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強健的腰部怎麼發力?

今年8月參加了幾場關於DTC的路演活動。幾乎每一場都有為DTC類企業提供數據服務的項目。這些項目都發展得非常快,而且都有不錯的健康現金流。

比如,來自杭州的柴寶科技,專為酒店提供智慧化的服務支持,除了用智慧硬件提升入住客人的感受之外,最關鍵的是用獲得的數據來幫助經營者改善經營業績。2018年才成立的企業,今年已有望收入7000萬元,他們自己預測明年可達7億元銷售收入。

另外,2016年歸國的“90後”小夥張彬韜,創立了香斌數據平臺,從餐飲行業的數據分析入手,為直接面向消費群體的企業提供數據服務。比如,幫助選址、用戶分析、智能投放、實時現場經營診斷,等等。現在香斌的業務做得風生水起,月流水可以達千萬元。

我們都知道,在信息化落後的年代,利用渠道、終端來觸達消費者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供應鏈方式。儘管輿論認為中間商扮演了“盤剝者”的角色,但在那個年代,事實上中間商不僅承擔了信息交互節點的任務,而且總體上降低了供應鏈的成本。

而DTC強調直接面對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的最大好處是降低了信息交互的損耗。這帶來了兩個變化:

1.DTC直面消費者後,突出了個性化以及去中間化,雖然由於非集約化的物流方式,以及利用不同渠道與終端帶來的客流會增加部分獲客成本,這些都可能會使得商品的邊際成本不降反升,但降低了廠商與消費者信息交互損耗後,廠商在品牌宣傳以及開發試錯等攤銷成本上,有可能大幅下降。

所以兩相抵消後,總體上DTC產品可以有一個比較親民的價格。

2.DTC直面消費者,廠商可以及時掌握C端的變化信號,並對此迅速作出反應。袁嶽對此曾描繪:DTC產品一定是唯美的、設計至上的,反應敏捷、能打動人心的物件或服務。

没有强健的腰部怎么发力?

在信息化落後的年代,廠商即使有機會直接面對C端,對C端的變化也很難清晰判斷並及時跟進。而DTC產品之所以能夠不斷推陳出新、打動人心,就在於DTC有機會讓廠商做到對C端透徹瞭解。

DTC有機會降低信息損耗,但廠商能不能就此對C端的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並及時響應,關鍵在於有沒有數據積累與解讀的能力。但在一些分散行業中,或是一些中小型的企業,很難有足夠的財力和人才來支撐企業獨自掌握這種能力。因此,我們判斷DTC會帶動一批能提供此類服務的企業應運而生。

餐飲業是非常典型的分散行業,而酒店業儘管行業的集中度不低,但對某個特定區域而言,其實仍然是一個非常分散的存在。所以,香斌數據和柴寶科技在這兩個行業中為企業提供數據服務,就很有機會。

没有强健的腰部怎么发力?

香斌數據和柴寶科技都把自己看作這個行業的“中臺”企業,也就是能為多家企業連接前臺和後臺業務的數據服務企業。

我們通常把能接觸到消費者(或客戶)的業務,稱為前臺業務;不需要直接接觸的,統稱為後臺業務。

在實踐中我們知道,前後臺有很大的差別:

1.直接來自消費者的前臺信號,通常是非標的,不直接的,可能是模糊而不精確的。而後臺只有接收到清晰而直接的指令,才能形成具體的動作。

2.對前臺的要求是觸點靈敏,希望能表現得快、新、變。而後臺為了保證品質和效率,則希望穩定、連續、可控。

顯然,如果有一個“中臺”存在的話,這個中臺的任務就是:

1.翻譯器,捕獲並準確破解前臺的信號,成為後臺的動作指令。

2.變速箱,使前臺和後臺的不同轉速能有效齧合。

有了這樣的翻譯器和變速箱,將有助於許多創新、創業企業的健

康生存,我們推測DTC將助長出更多的小批量多品種的商品,能夠更個性化地滿足C端的需求變化。

而且,我們也有理由推測,DTC有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弱品牌”或“無品牌”經濟的機會。

但這類“中臺”企業,可能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許多數據是通過被服務企業獲得的,數據的歸屬、所有權及其收益的邊界如何定;項目方如果利用數據自主經營,會與被服務方形成競爭,這些都可能會帶來一些特有的法律或倫理上的困惑。

没有强健的腰部怎么发力?

本文同時推送到以下《中國廣告》數媒矩陣

没有强健的腰部怎么发力?没有强健的腰部怎么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