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大声说话,大口吃肉;大家好,我是吴吞:

今天开始和你一起聊聊《灵魂摆渡》这部网剧。

你有没有承受过救命级别的恩惠?比如地震时,叫醒熟睡的你;意外受伤时,送你去医院;抑或是被坏人追赶时,路人仗义出手等等,当然,考试帮你作弊,不算。

说实在的,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长这么大,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来自他人的恩惠,那么你知道该如何合理合法地报恩吗?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王小亚:一个被死亡的救人女孩

《灵魂摆渡》这部网剧已经热播很长时间了,在这里,咱们先简略地回顾一下,第一集《444号便利店》的剧情是:

夏冬青是一个准备考研的穷逼大学生。硬要说有什么特点的话,就是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孤独的滋味,以及拥有一双能够看到鬼神的阴阳眼。

一天,吃了许久泡面的他,正在自己出租屋的电脑里查找兼职,以便解决下个月的食宿问题。

突然后背一冷,屋子里的灯光很不自然地闪烁着。他环顾四周,却什么都没有发现。这时,电脑提示道:“您收到了一封邮件”,他被一家名为444号的便利店录取了。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夏冬青来到444号便利店上班,做夜间值班员。在交接班的时候,上早班的店员告诉他,这家店晚上过了12点,经常有不干净的东西出现。

而午夜刚过,夏冬青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面无表情的向着店外走去。来到橱窗前,凝视着店外毫无人烟的街道。

嗨!

一个小太妹打扮的烟熏妆女孩拍了他一下,把他吓了一跳。还没等他出口,对方便机关炮似得向他询问有没有见过一个小男孩。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夏冬青郁闷地指了指橱窗,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对着他们做鬼脸。

这个姑娘自称叫王小亚,她在附近路口看到这个小男孩独自一人在那里徘徊,便提出要送他回家。

可是小男孩不记得回家的路,又不肯去派出所,说是怕被妈妈骂。余下的,只记得自己叫豆豆,和妈妈住在一个小房子里,胡同口有个牌楼。

他们拗不过,只好在店里等待。王小亚向夏冬青借店里的电脑用,上网查找附近有没有豆豆所说的有牌楼的小区,结果看到了一则骇人的新闻——“豆豆在7天前,遭遇了一场车祸……”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王小亚吓了一跳,闪身躲在夏冬青的背后,让他去确认豆豆是人是鬼。因为,小房子可以解释为骨灰盒,牌楼就是墓碑,这个解释成立的话,那么今天就是豆豆的“头七·回魂夜”。

就在他们疑神疑鬼的时候,豆豆的妈妈突然出现,把孩子接走了。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豆豆妈:哪有什么小姐姐,只有一个小哥哥

王小亚奇怪地望着豆豆妈,她怎么对自己视而不见啊——夏冬青提醒她把那则新闻看完,原来当天豆豆并未在车祸中死去,真正被车撞的是,救下豆豆的她,王小亚。

难以接受现实的王小亚,挠着头大喊大叫起来。正在夏冬青吐槽王小亚变成会是什么模样的时候,店里突然来了一个富家公子打扮的夜班值班店员赵吏。

他一语道出王小亚并没有死,而是媒体为了树立典型,把人写死了。现实中的王小亚,正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成了植物人,而今夜就是最关键的时刻——倘若今晚还不醒来,王小亚就真的成鬼了。

夏冬青决定帮助王小亚回到躯体,但自小父母离婚,到处为家的小亚却不愿意,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人在意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

为了劝慰她,夏冬青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王小亚,小亚亦被母亲在病床前的忏悔感动,回到自己的身体。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灵魂摆渡:披着恐怖外衣的正能量故事

《444号便利店》是灵魂摆渡这部剧的开篇,这篇故事完成度很高,即便摘除一些铺垫,也是一个很好短剧作品,一个披着恐怕外衣的正能量故事。既干净又精彩,有好几层反转,能牢牢地拴住我们的注意力。

剧中精彩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在恐怖体验上,剧方控场到位,完美的把握了全片的气氛——不是为了恐怖而恐怖,恐怖只是一味药引子。

就像冰淇淋追求的不是单纯的冷,而是用冷冽的爽感,激发出各种甜品的本味。该剧也不是干巴巴的恐怖,它均衡的分配地分配着恐怖和浪漫,现实和幻想的成分。

《灵魂摆渡》在风格上,其实讲述的是浪漫的故事,充满了瑰丽的想象。

很多人将“浪漫”局限于情爱之中,但文学中浪漫主义是和现实主义相对应的体系,简单的说:现实主义告诉你世界“本来是什么样的”,而浪漫主义要告诉你的是,世界“在理想中是什么样的”,以及“可能是什么样的”。

新媒体金句王,英国大作家王尔德说:“浪漫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

这也是我喜欢看,后悔为什么最近才看《灵魂摆渡》的原因。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在这之前我已经很久没看恐怖片了,尤其是近些年的国产恐怖片。曾经为了学习如果描写伤口,认真研究过《法医解刨学·彩图版》的我,再看那些拙劣的伤口,总觉得很没意思。

