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高粱河,誰讓30萬大軍如山倒,強宋夢斷300年?

對歷史有點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幽雲十六州對於中原漢人江山的重要,

幽雲十六州就是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大部一代,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之地,但是卻被後晉皇帝石敬塘拱手送給了契丹。

北宋趙光義在攻滅最後一個五代政權北漢以後,就開始著手對幽雲的收復之戰,開始了北宋歷史上著名的高粱河之戰。

公元979年4月,即太平興國4年,廣大的宋軍將士在經歷了連番的血戰,拿下了北漢,都沉浸在領取獎賞、進爵,回家團圓的喜慶之中,然而幾天之後,一個消息的到來,打破了所有將士的美夢,大軍稍作休整,即刻開拔北上,目標幽雲十六州!

血戰高粱河,誰讓30萬大軍如山倒,強宋夢斷300年?

夢想在幽雲

5月,一隊士氣不是很高昂,戰力不是很鼎盛的血戰之師,在趙光義的親自率領下北伐幽雲。皇權為大,等拿下幽州,再領賞不遲,於是帶著希望的30萬宋軍,在稍稍的失落之後,立馬又依飽滿的熱情開始了新一輪的徵殺,來吧,大宋將士們,幽州,你們建功立業的地方就在眼前!!

宋太宗為何如此急迫的出兵幽雲呢?平心而論,宋太宗此時出兵幽州,並不像後世很多人說的,是一次愚蠢的出兵,我很不喜歡那些事後諸葛亮,此時大遼當政的是沒有大能的遼景宗耶律賢,且幽雲故地漢人居多,其次宋軍剛剛拿下北漢,正可以攜大勝之威,一鼓作氣再下山河,如果運籌得當,勝算還是很大的,但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這個後面我會講到。

血戰高粱河,誰讓30萬大軍如山倒,強宋夢斷300年?

正是基於以上幾點考慮,雄心勃勃的趙光義開始了北伐燕雲之戰,6月,宋太宗率領大軍從鎮州出發,一路勢如破竹,相繼攻下易州、涿州,進逼幽州城下,此時守衛幽州的是年輕的韓德讓和遼軍大將耶律斜谷,面對近在咫尺的幽雲,趙光義豪情滿懷,下令立馬圍城,拿下它。從此趙光義將會成為媲美秦皇漢武的一代雄主,大宋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鐵血大宋,不遜於漢唐,而戰爭的進展似乎也在向著趙光義的美夢一步步靠近、、、、

血戰幽州城

6月初,宋軍開始圍攻幽州城,宋軍精銳盡出,當朝名將潘美、曹彬、曹翰、宋喔、崔彥進、劉瑜、楊繼業(剛投降的北漢將領),傅乾等全部參戰,面對著牆高城後的幽州城,大宋將士充分展現了血性男兒的一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悍不畏死的一次次的爬城衝殺,宋軍的300敢死隊率先爬山了高大的幽州城牆,城下屍體堆積如山,城牆上下被鮮血侵染的仿若刷了紅漆一般耀目,此刻的幽州城內,守城的遼軍,城內的居民,都是人心惶惶,不斷的有人出來投降,似乎幽州彈指間可破!此時遼國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不是天龍八部的喬峰),屯兵北京的昌平得勝門一帶,見宋軍勢大,沒有派兵貿然救援。照此發展下去,如果趙光義再稍微謹慎一點,絕對可以提前400年收回幽雲之地了,然而一切的美好,一切的努力,都在那一夜,化為夢幻泡影!

血戰高粱河,誰讓30萬大軍如山倒,強宋夢斷300年?

遼軍戰神出場

6月30日,遼景宗命大遼名將耶律休哥為帥,耶律沙為前鋒,統轄大軍前往救援,此時的宋軍仍在團團圍攻幽州城,對宋軍和遼軍來說,在悶熱的夏季,雙方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激戰,此時雙方都已經到了精力體力承受的極限,勝利就在於誰能堅持到最後,前提是不出意外,然而意外就在此時發生了,

意外發生在7月6日這一天一夜,趙光義的宏偉大夢也在這一夜徹底的成為了虛無!

