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四面楚歌”

11月22日盤後,國內新能源汽車“大老哥”——比亞迪發佈一條重磅消息。據公告顯示,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發行公司債券的議案,此次債券發行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擬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償還借款等。

比亞迪這得有多缺錢?

今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非常好的結構性行情,不少白馬出現翻倍行情,而比亞迪卻倒跌13.77%,遠遠跑輸大盤。受以上消息的影響,下週一的比亞迪恐“凶多吉少”。

比亚迪的“四面楚歌”

一、比亞迪有多缺錢?

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比亞迪賬上的貨幣資金僅有109.35億元(包括受限資金),較去年同期減少31.68億元,降幅為22.46%。

比亚迪的“四面楚歌”

而三季度末短期借款高達430.01億元,比去年末提升52.12億元,增幅為13.79%。此外,還有應付票據137.47億元、應付賬款208.16億元、應付職工薪酬41.48億元、其他應付款64.1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66.87億元。

比亞迪流動資產為1116.21億元,流動負債為1090.86億元,流動比率為1.02。從以上幾個財務指標可看出,比亞迪短期償債風險真不小。

另外,截止三季度末,比亞迪的應收賬款規模為480.14億元,相較去年末僅減少12.7億元。其中,政府補貼款未到賬金額仍在200億元左右,這就大大增加了比亞迪運營資金的佔用。因為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推廣,比亞迪都需要大量的運營資金。

以上兩個方面是此次發債100億元的重要邏輯。

但是,大規模舉債將進一步蠶食本就羸弱的盈利。截止到2019年3季度,比亞迪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與已發行債券等三項有息負債加在一起,就高達680億元。利息成本不低,前9月利息費用為2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18年全年,比亞迪的利息支出高達31.19億元,甚至超過了其全年利潤27.8億元。

2018年,比亞迪研發費用為49.89億元,同比增長33.42%,今年前三季度為38.39億元,同比仍然增長10%。研發費用的剛性支出,加之政府補貼下滑、財務利息支出增大,這無疑將對於本就羸弱的利潤造成壓力。

總之,比亞迪財務上趨緊,現金流狀況較差,未來經營壓力不小。

二、新能源汽車的困局

據最新財報披露,比亞迪前三季度營收為938.22億元,同比增加5.44%,歸母淨利潤為15.74億元,落入此前預告區間的下限,同比僅增長3.09%。而年中報,兩者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4.84%、203.61%。相對來看,第三季度比上半年失速太多。

比亚迪的“四面楚歌”

分季度看,三季度營收僅316.38億元,同比下滑9.17%,歸母淨利潤為1.2億元,同比更是下滑將近9成。而扣非淨利潤為-1.53億元,同比重挫130.12%。

營收、利潤雙雙下滑,主要源於汽車銷量的變臉式重挫。

今年前9月,比亞迪整體累計銷量約33.58萬輛,同比下滑4.49%,僅完成全年65萬輛目標的一半。其中,新能源汽車前9月累計銷量為19.26萬輛,同比增長34.31%。其中,單季度僅銷售4.7萬輛,同比下滑31.5%,而上半年同比增速為94.5%。

比亚迪的“四面楚歌”

10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12567輛,同比大幅下滑55%。這已經是新能源汽車連續4個月出現副增長,並且情況愈演愈烈。

今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16567輛,同比減少11.8%;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6719輛,同比減少23.4%;而到9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同比跌幅擴大至50.97%,單月銷量13681輛。再對比10月的同比下滑55%,可以看出,下滑呈現清晰地擴大趨勢。

因為持續多月銷量數據的下滑,比亞迪連續3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霸主地位被特斯拉在9月拉下了馬。

2018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首次超越燃油車,成為整體汽車銷售的主力,而如今卻再次被燃油車超越,這無疑讓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尷尬。畢竟,王傳福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建議國家明確燃油車禁令時間表。而如今燃油車保持下滑增長,新能源汽車卻大幅下滑。

主要的原因是6月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相較於燃油車的價格不再有優勢。並且國五國六切換,燃油車車企價格大戰,讓消費者更青睞於後者。

在三季度報中,比亞迪還披露,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預計第四季度汽車行業整體市場需求依然疲弱,疊加燃油汽車價格體系變化的衝擊及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的影響,公司第四季度的淨利潤仍將出現下滑。

