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集團代理之弊:淨利率8年均不足5% 陳欽鵬兄弟財富翻倍達41億分紅僅3億

齊心集團代理之弊:淨利率8年均不足5% 陳欽鵬兄弟財富翻倍達41億分紅僅3億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上海報道

曾邀請陳道明代言,經營業績連續高增長,齊心集團(002301.SZ)在二級市場卻遭投資者用腳投票。

齊心集團創立於1991年,2009年登陸A股市場,由陳欽鵬五兄弟創立並實際控制。上市以來,公司產業不斷拓展,其主營業務從文具及辦公用品的集採延伸至SaaS服務,形成B2B辦公物資+雲視頻雙輪驅動。

2016年之前,齊心集團經營業績不佳,但從2016年開始持續至今,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同)均高速增長。去年,其淨利潤為1.92億元,較2015年暴增9倍。然而。與之對應的是,2015年以來,公司市值反而蒸發了48億元。截至目前,其市值僅為90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雖然齊心集團業績高速增長,但利潤率較低。上市以來,其淨利率長期低於5%,不到同行業上市公司晨光文具的一半。

齊心集團的弊端在於,其銷售的產品基本屬於代工,其自身沒有“自有品牌”,因為不能掌握產品“命運”,導致其毛利率、淨利率較低。

跟齊心集團類似,晨光文具是由陳湖文三姐弟創立並實際控制。晨光文具形成了自有品牌,其毛利率、淨利率明顯高於齊心集團。或許正因為這一因素,雖然齊心集團上市時間早6年,但二者之間的盈利能力差距越拉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7日晚,齊心集團披露擬不超過1.5億元回購股份計劃。今年7月,公司曾因回購承諾大幅縮水而遭監管問詢。

上市10年市值僅增長55億

聲稱是國內B2B辦公物資領域領跑者的齊心集團,“千年老二”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

齊心集團創立於1991年,實際控制人為廣東潮陽人陳欽鵬。實際上,陳欽鵬還有四個弟弟,分別陳欽奇、陳欽發、陳欽武、陳欽徽。兄弟五人中,目前,除了陳欽鵬、陳欽徽直接持有齊心集團股權外,另外3兄弟未直接持股。兄弟五人通過齊心控股持股齊心集團,目前,齊心控股為齊心集團控股股東。

公開資料稱,生於1971年的陳欽鵬17歲就涉足商海,隨即進入文具行業,1991年,時年20歲的陳欽鵬開始生產文件夾,起名“齊心”,似乎是寓意兄弟五人要齊心。有意思的是,目前,陳欽鵬擔任齊心集團董事長,另4人未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創業19年,2009年,陳欽鵬兄弟五人的人生迎來轉折點。這一年的10月21日,齊心集團(當時名為齊心文具)闖關IPO登陸深交所。上市首日,齊心集團收報28.20元/股,市值35.25億元,兄弟五人合計持有公司59.68%股權,持股的財富合計為21.04億元。自此,陳欽鵬成為一家辦公文具上市公司實控人、董事長。

10年後的今天,齊心集團是個什麼樣子呢?截至11月22日下午收盤,其收報12.29元/股,市值為90億元。陳欽鵬兄弟合計持有齊心集團45.56%股權,持股財富為41億元,接近翻倍。

上市10年發展,齊心集團市值僅增長55億元,似乎有些慢。

文具行業有一家與齊心集團類似的公司,那就是晨光文具。十分玩味的是,晨光文具的創始人陳湖文也是廣東潮陽人,出生於1970年,也是17歲開始躋身商海,推銷文具,1989年創業。在同一個行業,早一年出生的陳湖文比陳欽鵬起步稍早。

晨光文具的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1月27日,比齊心集團晚6年,晨光文具登陸上交所。上市首日,公司總市值87億元。

跟齊心集團由陳欽鵬一人實際控制不同,晨光文具由陳湖文、陳湖雄及陳雪玲三姐弟共同控制,陳湖文為公司董事長,陳湖雄擔任副董事長、總裁,陳雪玲為董事、副總裁。三姐弟中,除了直接持有部分股權外,還分別持有晨光控股股權,後者為晨光文具控股股東。

上市首日,姐弟三人合計持有晨光文具66.95%股權,持股財富合計為58.33億元。

四年之後,晨光文具市值大幅增長。截至11月22日下午收盤,其收報48.17元/股,市值達443億元,三姐弟持股財富為287億元。

截至今年9月底,齊心集團總資產75.39億元,晨光文具為69.08億元。

如今,齊心集團總資產比晨光文具多6.31億元,而市值僅為晨光集團的五分之一,相差353億元。

經營模式成行業壁壘

資產規模超過晨光文具,而市值僅為其五分之一,齊心集團在二級市場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或與其代理經營模式短板直接相關。

