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曹植

《洛神賦》中,曹植描摹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神形象,把洛神當作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徵,寄託了自己對美好理想的傾心仰慕和熱愛;又虛構了向洛神求愛的故事,象徵了自己對美好理想夢寐不輟的熱烈追求;最後通過戀愛失敗的描寫,以此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歸於破滅。

《洛神賦》曹植

人神相戀背後的愛情故事,又令後人猜測不一。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映射曹丕之妻甄氏一段錯綜複雜的叔嫂戀情。

曹氏兄弟奪嫡之爭中,曹植落敗的原因自古就眾說紛紜,唐朝詩人李商隱在《東阿王》中“王不得為天子,半當時賦洛神”。把曹植失去他的王位歸咎於洛神賦。

《洛神賦》曹植

傳說甄宓在嫁給曹丕之前曾與曹植有過一段深厚的愛情,甄宓大曹植十歲,嫁給曹丕時曹植只有十三歲,與甄宓的愛情故事,哀婉、悽美、感人淚下,真實與否千百年來有不少學者提出質疑。從文本看《洛神賦》通篇沒有一字提及感鄄,卻在小序上有“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遂作斯賦。”

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因色衰失寵最後慘死,據說死時以糠塞口,以發遮面,十分悽慘。

《洛神賦》曹植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曹叡陪皇叔曹植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裡還在翻騰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

四年後,明帝曹叡繼位八年後,為避母名諱,遂改為《洛神賦》。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就把甄后認定成洛神。

《洛神賦》曹植

《洛神賦》中,真摯的情感令人讀之動容。曹植與甄氏的愛情悲劇更成為文學藝術的題材。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畫《洛神賦圖》舉世聞名,唐朝詩人李白、李商隱等都以此為題,歷代傳詩墨寶更是舉不勝數。

《洛神賦》語言優美,實為千古絕唱,它向世人展現的是曹植堅貞的內心世界和超凡脫俗的文學造詣,並將曹植和甄宓的一段戀愛故事講述得活靈活現,生動逼真,更使洛神和甄宓等同起來,人們喜愛這段浪漫故事,更願意相信這段故事的曲折、真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