那意味著比亞迪的寒冬遠沒有結束。

三、動力電池業務被甩開

比亞迪,原來是動力電池的NO.1。在2018年7月以前,比亞迪動力電池因為產能、戰略定位等多方面因素,只是供應自家產業鏈。這給予了後來者——寧的時代的巨大崛起機會。

1-10月,寧德時代的裝機量高達23.5GWh,市佔率高達50.9%,而去年全年為23.6 GWh,市佔率為42%。不足1年時間,寧的時代市佔率提升8.9%,進一步鞏固動力電池的霸主地位。

比亚迪的“四面楚歌”

而比亞迪則成為了“沒落的貴族”。前10月,比亞迪裝機量為 9.2GWh,市佔率 20%,去年全年為 11.2GWh,市佔率 19.9%。

單看10月,寧的時代裝機量 2.1GWh,市佔率為 50.7%。比亞迪裝機量 0.5GWh,市佔率僅為 11.5%。天津力神、中航鋰電錶現優異,裝機量分別為 293MWh、263MWh,與比亞迪差距逐漸縮小。

比亚迪的“四面楚歌”

另外,寧德時代還在近日虜獲了超級大單。

11月21日,寶馬宣佈,將寧德時代的電池訂單從2018年年中宣佈的40億歐元增加到7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67億元),合同期限從2020年到2031年。其中,寶馬採購價值45億歐元的電池訂單,而華晨寶馬位於瀋陽的生產基地採購價值28億歐元的電池訂單。

受此影響,寧德時代第二日股價逆勢大漲4.34%。

不僅如此,寧德時代今年不斷收穫多家大型主機廠的訂單:

10月,寧德時代與大眾(拉美)卡客車公司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7月,寧德時代宣佈與豐田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NEV)動力電池的穩定供給和發展進化領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係。

5月,寧德時代宣佈與沃爾沃汽車集團簽訂動力電池合作協議,將為其下一代電動車型及極星車型提供可靠動力。

……

除了上述車企之外,寧德時代還與戴姆勒、日產、本田、現代、捷豹路虎等國際車企簽訂了配套供貨協議,並已經在歐洲開始建設大型動力生產基地提供就近配套。

其實,動力電池是一門相當好的生意,寧德時代毛利率29%,淨利率為11.4%,比亞迪整體毛利率為16%,淨利率卻僅有2%。

比亞迪前些年的重心過於放在汽車C端,而疏忽了B端,讓寧德時代強勢崛起。去年8月,比亞迪也開放合作,或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亡羊補牢”的做法不足以改變動力電池的市場格局。

11月7日,比亞迪宣佈與豐田簽訂成立純電動車研發公司合資協議。雙方各出資50%,合作開展純電動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設計、研發等相關業務,合資公司將於2020年成立。

這將掛牌豐田的logo,也或許是比亞迪開始重新重視B端的一個信號吧!畢竟比亞迪的優勢在於研發和製造能力,而在C端汽車的銷售、公關、品牌塑造卻不是特別有優勢。

事已至此,比亞迪的發展走一步看一步了。但不能否認的是,王傳福錯失了大力發展B端的最佳時間。

四、尾聲

目前,比亞迪動態市盈率為42.28倍,比其他汽車巨頭們的估值也都高出不少。國內新能源第二批次的廠商——北京汽車動態市盈率9.38倍,吉利汽車12.08倍,上汽集團9.02倍。

比亚迪的“四面楚歌”

並且,比亞迪的估值也高於寧德時代的39.75倍。從這個角度看,比亞迪估值存在進一步下挫的風險,因為公司業績在未來(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會進一步下挫。

目前,比亞迪已經給出全年的業績預告,歸母淨利變動區間為15.84億元—17.74億元,同比下滑43.03%—36.19%。如果按照全年業績預告上限17.74億元,目前PE 42.28倍估值來計算,市值大致在750億元,較當下市值還有不少下跌空間。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汽車寒冬的大背景,比亞迪遭遇歷史上少有的“四面楚歌”:財務經營上很是吃緊、新能源汽車大幅下滑、動力電池業務被寧德時代甩開,還有北美巨頭特斯拉進駐上海的“磨刀霍霍”。

當然,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是最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的大型車企巨頭,但這條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