清軒要all in新零售。

得益於對直營單品牌店的堅持,林清軒擁有所有相關數據,在新零售數據為王的時代,林清軒的優勢逐漸開始顯露出來,並於次年試水新零售,加碼智慧門店,打通線上線下的利益分配。

作為天貓新零售標杆品牌,林清軒成功摸索出如何利用大數據賦能目標客群,進行精準探索,通過品牌線下客戶數據建立算法模型,精準圈定潛在消費者,進行營銷投放,擴大線下門店的賦能範圍。

對於林清軒而言,2018年是大刀闊斧改革的一年,除了品牌形象、店鋪形象升級及優化之外,還嘗試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聘請代言人、第一次聯合明星做線下營銷活動、第一次全面接入阿里數據庫,優異的成績再次印證了改革的成功。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據悉,林清軒在線下門店推行“手淘+釘釘”模式加碼新零售,根據現有會員數據,在阿里數據庫中尋找相似的潛在客戶,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營銷推廣,吸引客戶進店,進而由導購進行體驗服務,並引導其用手機淘寶掃導購的釘釘二維碼進行綁定,同時關注林清軒品牌號成為品牌粉絲。

此外,林清軒還將線上線下融合,線上顧客可以享受門店護理服務,線下顧客也可以享受到線上的優惠,在簡化用戶購買流程的同時,保證每一位顧客都能享受到應有的服務。

為了跟上消費者節奏,迎合時代趨勢,2018年林清軒開始了轉型中高端品牌的戰略佈局,並將品牌定位升級為“山茶花煥膚修復專家”。

2019年9月1日,林清軒全新升級的門店、全國首家“網紅”概念店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正式官宣新生代演員曾舜晞擔任林清軒山茶花潤膚油全新代言人,持續向品牌年輕化的進程推進。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今年雙11,是林清軒品牌戰略升級後的一次考驗,10月30日,與“口紅一哥”李佳琦合作直播帶貨,明星產品山茶花潤膚油遭到瘋搶。11月3日,品牌代言人曾舜晞空降長寧來福士探店,再次為品牌造勢。11月4日,以快閃店的形式亮相上海來福士廣場,再度衝上“熱搜”,更是一度吸引年輕消費者前往打卡。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差異化競爭,植物護膚單店的生存之道丨尋找生意的第二曲線⑧

雙11的業績,印證了林清軒近來變革的成功。數據顯示,今年雙11檔林清軒全渠道GMV強勢突破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在雙11當天,林清軒天貓官方旗艦店GMV達3200萬元,同比增長40%。

C短評:近來林清軒的一系列動作,聚焦於年輕時尚潮流群體,其不斷通過一些年輕消費者喜好的方式去進行品牌的戰略佈局,從單店的形象升級到網紅助力、明星代言,再到快閃店形式的品牌矩陣,揭示了其欲搶佔年輕市場的決心,為品牌接下來持續發力高端市場,全面接軌國際化做足準備。

總結:當下,各個品牌的單品牌店肆意橫行,瘋狂搶佔市場。植物醫生和林清軒作為輕體驗型的植物概念單品牌店,多年來一直依靠“口碑宣傳”塑造品牌力。而隨著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面對日益崛起的年輕消費群,單品牌店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於是紛紛開始了品牌年輕化的戰略佈局。

無論是品牌形象升級,還是簽約明星代言人,亦或是快閃店形式的造勢,其本質依然是博取年輕消費者的眼球。對於深耕線下市場的單品牌店而言,通過多途徑引進的流量,需要藉助有效的體驗和服務,才能構築留客鎖客的流量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