官網顯示,齊心集團主要業務為,辦公物資研發、生產和銷售及雲視頻辦公服務。公司致力於打造“硬件+軟件+服務”的企業辦公服務平臺,滿足企業級客戶的一站式辦公採購和服務需求,以“B2B辦公物資+雲視頻”雙輪驅動,通過持續疊加商品品類與服務,為客戶提供多場景辦公服務。

齊心集團的最為人所熟知的售賣辦公用品,近年來,轉型佈局雲視頻。其轉型主要是通過併購實施,2014年、2016年,公司相繼以3.38億元、5.6億元溢價收購了杭州麥苗100%股權、銀澎雲計算100%股權。

齊心集團的投資併購也不順利。銀澎雲去年實現淨利潤5746.51萬元,比承諾數少2053.49萬元。此外,2017年,收購通過出資5000萬元認購大賁科技12.5%股權進入財稅SaaS細分領域,近期,大賁科技爆雷,其因違反財產報告制度被北京昌平法院立案並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

不可否認,辦公雲視頻是發展方向,齊心集團踏準了節拍。目前,“齊心好視通”已是雲視頻會議細分領域領導品牌。

2016年以來,齊心集團經營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2016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65億元、31.82億元、42.41億元、43.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1.11%、11.05%、33.30%、58.01%。淨利潤為1.05億元、1.40億元、1.92億元、1.83億元,增幅依次為432.22%、33.54%、36.91%、30.99%,去年的淨利潤相較2015年暴增了8.6倍。

投資併購驅動下,齊心集團實現了經營業績高速增長,但其毛利率、淨利率均較低。上市之初,其毛利率為25.21%,此後一路下降,2013年降至17.38%。近年來,一直在17%左右徘徊。其淨利率在上市之初一度高達10.65%,到2013年僅為1.66%,2016年不斷上升,去年為4.56%,達到2013年來的峰值。

與晨光文具相比,齊心集團的毛利率、淨利率均明顯偏低。

齊心集團主攻辦公用品,晨光文具則主打學生文具。上市以來,晨光文具的毛利率穩定在26%左右,整體上比齊心集團高出8-10個百分點。其淨利率穩定在10%左右,大幅超過齊心集團,即便是去年,也兩倍於齊心集團。

為何會有如此大差別?因為經營模式完全不同。

齊心集團以代工及服務為主,聚焦了超5萬家優質客戶資源,尤其在能源、金融等行業和領域具備大客戶資源優勢。晨光文具期初也沒有自主品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文具廠倒閉。貨源斷炊,晨光文具決定自己生產,並塑造了晨光這一知名品牌。

業內人士分析,晨光文具為自主品牌,掌握有市場定價權,議價能力強。相對而言,齊心集團議價能力要弱很多,這也是其毛利率、淨利率相對要很低的主要原因。

回購縮水訴訟纏身

齊心集團近年來實現了經營業績高速增長,但其快速發展過程中的汙點也不少。

本月17日晚,齊心集團宣告擬斥資不超1.5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不超17.5元/股。公告前一天,其股價為12.10元/股,回購的溢價率高達44.63%。

這一利好並未刺激股價大幅飆升。至11月22日,公司股價為12.29元/股,僅小幅上漲。

利好的刺激有限,或與此前齊心集團回購承諾大幅縮水有關。

公告顯示,去年7月16日,齊心集團宣告回購公司股份,今年1月,公司公告稱,以不超過12元/股價格、不低於2.5億元不高於5億元的資金總額內實施回購。

今年7月11日晚,公司宣告終止回購,至此,公司累計回購所耗資金為1.06億元,回購價格最高為10.87元/股,最低成交價為7.86元/股。

回購金額大幅縮減,深交所下發監管函,稱齊心集團違反相關規定。只是,尚不清楚,齊心集團本次提出的回購計劃,是否與監管函有關。

齊心集團還曾與內幕交易有牽涉。2016年,齊心集團收購銀澎雲而未及時披露在信息敏感期內,該消息洩露後,知情人大量買入齊心集團股票,非法獲利。

齊心集團還捲入大量訴訟。長江商報記者通過Wind查詢到,2014年至今,齊心集團領受的判決書多達50份,涉及買賣合同糾紛、產品責任糾紛、承攬合同糾紛、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信用保險合同糾紛、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勞動合同糾紛等。其中,齊心集團與得力集團之間關於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以齊心集團敗訴而告終。

此外,齊心集團還涉及10份開庭公告。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雖然陳欽鵬五兄弟持有齊心集團近一半股權,但公司分紅很一般。上市10年來,公司累計分紅2.98億元。在此期間,公司股權融資26.84億元,現金分紅僅佔股權融資總額的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