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中國茶闖世界需科技文化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中國茶闖世界需科技文化融合

中新網長沙11月22日電 (王昊昊)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2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茶走向世界需做到科技文化融合。

今年54歲的劉仲華長期從事茶葉加工與資源高效利用研究,致力於創新茶葉加工理論技術、提高茶葉資源利用率和產業綜合效益,現任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主任。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是世界公認的茶葉和茶文化發源地。2018年中國茶園面積達4395.6萬畝,採摘茶園面積達3400萬畝,幹毛茶產量261.6萬噸、總產值2157.3億元人民幣。

劉仲華表示,200多年前,國際上80%以上的茶葉都來自中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茶葉產業全面衰落,中國茶在國際上的地位滑落到低谷。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茶的科技產業全面提升;進入新世紀後,中國茶的科技實力不斷增強,相關茶產品不斷推向世界。

“2018年中國茶葉出口量達36.5萬噸,目前有167個國家感受到中國茶的魅力。中國有世界最多的茶林面積、最大的茶產量,但出口份額並非第一,因此中國目前是‘茶葉大國’而不是‘茶葉強國’。”劉仲華說。

劉仲華表示,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目前世界貿易量第一大宗茶類為紅茶,但中國的第一大茶葉是綠茶。中國茶要走向國際,需要針對國際市場消費者的習慣,通過資源創新、加工技術創新等,實現茶產品的持續創新,研發出廣受國際市場消費者歡迎的茶產品。

劉仲華說,人們接受新的茶產品需要一個過程。隨著中國茶產業科技實力的逐漸強大,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通過科技與文化的融合,讓外國人學習中國人的茶葉消費方式,像中國人那樣愛茶,中國茶就會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