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八帶動”促進各族婦女充分就業 撐起脫貧攻堅“半邊天”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1個世居少數民族。由於歷史、地理等原因,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是脫貧攻堅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貧困地區婦女特點和優勢,多措並舉,形成了旅遊服務等八個促進少數民族聚居區婦女就業的主要渠道,助力脫貧攻堅。

旅遊服務帶動就業。廣西充分發揮旅遊就業方式靈活、層次多、容量大、門檻低等特點,依託轄區自然資源優勢,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做大旅遊產業,有效吸納各族婦女就業,如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平巖村平寨屯依託“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獨特的原生態旅遊資源,帶動全村婦女100多人就業,人均增收5000多元,成為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的一個真實寫照。

文化產業帶動就業。廣西以旅遊為依託,將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了民族特色文化與旅遊的聯姻互動和民族文化的傳 承,帶動各族婦女就業。如金秀瑤族自治縣通過發掘瑤族刺繡文化,打造金秀瑤族刺繡文化品牌,年產值達8萬多元,年均帶動婦女就業20多人,年均增收2000多元。

特色種養帶動就業。廣西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策略,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帶動各族婦女就業。如靖西市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土地流轉合作模式,成立了駝峰葡萄示範基地合作社。其中,常年在合作社務工的婦女達到74人,貧困戶有9戶13人,每年可為貧困戶增收2.4萬元;田林縣組建20個油茶專業合作社,參與油茶產業的貧困戶達1.2萬多戶,戶年均收入6000元。

邊境加工貿易帶動就業。廣西8個邊境縣(市、區)依託“一帶一路”發展邊境加工貿易,帶動了邊境地區就業。如東興市探索“邊貿+黨建+邊民互助組+落地加工貿易”的“東興模式”,把邊貿和落地加工、金融、電商、物流結合起來,實現了由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變,促進邊境地區就業。2018年,邊民互助組發展至128個330多人,其中婦女佔比35%左右,帶動貧困戶年收入增加2.5萬元以上。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試點企業發展到30家,提供就業崗位4500個,吸納不少婦女就業。

技能培訓帶動就業。隨著家政服務業市場不斷擴大,廣西以“家政公司+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為形式吸納各族婦女就業。如2016年10月,靖西市創辦了陽光吉星家政服務公司等培訓機構,截至目前,開辦了100多期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達8600餘人次,婦女3819人次,佔培訓總人數的44. 2%。其中育嬰班14期共700名婦女,為480名貧困婦女提供了專業知識培訓和就業機會,解決近100多戶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

農村電商帶動就業。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農村網點不斷增長,帶動大量婦女就業。2018年廣西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領達12.3億元,通過“電商+產業+扶貧”融合發展模式,帶動了一批少數民族聚居區婦女從事特色產品的加工生產。如融安縣通過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和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打造出“特色產業+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的“融安模式”,有效帶動各族婦女就業。

扶貧車間帶動就業。近年來,扶貧車間亦農亦工的用工形式深受農村青壯年持別是農村留守婦女的歡迎。廣西通過工廠式、居家式、貿易流通式、種養式等四類扶貧車間促進婦女就業。如廣西睦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在隆安縣城及南奸鎮、都結鄉、布泉鄉等鄉鎮建有扶貧車間(加工點)41個,帶動500多名婦女就業,其中貧困戶超過3010

小額信貸帶動創業。廣西以“信貸扶持”為抓手,讓金融與農村就業創業“聯姻”,推出小額信貸等金融服務,在更大範圍內帶動各族婦女就業。如富川瑤族自治縣注重整合企業、市場、資金、項目等各種資源,形成“企業+基地+小額信貸戶”的融資模式,先後向農村婦女發放小額貸款上億元,使4萬多農村婦女受益,推動了“一村一品”,擴大各族農村婦女就業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