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投資成功必備的七種性格

發現偉大的企業,長期堅持投資,這種辦法不僅僅成就了歷史上那些最偉大的投資家,它應該也能夠幫助那些願意嘗試改變的朋友。

你只需要多閱讀幾本書,然後謙遜、耐心地學習,有一點天賦,也許就能成就自己的命運。

請善待自己的財富

要我給新股民一些建議,我首先想到的嚴肅的事情,就是請股民朋友,特別是剛剛進入股票市場的朋友——善待自己的財富!

多年的職業生涯告訴我,投資一定要用自己的餘錢;不能透支,不能借錢;一定在滿足醫療、孩子的教育、達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再來進行投資。

2007 年7月1日晚上與另幾位朋友的交流中,有人告訴我,他的一個檢察院的朋友,把房子抵押了炒股票,這次一個大跌,壓力非常大。

我希望股民朋友們,千萬不要做這類有可能讓自己面臨困境的事。

很多人生活雖然不富裕,但很快樂,創造更多的財富,並不一定是我們必需的,千萬不要犧牲自己內心的寧靜來換取刺激的有可能導致萬劫不復的生活。

我們可以狂熱地工作,但請一定採取正確的方法,就我理解的投資而言,如果我們有一筆不斷積累的財富(哪怕很少的錢),我們只需要選擇好的企業,投資真正好的企業。

而且投資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找到好企業,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

真正偉大的企業,一定是公眾的,能讓多數人參與、分享。我們只需要買入持有它,讓企業為我們持續創造價值與財富。

投資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我們要好好善待自己的財富,要少參與泡沫型資產的投機活動。

投資改變命運—致那些願意嘗試改變的朋友

2007 年8 月3 日,看到汪丁丁先生髮表在《財經》網絡版的《這是怎樣的再分配?》一文。

丁丁先生對民眾的人文關懷值得敬佩,他的核心觀點是:“全面膨脹的資產價格和不斷攀升的物價,最沉重地打擊了都市裡最貧困的群體。”

我相信稅收的高增長(因企業盈利增長強勁,據說2007 年稅收增長可能超過50%),將使政府有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當然,如果我們就是弱勢群體,可以怪罪社會環境造成我們貧窮,也可以因此被動、消極等待,但我們能否嘗試著討論一下—我們是否有機會通過投資改變自己的命運。

資產價格的全面膨脹是歷史發展過程的客觀規律,在美國也一樣,1930 年的一美元到2000 年只剩七美分的購買力了。

根據《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 )公佈的數據,過去60 年中,英國有4000%的通貨膨脹,美國有1000%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對財富的損害僅次於對財富的創造,這是經濟學常識。

所以把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變成儲蓄的人,是被動地將自己綁在歷史車輪前行的車痕中碾壓,這注定不會有美好的結果。

當然,我相信隨著國家的強大,人們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另一方面,即便我們沒有能力參與固定資產的投資,是否可以通過股權投資在這場“全面、持久、深刻的購買力再分配運動中”主動改變我們的命運呢?

2006 年10 月,回開封見到了我們初中排球隊的隊友,其中不少是下崗工人,有幾位命運可以用悲慘來形容,當年我們英姿勃勃、扣球猶有雷霆之勢的主攻手,如今不僅下崗還病魔纏身,全家三口靠著低保維持生活。

見面的時刻,心裡酸酸的……當年我們當中最有希望成才,也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僅僅為了早接班,早有一份工作做,就這樣徹底改變了命運。

還有一位馮勝林同學,他父親就是我們球隊的教練和老師,至今還記得初一剛入學時馮老師教我們“滾翻救球與魚躍救球”的情景。

那次見面後,他把家裡的積蓄陸續拿出來讓我幫他理財,2006 年10 月19 日他在自己的股票賬戶中存入4999 元人民幣;2006 年10 月23 日轉入5000 元;2006 年12 月5 日轉入10000 元,他說:“我們全家就靠你了!”

這句話讓我百感交集……

從開封回來,和周明波說起這事,明波說這是你應該幫助的人,你能改變他們家庭的未來。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基於社會關係的無私幫助也是有限的。東方港灣曾想將傳播價值投資視為公司核心理念,我們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發現偉大的企業,長期堅持投資,這種辦法不僅僅成就了歷史上那些最偉大的投資家,也幫助了我這位拿出19999 元人民幣的同學,它應該也能夠幫助那些願意嘗試改變的朋友,它確實是一個好方法。

你只需要多閱讀幾本書,然後謙遜、耐心地學習,有一點天賦,也許就能成就自己的命運。

投資成功必備的七種性格

成功的投資人取得成功,必然有一些關鍵的要素。

實際上,投資者彼此的知識結構相差不多,差別只在於個人的性格。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苦難和挫折,所受到的教育和教訓都將構成自己豐富的閱歷,這些閱歷最終會凝結到性格上,成為個人的財富。

比如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解很容易,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堅持下去。

德波諾的“駝峰效應”認為:“在任何生物系統中,這是最重要、最困難、最危險的效應。生物系統的運動總是以希望獲得的事物為目標的。

但是,眼前想得到的東西從長遠來看可能是有害的。而長遠的利益可能要求預先付出代價,做出犧牲。”人們全神貫注地盯著眼前利益,可能會失去將來更大的長遠利益。這可能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基於人性,有人會受到性格驅使放棄或者堅持自己的投資。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先買了,結果賺了一點點錢就跑掉了,理由是赤水河可能被汙染。後來他買,聽說當地原料驢皮出了點問題,又趕緊賣出去。類似的操作還有不少,這完全是他過於敏感的性格所致。

再比如堅持。

我們在2003年買了高速公路股票,正好碰上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情況很糟糕,一般人會趕忙把股票賣掉,但我們始終持有,這也是性格所致。

怎樣的性格可以在投資中獲得成功呢?根據我的經驗,應該有以下幾點:

第一,堅忍,應對困境的韌性和達觀態度;

第二,堅持原則,在紛擾變化和外界壓力之下不偏離原則立場;

第三,追求真理,持續學習,相信自己;

第四,與人分享的人生態度;

第五,大局觀,放大看世界的視角;

第六,執行力,謀定而後動,絕不猶豫;

第七,細節不放鬆。

相信常識

現在入市的散戶、新股民越來越多,很多人做股票很浮躁,投機心態很重。這是因為他們看不清股市投資的真正邏輯,忽視了一些最簡單的常識。

做一個假設,假如巴菲特來中國了,在大劇院召開一個大會,向大家闡釋價值投資觀念,鼓勵長期持有股票。比如一萬個人去聽了,過了半年、一年,99% 的人該怎麼做還會怎麼做。

價值投資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這種人本身要有很高的悟性,要有人生閱歷。

事實上,財富的湧動方向就是讓少數人有很大的盈利,而這些有很大盈利的少數人的辦法一定和多數人的辦法不一樣,如果都一樣,行業利潤就會是平均的了。

為什麼在都想賺錢的行業當中,有少數人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一些人?就因為他們採取的辦法是絕大多數人沒有運用的辦法,而事實上它又是常識!

很多人認為是零和遊戲,相信買是徒弟、賣是師傅,但資本市場的本質是共贏的遊戲,企業發展好了,所有的人都是共贏的,企業贏、員工贏、國家贏、投資者贏,這是資本市場最本質的邏輯,也是常識。

但如果是常識的東西很多人又不願意堅持,卻把錯誤的東西當成常識,這就給按照合理的邏輯選擇交易方式的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這個市場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運用和創造財富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