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盡責 未雨綢繆——大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川新聞網遂寧11月25日訊(袁方緒)近年,大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始終堅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生命工程”來抓,完善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防治等機制,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從2013年191處銳減至72處,實現連續14年地災防治“零傷亡”。

完善調查評價機制,匯聚三方力量,繪製“隱患圖”

大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落實專業地勘單位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駐守督導工作。與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建立“一對一”合作關係,引進1名業務熟、技能強、素質高的年輕幹部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任副科級領導,充實我縣地災防治力量。利用先進技術及設備,進一步擴大排查工作範圍。科學運用無人機航拍、遙感圖像等手段對點位進行比對,快速發現隱患位置,在最短時間內,高效完成對監測人員無法到達區域的排查,實現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的全覆蓋排查。充分應用全縣1:5萬的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成果,對全縣地質災害進行調查研判,摸清家底。通過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隱患點的調查和測繪,基本查明全縣地質災害發生類型、隱患分佈、形成條件及危害程度,編制地質災害隱患分佈圖。

完善監測預警機制,構建三大體系,織密“信息網”

大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支撐作用,落實1名專業地勘單位技術人員,率先實行全年駐守督導。充分發揮群測群防作用,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明確鄉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地勘隊伍技術人員、村幹部防治責任,每年財政支付全縣72個隱患點監測補助3600元/人,初步構建黨委、政府、社會、公眾、專業隊伍“五位一體”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格局。編制《大英縣地質災害自動化實時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方案》,爭取上級資金累計60.47萬元,在隆盛鎮三家店村1社滑坡等7處重點區域安裝雨量計、裂縫監測儀等進行自動化實時監測,實現精細化掌握隱患點變化情況,便於第一時間傳達危險信息,及時做出應急響應。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平臺,與縣氣象局簽署《關於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的協議》,實時將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發送至全縣所有黨政領導及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相關責任人。2019年防汛期間,提前發佈雨情信息7批次11550條,覆蓋全縣群測群防網絡及非煤礦山企業、在建工程負責人等,共計1650餘人。

完善災害防治機制,抓好三項結合,築牢“安全牆”

大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坡要到頂、溝要到頭”原則,對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開展拉網式排查。重點對陡坡、陡崖,公路沿線、病險水庫,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場所進行排查和現場勘查。核實關鍵點位168處,排查實有地災隱患點72個,威脅群眾9300餘人,威脅財產約9500萬元。製作《大英縣地質災害防治做“減法”》宣傳片,通過網站、兩微平臺等渠道進行立體化宣傳。結合“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6.5世界環境日”集中設點宣傳,接受群眾諮詢1000餘人次,發放地災知識宣傳單及畫冊1500餘份。共開展地災防治知識宣傳培訓13場次,其中,全縣集中開展1次,送地災防治知識宣傳培訓下鄉活動12場次,共培訓1087人,對各鎮鄉政府、園區、社區管委會地災防治工作分管領導、各鎮鄉國土所工作人員、地災隱患點專職監測人員、城區重點在建工程現場管理人員、非煤礦山企業負責人及各行政村社三職幹部實現地災知識培訓全覆蓋。按照“做減法”思路,通過“工程治理一批、排危除險一批、避險搬遷一批”,切實減少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2019年實施重大工程治理項目2處,排危除險項目3處,完成20戶避險搬遷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