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南沙動工

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南沙動工

南都訊 11月2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建設動員大會”在南沙舉行,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宣佈正式啟動建設。IFF永久會址項目是南沙國際金融島首批擬落戶項目之一,投資規模35億元,用地規模為2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記者從動工現場瞭解到,IFF永久會址項目由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議服務酒店、服務公寓和政要公館構成,南沙開發區管委會攜手國際金融論壇(IFF)合作推動IFF永久會址暨南沙國際金融島項目建設,形成以會議功能為主導,兼具宴會、新聞發佈、展覽活動、商務住宿等功能的複合型會議場館。

IFF全球年會將穩定在南沙舉辦

2016年1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與IFF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自2017年起由廣州市與IFF在廣州共同舉辦IFF全球年會。2017年6月,廣州市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IFF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IFF永久會址落戶南沙。今年7月,省委和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對國際金融島概念作進一步明晰。

南沙國際金融島建設將以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為核心,充分引入全球金融業高端要素資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及廣州全球創新金融平臺、全球金融資源配置平臺。依託南沙的區位、空間和政策優勢,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將穩定在金融島項目的IFF永久會址上舉辦,將成為與達沃斯論壇、博鰲論壇相媲美的全球性會議品牌,而廣州也將依託國際金融論壇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資源優勢,吸引優質高端金融資源和人才集聚,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

南沙打造千億級國際金融島

作為全國首個國際金融島,南沙國際金融島選址位於南沙明珠灣核心區橫瀝島尖南側,佔地面積約2.27平方公里,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57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不低於1000億元。南沙金融島之於廣州南沙,正如金融街之於北京,金融城之於倫敦,二者相輔相成,未來“金融島”將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示範窗口、中國金融創新服務典範,成為廣州乃至廣東省面向國際的重要城市名片。

當前,南沙金融改革創新取得積極成效,落戶金融及類金融企業6504家,比自貿區掛牌前增加52倍,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機構11家,約佔廣州市的1/5。相繼推出26項金融創新案例,其中6項入選商務部自由貿易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廣東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最佳案例,多項已在全國複製推廣。

會議動態

A

“一帶一路”建設如何高質量發展?共商推動倡議機制化、多邊合作因地制宜

11月2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6屆全球年會進入第二天。在上午舉行的IFF峰會2019絲路國際聯盟大會上,中外與會嘉賓就如何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機制化、制度化、透明化展開討論。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規則和機制化的建立成為專家們頻頻提及的內容,多邊合作、共商規則成為多位嘉賓的共識。

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優先加強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慎峰建議,把設施連通作為目前應該優先加強的領域,設施連通是互聯互通合作發展的基礎。“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連通仍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張慎峰分析,目前以“六廊、六路、多國、過港”的互聯互通為基礎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國已開行了中歐班列,累計近2萬列,通行境外16個國家,53個城市,有效地激發了亞歐陸路物流和貿易通道潛能,正在改變沿線生產貿易的格局。

和張慎峰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觀點一致,土耳其前副總理穆罕默德·希姆謝克也指出:要促進經濟發展,首先要關注基礎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土耳其有一句話說:道路就是文明。”此外他也提出,人力資本也就是說教育,在21世紀是最關鍵的。

用共商原則來推動

“一帶一路”倡議機制化

穆罕默德·希姆謝克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涉及貿易連通,更是建立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提高全球在監管透明度、項目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提升‘一帶一路’項目透明度及問責機制,才能保證‘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

IFF副主席、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兼首席道德官祝憲則表示,如果把“一帶一路”僅僅侷限於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我認為這種認識有一點片面”。他認為,“一帶一路”可以在新全球化的過程中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更多、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分工,更加深入進入全球產業鏈,“是重要的全球性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平臺”。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也關注到在涉及沿線國家、領域及投融資方式眾多的情況下,要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包括金融全鏈條的協作規則、信用評級規則、項目招投標規則、廉潔規則等規則亟待創立。“我覺得要堅持共商的原則,有些原則是現在已有的原則,但是要考慮各方的適應性,以及各方的接受度,不能直接拿現在的國際標準來簡單地套用。”

加強多邊合作

共建項目,要更加切合沿線國家的需求

中國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華介紹,目前該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已經有17個項目採用的是多邊、雙邊、多方、第三方合作的模式。比如,非洲安哥拉目前一個最大的水電項目,總投資是45.32億美元,就是採用德國的發電機組的技術、中國的融資,葛洲壩集團作為EBC的總承包商實現了多邊合作。

史育龍對“一帶一路”中的多邊合作表示肯定,認為這是“一帶一路”建設努力的方向。他特別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它要更加切合沿線國家的需求。”史育龍舉例,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和合作中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因為這是巴基斯坦現在最緊缺的項目。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不能一味單純拿著歐美的標準、歐美的眼光來看。“我們高度認同要關注環保,關注生物多樣性,但是不能因此忽視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間對於能源原材料產品的嚴重缺口。”

B

圍繞全球碳定價機制 討論國際綠色發展

在“國際綠色發展峰會”上,嘉賓圍繞全球碳定價機制進行討論。論壇嘉賓認為,實施碳定價要注重多種因素影響,不同國家的碳市場有所差別。

實施碳定價要注重多種因素影響

大部分經濟學家和專家認為,減碳的最佳方法就是給碳定價,並且價格要足夠高,只有這樣才能刺激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IFF理事、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法國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對此指出了幾個要點:首先對於碳價格本身,由於價格會有很多的變量被影響,所以要實施“碳地板價”和“碳天花板價”;其次,由於不同地區碳的價格不一樣,讓一些地區擁有了更多的競爭力。把碳排放到其他的國家需要收稅的想法引起了非常多的人的討論和關注,然而這種跨國境的稅可能會與國際法規產生一些衝突。

“雖然很多人支持碳定價,碳定價對整個國家的收入也會有些影響,但是對有一些國家是不太公平的,所以仍有一些國家不願意接受。”洛朗·法比尤斯表示,一定要明確碳定價的作用,從思想和技術合作上給這些國家以支持,在實施碳定價的同時又保護他們的經濟競爭力。

中國碳市場和國外碳市場有差異

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認為,中國碳市場與國外碳市場有差異。中國對企業碳排放額度的分配大多采取了技術基準線的方法,以產品的能效和單位產品的碳排放與它的先進值為基準,對碳排放的總量根據生產量進行調節。並且,中國的碳市場對於終端行業,不僅考慮直接排放,而且考慮間接排放。同時,中國在碳市場建設過程中,注重和邊緣地區進行充分的清潔能源的供應,並與當地脫貧結合。

中國推進碳市場,不僅僅是強化了節能減排,還通過碳市場的建設,完善和建立了MRV體系,使企業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報告、監測和核查有了非常完善的體系。何建坤說:“碳市場的信號能夠促進金融界對於低碳技術的透支,因為長期穩定的碳價信號能使新能源領域的透支有預期的回報。”

統籌:南都記者 張沛

採寫:南都記者 張沛 李鑫 見習記者 王美蘇 實習生 楊曉彤 通訊員 林丹賢

鏈接

IFF永久會址 暨南沙國際金融島項目四大功能

核心金融展會區:IFF永久會址及南方總部、絲路國際聯盟金融使館

金融創新園區:金融研發區、金融培訓區、要素交易平臺、國際學術智庫區

綜合服務區:酒店區、商業及文化娛樂服務

生活服務區:人才公寓、項目配套居住區及特色國際教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