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人口增長率變化,人口老齡化是否被妖魔化了?

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增速的減慢,人口問題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即使計劃生育政策取消,關於人口坍塌和老齡化危機的文章仍然充斥媒體。


一、怎麼看有人預測2100年,中國人口會降到6億?

很多人為了強調中國人口危機的嚴重性。預測出很多聳人聽聞的數字。比如到2100年,中國人口會降到6億。

但從現在到2100年,整個世界不知道都已經發生了多少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抗日戰爭開始前,中國有四萬萬同胞,也就是4億人,1949年解放時人口為5.41億。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1.4333億人。

如何看待中國人口增長率變化,人口老齡化是否被妖魔化了?

也就是說要人口翻倍的話,只要鼓勵計劃生育,40年就能翻一倍多。何況現在中國人口只是增長速度降低,還沒有負增長呢。

除了2018年的0.38%外,從2008年以來十年間,人口自然增長率還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2018年由於經濟環境變化,或許只是特殊情況,不能用2018年一年的數據來誇大人口危機。

從現在到2100年,還有太久時間,隨著生活條件、醫療條件、人均壽命的提高,人口增長即使放慢,要人口負增長也很難。要相信國家有足夠的政策手段,來避免人口負增長的發生。

二、資源承載力仍舊限制了中國的合理人口規模

中國現在人口14億,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從資源承載力角度,我國平原只佔土地面積的12%,山地約為33%、高原26%、盆地19%、丘陵佔10%。

我國人口還是太多而不是太少。人口過多導致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受限,長期被鎖定在發展中國家的位置,科技進步也受到制約。

如何看待中國人口增長率變化,人口老齡化是否被妖魔化了?

與一個國家資源、社會發展相對應的人口有一個合理水平,中國人口肯定還是大幅高於這個合理水平的。

過去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雖然受到很多批評,但也還是有其發展階段上的合理性。如果人口無序增長,國家的所有資源都要拿來養活人口,就沒有辦法去發展經濟了。

去年以來的豬肉價格問題,二師兄以一己之力就把消費品物價的通貨緊縮拉成了通貨膨脹。但當中國缺豬肉的時候,其他國家也幫不了中國。中國已經消費了全世界一半的豬肉。

如何看待中國人口增長率變化,人口老齡化是否被妖魔化了?

雖然科技革命已經使得糧食產品大幅度提升,中國人早已不用面對飢餓,但是我國每年的糧食進口,尤其是大豆進口(中國大豆進口份額高達86%)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這也說明了中國的資源相對龐大的人口,仍然是一個約束項。人口並不是越多越好,肯定有其合理的區間。

三、不必擔心人口大幅度減少

東亞文化講究傳承,重視生育和孩子教育,擔心人口大規模減少完全是杞人憂天。國家也已經放開了二胎政策。中國人口還是會繼續增長。說人口會大幅下降,沒有事實基礎。

而且即便人口到了6億,天也不會塌。美國面積和中國相當,可居住的平原、可耕種的土地遠超中國,但是美國人口只有3.27億。美國2017年人口出生386萬,中國則有1723萬。

美國一年出生人口數量都遠遠少於中國人口淨增長數量,美國也從來沒有談過人口危機。但這並不影響美國還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
中國人口穩定在現有水平於國於民都有好處,國家應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人口素質和社會科技水平上,而不是繼續依賴人口紅利,犧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來發展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四、人口老齡化問題被妖魔化了

中國人口上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人口負增長,而在於老齡化。但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不能混淆在一起。

人口老齡化是現實,需要全社會正確面對,但不是危害。人口負增長還沒有發生,完全可能根本不會發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社會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人均壽命已經顯著提升。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社會的人均壽命已經從35歲提高到77歲。

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

1、老齡化也是一個全球現象,並不是中國特有。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占全世界總人口的比例將由2019年的9%上升到16%,歐美地區65歲以上人口將佔該地區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2018年,全世界65歲以上人口的總數首次超過5歲以下人口總數。預計到2050年,80歲以上人口總數將是2019年的三倍,由1.43億增加至4.26億。

2、中國社會雖然已經出現老齡化問題,但並沒有媒體渲染的那麼嚴重。

如何看待中國人口增長率變化,人口老齡化是否被妖魔化了?

社會生活水平和醫療健康條件的提高,必然會帶來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而不是壞事。老齡化是社會發展水平的正常表現。

中國現在的老齡化程度11%,要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也表示中國的生活水平和醫療健康條件還需要繼續提高。

至於老齡化程度低於中國的地區,也沒有中國社會進步,基本都是亞非拉落後地區。這些地區自然年輕人比例較多,因為戰亂、貧困問題嚴重,人均壽命較低。

3、老年人是負擔嗎?

年齡不能簡單地作為衡量一個人身體條件和工作能力、創造能力的標準,很多人也都是在60歲以後才做出成就,肯德基的創始人山德士65歲才開始創業,任正非75歲還在領導著華為創造輝煌。

從退休年齡的角度,美國社會沒有退休年齡之說,一個人不管多大年齡只要願意工作就可以一直繼續工作下去。在西方國家,之所以沒有給老年人讓座的現象,也是因為這可能構成年齡上的歧視。

我們決不能簡單粗暴地把老年人,把60歲以上的人都當成社會的負擔。很大比例的60歲以上精英創造的價值可能比年輕人要多很多。

國內的年齡歧視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年齡歧視比老齡化本身對社會的危害更大。現在大部分單位招聘,都已經不要35歲以上的人了。

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44歲以下都是青年人,中國社會在就業上的年齡歧視已經是這個國家發展的最大障礙了。

4.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利率和通貨膨脹的降低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有重大影響。老年人均儲蓄比年輕人更多,但在消費品上花費較少。老齡人口比例增加可能會使社會利率和經濟通貨膨脹降低。日本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變化有利,特別是自動化和技術發展進步所帶來的機遇而不至於產生失業。

我們需要理智客觀地對待人口老齡化問題,這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自然現象,雖然對中國原有的依賴人口紅利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衝擊。

但中國本身也需要脫離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低端鎖定,進行產業升級,要充分發揮利用好老齡人口的知識和潛能,絕對不能妖魔化老齡化。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關注財經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公眾號:“產業經濟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