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非遺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愛上傳統

悠揚的歌聲迴盪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午後放學的白沙中學閒適而又緊張,跑道上訓練有素的體育特長生在奔跑,走廊下勤奮刻苦的學生在朗誦,而設置在圖書館中的黎錦培訓基地則迎來了一批新的面孔。


白沙:非遺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愛上傳統


身著軍訓服的女孩們繞圈坐在培訓基地中央的圓臺上,認真地聽著老師給她們講解織黎錦的相關技巧和知識,當老師提出問題,她們總是爭先恐後地搶答。在培訓基地中,有雙面繡和織錦兩種培訓課程,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正在為孩子們授課的符繼珍老師,與黎錦相伴已有十個年頭。“縣裡對黎錦的保護我全看在眼裡,黎錦技藝一度差點後繼無人,到如今蓬勃發展,這是我們白沙努力的成果,現在我每週都會到白沙中學的黎錦培訓基地教孩子們學織錦,傳統文化從我手裡一針一線傳給他們,我十分欣慰。”


白沙:非遺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愛上傳統


高二年級的符秋茵選擇了繡雙面繡,看著自己手裡即將完成的繡品,她眼裡透露著說不出的開心。到目前為止,這幅繡品已經花了符秋茵兩個學期的時間,每週的星期三和星期四放學後,她就會到黎錦培訓基地完善自己的作品,有時還會將作品帶回家完成。

高二年級王葉秀則選擇了織錦,從初中就開始學習織黎錦的她現在不僅自己會織黎錦,還能幫帶新進入傳習班的同學一起學習織黎錦,“我初一就開始學習織黎錦,最開始學習織黎錦是因為聽說中招考試會加分,但是學到後面我發現自己慢慢對黎錦有了感情,越來越喜歡,所以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只要有多餘的時間,我就會用來織黎錦,等作品完成了,我要把它展示給更多人,讓大家看看我們黎家的錦有多美麗。”

學習織黎錦的基本都是女生,培訓基地裡鮮見男生的身影,九年級的蘇雷是個例外。在白沙縣民族中學的黎錦培訓基地裡,蘇雷在默默地擺弄著手中的織錦工具。“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黎錦,雖然織一條黎錦要花很長的時間,但這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所以我會一直堅持織黎錦,也會鼓勵身邊的小夥伴一起加入。”蘇雷說,這次他要完成的是一條帶有龍的圖騰的黎錦。

據瞭解,白沙縣非遺傳習館、陳列館於2012年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之後又陸續在白沙縣內中小學校建立了20個黎錦培訓基地、3所黎錦傳習所,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也於2012年正式啟動,目前培訓學生達4000餘人。(熊文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