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因曾經在表演傳統相聲腿子活《黃鶴樓》時調侃著名京劇演員張火丁的視頻被曝光,再次以負面的姿態受到關注,甚至受到紫光閣等官媒批評。這是張雲雷自從5月份因另一段表演視頻被曝光後,再次受到紫光閣的批評。

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黃鶴樓》

《黃鶴樓》是傳統相聲腿子活名段之一,據說還是相聲史上第一段腿子活。所謂“腿子活”,正是源於首創這種具體形式的相聲《黃鶴樓》,因其名字中的“鶴”,是一種雙腿細長的飛禽,故前輩藝人們形象地稱《黃鶴樓》這段相聲為“樓腿子”。久而久之,“腿子活”變成一個不單代指《黃鶴樓》的名詞。

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郭德綱 于謙在表演《黃鶴樓》

腿子活在相聲具體形式中,屬於“柳活”,但與普通“柳活”不同的是,腿子活的結構特點往往是:逗哏自稱精通某戲曲劇種,並吹牛稱與這個劇種的某幾位著名演員非常熟絡,但當捧哏表示願意虛心學習,兩人在舞臺上開始表演時,逗哏卻暴露出自己一竅不通的真實水平。

如今比較著名的腿子活,有《黃鶴樓》(京劇)、《捉放曹》(京劇)、《洪羊洞》(京劇)、《汾河灣》(河北梆子)、《劉海打樵》(湖南花鼓戲,張番、劉銓淼曾演,應是由其二人創作)等。

在表演腿子活的時候,相聲演員們在拿戲曲從業者砸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幫這些從業者“響蔓兒”。比如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在表演時,提到的多是李勝藻、袁世海等京劇演員;德雲社初創時期,京劇仍處在低谷邊緣,郭德綱等相聲演員往往也只能拿馬連良、厲慧良等已故京劇名家砸掛。

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如果能適度地用戲曲從業者的名字砸掛,其實也是宣傳傳統戲曲的一種方式。

“丁丁”、“濟濟”

引發熱議的,是張雲雷和搭檔楊九郎於2018年5月19日在北京金沙劇場舉行的“愛粉專場”中表演時的視頻。在表演過程中,張雲雷屢次以“丁丁”稱呼張火丁、以“濟濟”稱呼李世濟。其中,京劇名家李世濟已去世多年,所以楊九郎說道:“李世濟都死多少年了!是不是你們一塊玩,讓你給玩死了”;而前面張雲雷所說的“和張火丁一塊兒洗澡”,楊九郎也已經提醒搭檔,“張火丁可是個女同志”,卻沒有得到搭檔的回應。

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和李世濟一樣,京劇演員張火丁同為女性身份,身為男性的張雲雷聲稱與張火丁“一起洗澡”,顯然不妥。但是,如果張雲雷在受到搭檔的提醒後,表演出一副吃驚的表情,然後以“嗐!您聽錯了!不像話!我說的是XXX”之類的話,搪塞過去,勉強還能自圓其說。

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張火丁

當然,除了把這兩位京劇演員的名字換成其他男性京劇演員,如果換成其他的表述,顯然更為妥當。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張雲雷為什麼選擇拿張火丁和李世濟砸掛呢?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丁丁”和“濟濟”由於它們的網絡詞義歧意,以及它的諧音造成的詞義歧意,能引發觀眾的聯想。從飯拍視頻來看,“丁丁”和“濟濟”這兩個名字說出來之後,確實紛紛引起臺下觀眾們放聲大笑。但通過這樣的聯想產生的包袱,難登大雅之堂

年輕相聲演員張雲雷,在幼時就跟隨郭德綱學習相聲,後來由於“倒倉”,離開相聲舞臺長達六年。迴歸相聲舞臺後,染髮、戴耳釘的張雲雷,以一副“非主流”的形象出現。當時正值少年的張雲雷,風格大概可以用“鬧騰”來形容,這樣的風格,令他得到一批年輕觀眾的喜愛。

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2016年不慎墜樓事件,以及2018年在某視頻平臺爆紅,都讓張雲雷的人氣飆升。但畢竟曾經離開相聲舞臺太久,張雲雷在對傳統相聲的把握方面,似乎總顯得不足。

臺上無大小

作為語言類的節目,相聲演員在表演時,往往要保證不能千篇一律,而是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以及現場環境,做出調整。但顯而易見,不同演員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的調整,有著高下之分。

比如每當“少馬爺”馬志明詢問黃族民“您高壽”時,黃族民根據少馬爺的父親、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的長相特點,抖出一個包袱,說道:“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就是根據臺上演員自身的背景而設計的現掛;郭德綱跟張文順先生搭檔時,有一段說的是希望張文順先生長壽:“五百年的老藝術家”、“ 看了嗎,這就是張文順,別摸,咬著你,你看,還動吶,還動吶”,張文順則是回應道:“別踢,別踢,留神旁邊那小個兒是逗哏的”,則是根據郭德綱“小黑胖子”的長相特點而設計。

張雲雷調侃京劇演員張火丁:是不尊重女性,還是正常的“砸掛”?

“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

作為一門傳統說唱曲藝,相聲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研究語言,給觀眾帶來聽覺上的藝術感受。如果說需要演員們“引領觀眾品位”,恐怕有些強人所難,但以一些擦邊球的包袱來譁眾取寵,贏得一時的掌聲,肯定是欠妥的。

“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是張雲雷的師父、德雲社班主郭德綱在舞臺上常說的一句話。實際上,這句話也並非郭德綱自己杜撰的。但所謂的“臺上無大小”,並不能被當作演員們口無遮攔行為的擋箭牌。

都前面提到,相聲演員在臺上拿京劇演員砸掛,也起到了幫助京劇演員提升知名度的作用。而且需要明確注意的一點是,砸掛京劇演員的初衷和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提到觀眾們耳熟能詳的京劇演員,讓觀眾們以最快的狀態跟隨演員的思維,進入故事情節。為京劇演員“揚蔓兒”,不過是在上述前提的基礎上的錦上添花的附加效果。

同時,拿其他演員砸掛的時候,有一個前提,就是首先需要保證對提到的演員有著最起碼的尊重。

適度批評

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引發這次事件的演出時間,甚至遠在“調侃地震”那一場之前。所以,與其說“張雲雷又出事了”,不如說“因為曾經的表演,張雲雷又出事了”來得貼切。

據說自從今年五月份開始,張雲雷在表演節目時逐漸學會了收斂,“謹言慎行”。

孔子曾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適度的批評,不是壞事。正如某官媒所說的:“今人做不到自覺擔當,那就得時時提醒”,類似的對演員在演出過程中措辭不當行為的批評,實際上有利於演員們端正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