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巨頭頻頻發力“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如何破局?

醫藥巨頭頻頻發力“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如何破局?

近日,各大醫藥巨頭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頻頻攻城略地:

  • 10月20日百濟神州、康恩貝、哈藥集團、齊魯製藥、正大天晴、歌禮生物等與騰訊微醫合作,共同建立對慢性病患者“線上+線下、醫藥保互通”的數字慢病防治體系;
  • 11月6日輝瑞微軟簽約。輝瑞將利用互聯網結合AI基礎研究與基層診療,加強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共同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基礎研究;
  • 11月6日諾華攜手騰訊發佈全國首個針對心衰疾病的AI智能管理平臺,實現心衰等慢病的全程數字化管理;
  • 11月7日勃林格殷格翰京東健康、好大夫在線、健客、醫聯、平安好醫生、微醫、妙手醫生等7家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此次合作幾乎涵蓋勃林格殷格翰所有的產品管線及慢病治療領域藥物;
  • 同日諾和諾德阿里健康攜手共同打造糖尿病智能管理平臺;

......

互聯網醫療的“野蠻生長”,讓老牌製藥巨頭們掀起了又一輪“互聯網+醫療”的浪潮。

另外,隨著帶量採購的“後遺症”,新分銷渠道建立、處方流轉的破局......

上半場試水之後,“互聯網+醫療”下半場角逐正式拉響!

上半場 —— 政策助力,試水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自2014年提出,經歷了快速成長的繁榮,僅2016年就達到109億元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了達到38.7%。

但是低門檻下,入局者的激增,使尚未成形的市場逐漸混沌。並且,由於尚未出臺明確行業規範,“互聯網+醫療”只能在“灰色地帶”摸索前行。

到了2016年下半年,市場進入寒冬期。2017年,高達100家互聯網醫療企業被註銷,一場大浪淘沙下,互聯網醫療剩餘企業倖存者寥寥無幾!

但是,近年來,隨著政策推動,為“互聯網+醫療”再次鋪平道路:

  • 2018年4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意見》,確立了互聯網醫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 緊接著9月,《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接連發布,讓互聯網醫院建設、互聯網診療開展等有了明確的規範。

各大醫療企業在緊隨政策、市場潮流的同時,再次“試水”,進行數字化轉型,在全行業“燒了”將近2000億元后,也探索出多種模式:

  • “藥店+雲診所”,打通藥店跟線上醫療平臺連接,患者在藥店就可享受精準預約、遠程診療、電子處方等服務,全面滿足醫療健康需求。
  • “藥店+醫療機構”,依託互聯網,醫療機構提供線下就醫服務和提供線上藥品零售平臺,使其電子處方藥轉化,為患者精確提供藥品供應和治療服務。
  • “線上問診”,完全依靠互聯網,以實體醫院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全面涵蓋諮詢、治療、隨訪、慢病管理等。

當然了,醫療行業絕不是一個僅靠政策或“試水”就能迅速催熟的行業,互聯網醫療也是如此。

所以沒有堅實的醫療資源與獨特有效的商業模式的企業註定無法獨活下來!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中興”

在這期間就衝出來很多獨角獸,如平安好醫生、微醫、阿里健康、健客等一度成為互聯網醫療企業中的翹楚!

1、平安好醫生、微醫 —— 掛號切入、流量至上

醫藥巨頭頻頻發力“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如何破局?

醫藥巨頭頻頻發力“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如何破局?

平安好醫生以平安保險內部客戶起家,2018年5月在港上市,不到5年時間,成為互聯網醫療上市第一股

其以預約掛號服務起家,通過AI輔助診療、醫患教育直播互動、快速處方等線上服務,開展可控的“粘性服務”

,自建醫生服務團隊+兼職醫生團隊,看展私人醫生服務+醫患微信綁定,將流量牢牢“攥在手心”!

微醫以作為互聯網醫療獨具特色的企業,2015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

並且,其以掛號服務開始逐漸滲透,倡導的“診療前移”的理念,如藥診店、處方共享平臺、企業醫務室、家庭端一鍵問醫生、基層巡診車等終端服務模式更是打造了了“互聯網+醫療”的獨特模式。

2、阿里、健客 —— 電商起家,打造“醫+藥”全產業鏈閉環

醫藥巨頭頻頻發力“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如何破局?

醫藥巨頭頻頻發力“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如何破局?

