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01.新好萊塢的興起

21世紀以來,電影界迅速發展,好萊塢是大家最耳熟的電影業,好萊塢時代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即經典好萊塢(舊好萊塢)和新好萊塢。

經典好萊塢時代基本上從1930年至1960年,期間跨越了很多歷史時期。

新好萊塢時代的到來是1967年至今,原因是20世紀50、60年代遭受冷戰政治危機,社會中各種運動的興起,價值觀標準受到巨大沖擊,電影界商業片的大量生產,藝術片的缺失,與此同時國內經濟中電視與電影競爭,電影產業開始衰落,美國電影產業必須做出一定的改變,才能重新興起。

60年代,美國批評家將法國新浪潮"作者論"帶入美國,美國學院青年接受了"作者論"的影響,戈達爾就是他們的偶像之一,他們也試圖像歐洲青年藝術家一樣,為大眾呈上藝術電影,這些

美國青年電影青年用自己的個人的"新"方法講述"新"故事。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02.新好萊塢電影鏡頭不再簡單,而是出現“新”的隱喻意義

說起新好萊塢,一定要拿出經典好萊塢來作對比,經典好萊塢時代採用連續性剪輯,因為連續性剪輯代表了好萊塢的敘事特徵,在鏡頭語言上沒有太多的講究,只是在景別方面的順序上有一定的簡單含義,比如:特寫鏡頭突出人物表情,全景交代人物與時空之間的關係,等等。

但是新好萊塢電影借鑑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作經驗,在鏡頭方面有了"新"的探索,鏡頭有了"新"的隱喻意義

新好萊塢時代的真正到來的標誌是1967年阿瑟·佩恩導演拍攝的《邦妮與克萊德》,麥克·尼克爾斯導演的《畢業生》、以及斯圖爾·克羅森伯格導演的《酷漢盧克》。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電影《畢業生》截圖

其中電影《邦妮與克萊德》這部電影顛覆了美國電影的強盜片和警匪片的類型模式,在鏡頭處理上加入了"新"的隱喻含義。

在電影開頭部分,以邦妮的嘴唇特寫開始,邦妮在照鏡子化妝,這個鏡頭的隱喻意義是邦妮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職業,自己的生活,邦妮希望能夠改變現狀。

邦妮與克萊德相識時,鏡頭除了有交代二人的相遇也交代了當時美國經濟的蕭條,邦妮與克萊德的背景一直在隨著他們走路而變換,街道、人,都顯示出淒冷感。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邦妮與克萊德相識之後,基本上,他們二人只要出現在畫面中,都會存在於一個鏡頭,除非兩個人吵架時,導演才會將他們分開兩個鏡頭進行拍攝。

電影《畢業生》所更加鮮明的表現了父母與兒女兩代人的精神差異、個性自由。

電影開頭部分,畢業生本傑明畢業之後,在家中父母為他舉行聚會,特寫鏡頭本傑明一人坐在魚缸前發呆,父親進入畫面前景,隨後母親進入畫面並蓋住鏡頭,隱喻了本傑明在家中,父母一直在給本傑明無形的壓力。

在本傑明送羅賓森太太回家之後,羅賓森太太對本傑明進行性引誘,本傑明太太抬起腿,鏡頭將本傑明太太的腿處於畫幅上方,本傑明被禁錮在三角構圖的遠方渺小處,隱喻了本傑明在與羅賓森太太的這段不正當關係中處於下風且被軟弱的狀態。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新好萊塢的"新"之鏡頭讓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好萊塢在嘗試時期的成功之處。

03.新好萊塢人物形象不再涇渭分明,而是採用“非英雄化”

經典好萊塢在人物塑造方面涇渭分明,兩類人物形象,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

進行對抗,最後結局一定會有封閉式大團圓結局

新好萊塢不再採取經典好萊塢的態度,突破經典好萊塢的線性封閉敘事,在人物處理上採用非英雄化,即新好萊塢的"新"之人物塑造。

電影《邦妮與克萊德》中,背景是處於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美國,社會氣氛百無聊賴,邦妮與克萊德的人物設置採用了超常規現象處理,他們並不是傳統的暴力、冷血、狠厲的強盜,邦妮在與克萊德初次見面時,邦妮毫無原因的到樓下見克萊德。

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新奇,邦妮與克萊德作為強盜卻是人民的心中英雄,邦妮與克萊德在搶劫銀行時,並沒有將窮人的錢也搶走,而是把他的錢交給他自己保存,這似乎在告訴我們觀眾他們的搶劫精神:他們的搶劫人群不是普通人,而是在那個時期不為人民服務的銀行和政府,邦妮與克萊德的反抗對象是政府是體制。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克萊德在第二次想在雜貨鋪搶劫一些麵包時,店鋪老闆想殺掉克萊德,讓克萊德很不明白,這時的克萊德,導演將他刻畫成一位十分單純的搶劫犯

在搶劫的過程中,配樂、演員動作使電影增加了喜劇感。

邦妮與克萊德反抗社會讓百姓們十分喜歡並尊重,在逃亡時期,難民主動給邦妮與克萊德水喝。

在電影結局時,邦妮與克萊德被警察無情打死時,我們沒有大快人心之感,有的卻是對邦妮與克萊德的惋惜,警察成了暴力施暴對象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04.新好萊塢電影主題不再遠離現實,而是直面生活

經典好萊塢在四五十年代製作了

大量的商業娛樂電影,在主題上遠離社會現實,甚至藝術價值完全缺失,老套的製作,讓評論家嗤之以鼻。

新好萊塢開始對電影社會價值重新審視,決定改變電影製作主題,對社會現實進行拍攝,直面生活,探索新好萊塢的"新"之主題意蘊

電影《邦妮與克萊德》中,邦妮作為一個普通的酒吧服務員,對自己的平淡生活充滿失望,整個社會氣氛都百無聊賴。

在克萊德出現之後,邦妮決定重新生活,邦妮所追求的是超越平庸現實的浪漫性愛與生活,這也是導演想通過電影來呼籲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抵抗腐朽社會的意圖。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電影《畢業生》中的本傑明他性格雖然乖巧但是也叛逆,畢業之後,面對工作,父母在家庭中對班傑明施加極大的壓力,本傑明是沒有任何自由的,為他陷入一段不倫戀情做鋪墊。

雖然本傑明陷入了巨大的難題,但是影片在拍攝中是讓觀眾對本傑明採取同情態度的。

羅賓森太太對於主題意味來說,是導演在諷刺中產階級的生活失去任何激情的代表,她是兇狠的角色代表,羅賓森太太利用本傑明的叛逆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導演諷刺中產階級的武器。

本傑明單純幼稚,但是在面對選擇時,一度軟弱,是導演在指軟弱是所有人類的通病。

經典好萊塢電影與新好萊塢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新好萊塢增強了鏡頭在影像表現風格方面的表現,在人物塑造處理上非英雄化,突破了以線性因果關係發展的結構方式,對主題意蘊的深入思考更加現實社會化,新好萊塢嘗試時期的電影為後來的電影打下了基礎。

新好萊塢是對經典好萊塢的改革、重組、融化、發展和延續的結果,在初期更注重對其他國家在電影製作方面的經驗與成果。

作者簡介:洛洛,喜歡記錄,喜歡看電影,在努力變得越來越優秀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