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迅速發展 中國探討未來教育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趙建華 杜燕)迅速發展人工智能、5G的同時,中國也在探討教育如何適應未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25日在北京表示,社會對人才、勞動力知識、技能結構的需求正發生著重大變化,教育必須做出相應改變。

新技术迅速发展 中国探讨未来教育

資料圖:上學路上的小學生。張雲 攝

當天,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騰訊、全球硅谷投資公司、新東方、好未來等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學無止境·教育為公”的2019未來教育大會。出席此次會議時,李偉介紹,中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6年以上,建成擁有51.9萬所學校、2.76億在校生、1670多萬專任教師的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億萬人民通過接受現代教育獲得了更廣泛、更充分的發展。

此時,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對教育自身產生著革命性的影響。李偉強調,未來社會日新月異,知識、信息、技術的更新大大加快,單純的學校教育、一次性教育遠遠不夠,只有持續學習、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跟上社會的步伐。

培養今天的學生,是為了讓他們適應十多年後的社會。此次會議上,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表示,應充分利用今天的科技手段,推動教育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和學習思維的方式,影響未來的教育。但對未來教育的特徵、形態、功能以及教師角色、教學模式變化等,還缺乏清醒的認識,需要進行跨學科、跨界、跨國研究。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認為,教育應該特別關注底層弱勢群體。從兒童的健康和教育入手,為他們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給每個孩子一個公平起點。如果無法獲得公平教育,貧困地區的孩子長大後,就難以從事與人工智能技術相匹配的就業。

此次會議上,他參照美國經驗說,階級固化、社會向上流動減慢後,就會加劇貧困代際傳遞。受過大學教育的父母通常精心培養子女,但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父母往往選擇自然放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