作為醫藥電商出身的健客,在藥品供應鏈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企圖”在供應鏈上資源上建立壁壘。

其基於2000萬慢病用戶用藥管理,打造中國最大的網上藥店。

另外,健客從醫藥電商延展開來,逐步構建“互聯網+醫藥+醫院+患者”的健康服務閉環,除了B2C、B2B的線上醫藥電商業務外,近年來更是通過線上線下全鏈條的基礎搭建,加速開發慢病管理項目,未來為患者打造個性化慢病管理解決方案。

圍繞慢病管理服務的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流轉系統以及新藥特品直供,構建了健客未來高速成長的護城河。

阿里健康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通過電商起家,並陸續上線網絡醫院、醫療AI產品,填補互聯網+醫療的業務線。

阿里的特色是更強調的是運營,以電商邏輯打通業務線,作為一箇中間媒介來服務B端,吸引C端,盤活整個互聯網醫療系統。

今年阿里在“雙11”期間更是大放異彩,僅用2分25秒交易就突破1億交易,成為互聯網醫療領域中“最亮的仔”。

綜合看這幾家互聯網醫療巨頭,有縱向深入,有橫向拓展,也有逐步轉移重心的。

不同企業已從當初籠統的互聯網醫療概念找到更合適自己的路徑,各自都在打造具備特色和優勢的業務生態。

隨著下半年,政策激勵、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互聯網醫療企業將會有更多可能性。

下半場 —— “醫藥分開”,處方流轉破局

當“互聯網+”風靡全球,互聯網醫療企業“中興”,其帶動了整個醫療產業鏈的運作,作為老牌製藥巨頭又是以怎樣的態度看待這場變局?

“4+7”之後,新分銷渠道崛起

可能你會想,“4+7”帶量採購與互聯網醫療、網上藥店怎麼又扯上關係了!

其實,在“4+7”試點中,參與採購的醫療機構為公立醫療機構。但當時,公立醫院之外的縣域醫院、城市基層醫療、民營醫院等院外市場逐漸成為流標製藥巨頭關注的焦點。

隨著“4+7”擴面的到來,參與採購的醫療機構,則從之前的公立醫療機構拓展到其他醫保定點單位,包括民營醫院、部隊醫院,目前只差零售藥店與網上藥店了

而從大的醫藥背景來看,“4+7”帶量採購已勢不可擋,很可能成為中國未來醫藥市場格局的“縮影”!

互聯網醫療搭載的網上藥店自然成為“4+7”擴面流標企業未來佈局的重點,新分銷渠道成為藥企重點佈局的方向!

北京嘉林、信立泰、正大天晴、禮來、諾華等等都在考慮用強勢品牌去鋪零售渠道的,全面覆蓋單體藥店、私人門診的B2B電商平臺、DTP藥房、互聯網醫院等。

這些渠道盡管不夠集中,很分散,成本高速度慢,要實現快速上量還是很困難的,但是藥企可以加強多渠道營銷,借力互聯網醫藥新零售平臺實現渠道下沉,快速觸達“4+7”擴面外的市場

當然了,這也將成為未來製藥巨頭應對“4+7”的重要手段之一。

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在線處方流轉

對於互聯網+醫療而言,最大的難點之一還是在於處方流轉。當然了這也是中國醫改中“醫藥分開”的難點。

但目前在線處方流轉醫保統籌支付只在院內,互聯網醫療並不能進行醫保支付,患者無法在互聯網醫療上享受醫保優惠!

而今年8月30日,醫保局一紙行文《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明確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線上線下項目實行平等的支付政策。

此刻,醫保局“臨門一腳”真正將在線處方納入醫保統籌

打通了醫保支付障礙,如魚入大海,鳥進山林,互聯網+醫療才真正擺脫束縛。

建立行業壁壘,贏得戰機

當然了,面對這樣的大趨勢,製藥巨頭們自然不會落後。

他們均圍繞自身的核心產品,通過合作、投資、收購、自我開發等不同途徑參與其中。

通過利用醫療資源建立屬於自己的行業壁壘,以新技術手段尋找服務醫生與患者的絕佳途徑,為在“互聯網+醫療”下半場競爭獲取更大的戰機

如:勃林格殷格翰京東健康、好大夫在線、健客、醫聯、平安好醫生、微醫、妙手醫生合作,是希望利用其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服務、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動的多業務,打造在線問診閉環迴路。

通過融合,未來將形成線上諮詢與線上購藥、線上諮詢與線下就醫的服務閉環,可以儘快的連接“互聯網+醫療”的診斷與治療!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人用藥品業務負責人馮耐德表示,“本次合作乘著‘互聯網+醫療’的東風,通過數字化創行賦能,推進數字化創行,共建互聯網醫療新生態,打造最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諾和諾德

阿里健康的合作,是希望藉助阿里的用戶流量優勢,大力整合醫療供應鏈資源,最快的將用戶鏈接到實體醫院,互聯網醫院、藥廠等。

其最大限度的打開醫療流通,搶佔C端,打造“藥廠-藥房-醫院-消費者”藥品流轉的新模式。

醫藥巨頭頻頻發力“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如何破局?

佈局互聯網醫療,雖只是中國院外零售市場動態的冰山一角,但卻是整個行業的縮影。

並且,隨著5G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滲入,“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業態模式、規律特點等可能隨之產生新的變化

互聯網企業與醫藥巨頭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