血戰高粱河,誰讓30萬大軍如山倒,強宋夢斷300年?

夜戰高粱河

7月6日拂曉,大遼援軍耶律沙前鋒到達高粱河一線,宋太宗獲知消息,命大軍繼續圍攻幽州,自己親率一部分大軍迎戰耶律沙,皇帝親臨,宋軍殺伐愈戰愈勇,雙方從早上一直殺到下午7點左右,遼軍大敗,耶律沙率軍撤退,宋軍開始乘勝追擊掩殺潰逃的遼軍,而此時,意外發生了,此前一直在得勝門一帶按兵不動的耶律斜軫,像一匹蟄伏的狼,終於露出了獠牙,他命令他的大軍每人手持兩個火把,於宋軍側翼開始進攻,黑暗之中,經過一天激戰的宋軍,又餓又乏,突然面對這遍地都是的火光,以為中了遼軍主力的埋伏,心理上都是驚恐不已,氣勢上已經輸了一大截(實際上,耶律斜軫的遼軍不到此時宋軍的一半,這正是耶律斜軫的疑兵之計),正在此時,遼軍主帥耶律休哥率領的大軍趕到,和前鋒敗退的耶律沙合兵一處,立馬折返,對戰追擊中的宋軍。

血戰高粱河,誰讓30萬大軍如山倒,強宋夢斷300年?

宋軍的全線崩潰

趙光義此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不夠冷靜!!竟然在此時下令圍攻幽州的宋軍,全部撤出,全力對戰遼兵援軍,卻沒有留後衛部隊,繼續圍攻幽州城。而幽州城的守軍見援軍趕到,立馬士氣大振,全軍大開城門,從後面攻擊宋軍。此時宋軍情況非常的不妙,被遼軍四面合圍,一支激戰月餘的疲憊之師,面對著將近20萬的大遼主力軍,十面埋伏之下,一場令人膽寒的大決戰,在黑夜裡拉開了,雙方士兵,將士全都殺紅了眼,宋軍將士雖然歷經連番血戰,但依然毫無懼色的英勇衝殺,馬斯人喊、刀光劍影、夜色火光交織在殺戮的高粱河畔,宋遼大將幾乎人人負傷,遼軍主帥耶律休哥身重一箭三刀,幾乎掛掉,宋太宗趙光義腿部中箭,經過一夜血戰,疲憊的宋軍終於是抵不住遼軍的攻勢,全線潰敗,一路南逃,宋太宗慌亂之中陷入淤泥河溝,幸得楊繼業趕到,找了一輛驢車,一路護送趙光義逃到金臺屯,方才安下心來,宋太宗絕然想不到,他此舉創造了一個影響千年的稱號“高粱河車神”。高粱河一戰,隨著宋太宗的逃跑,大宋此次的收復幽雲計劃以慘敗而結束。

血戰高粱河,誰讓30萬大軍如山倒,強宋夢斷300年?

不要事後諸葛亮

高粱河大戰,是北宋自立國以後,對遼國的第一次大戰,此戰之所以會敗,和主帥趙光義關係是很大的,雖然我前面說,不喜歡那些事後諸葛亮,但我並不是為趙光義開脫,他發動此戰的動機並沒有錯,時機也沒有大錯,錯就錯在他的臨場應變能力不行,也太過輕敵。後世也有很多學者說,趙光義是糧草準備不足,所以此戰敗是必然的,這話不準確,趙光義和他哥一樣都是出身行伍,也是一步步從軍隊裡走出來的,難道他會不知道糧草的重要性?事實上,在發動幽雲之戰前,趙光義首先考慮的就是糧草不足的問題,因此在開戰前,就下令全國各地的軍糧運往太原,後期又不斷徵發軍糧運往太原,所以糧草問題根本不是高粱河失敗的主因。

主帥無能,累死三軍

高粱河慘敗,是因為趙光義的個人軍事能力問題,對大遼的局勢估計不足,打仗存在投機心態,遇到戰事突變,又缺乏冷靜的戰場應變能力,這才是幽雲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