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房企到底具有哪些優勢值得外資青睞呢?

最近一兩年三四線城市加速去庫存,大批一線龍頭房企陸續進駐三四五六線城市開始與當地的中小型房企分食,很明顯小房企在各方面的競爭力是不如大房企的。

龍頭房企到底具有哪些優勢值得外資青睞呢?

第一點:長期確定性

外資進入中國股市看的不是幾個月的趨勢,而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的趨勢,起碼三五年之內所選的上市公司仍然能夠保證在這個行業擁有較大的話語權,而且從長期看,這些行業的龍頭企業開始具有較深的護城河。

在大批中小房企倒閉出局之後,龍頭房企的春天開始到來,特別是自今年開始,未來數年之內龍頭房企的確定性依然很高。

以萬科為例,即使今年房地產仍然在政策面遭遇持續利空打壓,但是萬科仍然能夠維持每個季度25%左右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和30%左右的營收同比增速,我想白酒醫藥等行業的消費大白馬也比這強不了多少吧。但是股價上萬科卻並不容易,這樣的例子在地產板塊的龍頭房企中很常見

龍頭房企到底具有哪些優勢值得外資青睞呢?


第二點:高股息率

龍頭房企到底具有哪些優勢值得外資青睞呢?

以萬科為例,每年近乎4%的稅前分紅已經算不錯了,能夠像醫藥白酒那些消費白馬龍頭股一樣穩定分紅,在未來負利率時代下,資產荒的問題會進一步加劇投資者追逐高股息率的優質資產。

第三點:城市化建設的修復

在貿易爭執之下,長期來看,受制於人的同時還要繼續擴大內需才能找到穩增長的武器。2017-2018年三四線城市受益於貨幣化棚改的城鎮化建設,房價推高,大批農村居民成為城裡人,政府補償的拆遷款和房子讓他們有了消費升級的資本。當時也對消費升級這個邏輯很炒了一波,但到了2019監管層加碼對房地產的嚴控,貨幣化棚改基本腰斬,此後消費降級的話題又開始說得火熱了。

那到底如何看待中國城市化建設呢?

我在此引述一下廣發首席郭磊先生的觀點:2018年前的14年裡基建年均複合增長率接近20%,2018年變成了1%,今年也只有3%多點。簡單說就是從高速變成了超低速。是基建的趨勢增長率已經下到低個位數增長麼?也不是,今年三季度的時候統計局說中國人均基建存量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的20%到30%。那麼就是過去兩年在我們建立債務約束機制的過程中,基建出現了一場小的硬著陸。目前這個增速不代表合理值與合意值。

實際上今年為推動基建增速修復,政策先後有三輪出手,第一輪是在年初的時候,財政節奏前移,財政投放達過去七年以來最快;第二輪是在6月份,我們推出了專項債新政,專項債可以有條件用於資本金。其中適用於專項債新政的重大項目標準9月份又有新的拓寬;第三輪是11月份的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

政策面開始逐步改善,隨著投資的跟進,後期修復值得期待。不少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需要加碼,最近兩年基建的低增速只是暫時現象,在後期穩增長訴求提高的政治站位下,基建重新發力是大概率事件。相關產業鏈例如地產、鐵公基、水泥裝飾建材以及智能電網、充電樁和5G基站等新基建領域都將開始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