而且很多恐怖片,把资源都砸在了特效上,制造了大量的光学垃圾,我都将那些烂片视为血浆片,没有建立恐怖气氛,观看后只觉得恶心。

而《灵魂摆渡》这部剧不一样。开始,王小亚认为豆豆是鬼,在豆豆妈接走豆豆之后,王小亚才知道自己是鬼,愿意为发疯了似得王小亚,要现出血淋淋的鬼脸的时候——夏冬青的吐槽梗,立马将恐怖氛围带偏,变得莫名好笑起来。

这种出人意料的小反转,让我们在感到恐怖的同时,还会感到一种新奇的浪漫。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本集最后,王小亚在夏冬青的劝慰下,放弃轻生的念头;又在重症监护病房,听到了,为了看护她而日渐憔悴的母亲的忏悔,王小亚终于打开心扉,欣然还阳。

一个好人有好报的正能量故事,就此在告一段落。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值得留意的细节:如何报答救命之恩?

我这人就是心狠,在感动之余还找到了一丝漏洞——为什么生魂可以收到纸钱?

鬼魂们用冥币付钱,收钱人起初没有发现,这是很多鬼故事的套路,鬼遮眼而已,没什么好吐槽的。但王小亚在路边能捡到很多钱,而且没人跟她抢,这都不觉得奇怪,我只能说,她真是一个心大的姑娘。

话说回来,如果豆豆妈是出于感恩之心给王小亚烧纸钱的话,有这个精力为什么不去庙里或去医院为王小亚祈福呢?

就算豆豆妈是被无良媒体误导,也有必要联系警察,或者去王小亚家拜访一下吧?毕竟王小亚是自己孩子的救命恩人呀。

我的结论是,豆豆可能不是一个熊孩子,但豆豆妈一定是个熊家长,不懂得如何感恩。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其实,这也怪不得豆豆妈,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有感恩之心”,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合理合法的报恩”。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聊过,大恩如大仇,如果你给予他人“无以为报”的恩惠,比如救命之恩。那么承受恩惠的人,很有可能因为“无以为报”这四个字而心生歹念。

当然,这只是一种极端个例。但是从小到大,确实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报恩。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中国有句古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觉得正是这个词儿害了大家——人情债最是难还!

举个例子,西楚霸王项羽手下有个士兵长了脓疮口,项羽就用嘴给他吸脓。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之后,放声大哭,说我儿死定了——因为他的父兄,都是在承受将官的恩情之后,很快战死的。

果然,她儿子为了报恩,打仗拼命向前冲,结果战死沙场。

你看,项羽这么一吸,竟然能值一条命,人情债的投资回报率惊人呀。但要是在今天,医生用器材给人吸脓,吸一次多少钱,明码标价,就犯不上要付上一条性命了。

再不然,还有一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你不跟老师常联系,他会觉得你忘恩负义。但现在,你在“新东方”念书,老师也培养你很多,之后你不跟他联系,他也不会有什么看法, 为什么呢?

因为“新东方”的教育服务已经市场化了,你付出了学费,就不欠老师什么恩情,自然不会有人情了。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所以我很希望,在报恩方面也能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让报恩的人能够量力而行,知道自己该如何报恩,又需要报偿多少?

很多人认为,“救命之恩”恩情太重,对应的报恩态度应该是“无以为报”——倾尽毕生精力、财富来报偿施恩之人,都也不过分!?

反映到现实生活中,这个“无以为报”通常是没有报答,或者说不想报答。比如你街边救下一位突然晕倒的路人,并将他送到医院。在他脱离危险之后,他的儿女甚至他本人都会指认你是害他的坏人,并且理直气壮的说:“不是你害的,你干嘛出手相助?”

刨除武志红老师提出的巨婴心理(简单来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是神,世界都要围着我转。所有的问题、过错,都是别人的原因导致的等等),从现实的角度看,很多承受恩惠的人会采取那种“无情无义”,甚至“倒打一耙”的态度,可能是不想承担过高的报恩成本,以及承受那份恩惠带来的那份挥之不去的愧疚感。

所以,我希望无论承受了什么样的恩惠,都要有一个量化标准,让承受恩惠的人,能够量力而为的报恩,为这个报恩设定一个上限。

但问题是人命唉,救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多救人的英雄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我们能用上面处理“医恩”、“师恩”的方法,用金钱替人情,用金钱衡量人命的价值吗?

聊到这儿,我的内心是矛盾的:从现实主义角度看,我们是需要为人命设定一个价值标准的,不然应该如何补偿那些牺牲者?但从浪漫主义角度,我内心又不允许我用这么功利的思想方式,来思考人命的价值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没办法收尾了。

在面对“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这个问题上,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案。所以想问问神通广大的网友们,你们对于这件事有什么想法或方案吗?大家在评论区里聊一聊吧。

相识是缘,表达为话;我是吴吞,感谢您的降临!

灵魂摆渡:此人未死,有事烧纸|如何合理合法地报答救命之恩?

吴吞,相信科学的二手神话学家,中国文化爱好者,甩不掉“胖”字的大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