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鉅貪和珅確實貪了不少錢,但肯定沒有8億兩那麼多

“整個大清國每年的總產出,將近有三分之一被和珅貪掉了,並且連貪了20年,你覺得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呢?

無論土地房屋,還是產業,都有時價的,但這些連大內都沒有的東西,你怎麼折價呢,既然無法折價,8億兩又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呢?”

清代乾隆朝權臣、鉅貪和珅,由於深得乾隆皇帝的寵信,又加上他極度貪婪以及守財奴的個性使然,在20餘年間積聚了鉅額財富,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

清朝鉅貪和珅確實貪了不少錢,但肯定沒有8億兩那麼多

和珅與乾隆

關於和珅被嘉慶皇帝查沒家產的價值,一直有種駭人聽聞的說法,達到了8億兩,相當於當時的15億美元!

8億兩的說法流傳甚廣,連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權威學者徐中約,也在其著作《中國近代史》中引用了這一數字(由於這個引用,《中國近代史》基本可以降為“史話”性質了)。

有關和珅家產的數量,官書及各類私家著作的記述,相差極為懸殊,謹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下這一數字的不可靠或說是幾近荒唐:

1)私家著作說法各異

其實各類私家著作對和珅家產數量的說法有好幾種,大眾出於體現其貪瀆之巨及驚世駭人等目的,喜歡引用數量最多的一種說法。

《清人談薈》所輯《殛珅紀略》所附和珅抄沒家產清單統計總共值銀5400餘萬兩,珍物外。

清朝鉅貪和珅確實貪了不少錢,但肯定沒有8億兩那麼多

和珅像

史夢蘭《止園筆談》說銀9400餘萬兩,金5800餘萬兩,玉器作價7000萬兩,另有玉馬、珊瑚等作價130餘萬兩……,越來越離譜了。

此外還有薛福成的《庸庵筆記》,丁國鈞的《荷香館鎖言》等,不再一一列舉,但記錄的數字各異且相差甚遠,無任何兩家相同或是接近。

8億兩的說法出自成書於民國時期的《清稗類鈔》(“籍沒家產,至八百兆有奇”),這是本關於清代掌故遺聞的大雜燴,幾乎無所不包,內容極為廣泛龐雜,可讀性強,對於瞭解當時的民俗風情、社會概況,有一定的價值,但有關具體數據方面的可信度,只能見仁見智了。

2)家產數量統計方法的疑問

根據官書(各類奏報、上諭)的記錄統計,除去無法估計的古玩珍寶,抄沒的現銀、黃金、各類產業(鋪、店)、土地、房屋,折價共值銀400萬兩左右。而無法估計的罕見珍寶,可能價值超過1000萬兩白銀(“數逾千萬”)。

清朝鉅貪和珅確實貪了不少錢,但肯定沒有8億兩那麼多

嘉慶皇帝

通過公開宣佈的和珅20條罪狀裡面,我們對其家藏“珍寶”可以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說他們家有珍珠手串200多串,比大內都多好幾倍,並且大珠比御用皇冠頂上的都大;私藏寶石頂(寶石頂只有“入八分”王爺以上級別才能戴)10多個,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有些連內府都沒有……。

無論土地房屋,還是產業,都有時價的,但這些連大內都沒有的東西,你怎麼折價呢,既然無法折價,8億兩又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呢?

3)此數字違反常識

當時清朝的年財政收入大致在4000萬兩左右,和珅進入官場20餘年,真正位居高位能大貪特貪也就20年,8億兩需要平均每年貪4000萬兩,正好和國家全年的財政收入持平。

清朝鉅貪和珅確實貪了不少錢,但肯定沒有8億兩那麼多

和珅影視劇照

因為缺乏原始數據,並且涉及諸如統計口徑、幣值匯率等複雜問題,清朝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目前沒有權威數據。

2018年我國財政收入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綜合考慮清朝稅負較重以及乾隆朝貿易不發達等因素,推測乾隆時期的財政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大致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國民生產總值大致在1億4000萬兩左右。

整個大清國每年的總產出,將近有三分之一被和珅貪掉了,並且連貪了20年,你覺得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呢?

清朝鉅貪和珅確實貪了不少錢,但肯定沒有8億兩那麼多

和珅舊宅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官書記錄還較為可靠,儘管可能存在隱匿或經手者吞沒,但與實際數字應該不會差別太大。

即便如此,對清代其他被抄沒家產的貪官來說,也稱得上天文數字了。

滿清第一鉅貪的帽子,依舊是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