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人民日報2次關注!海寧鮮為人知的祕密披露!大量珍貴照片流出...

說起佔鰲塔

海寧人應該都熟悉

巍巍高塔聳立錢塘江邊

成為了鹽官的重要標誌之一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自古以來

關於鹽官一線潮

都有這樣一種說法

到了佔鰲塔潮水是最直的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而關於這座塔

還有這樣一段歷史

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人民日報2次關注

大量珍貴照片首次披露!

一位特殊的客人...

近日,海寧鹽官觀潮勝地公園裡,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潘六坤,原海寧市博物館館長,今年86歲。這天,在女兒的陪同下,潘六坤重返當年的“工作戰場”。從踏進觀潮公園安瀾門的那刻起,潘六坤就在不停地張望尋找著什麼,“誒?怎麼沒有了?塔怎麼沒有了?”直到他望見不遠處佔鰲塔的塔剎,潘六坤終於笑了起來,興奮地指著那截尖頂,說著:“在那兒!在那兒!”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陪同潘六坤一起前來的女兒看到爸爸興奮的樣子也笑了,說:“好多年沒見,我爸呀,今天是來看他的‘孩子’了!

潘六坤的“孩子”就是那座佔鰲塔。為鎮服潮神而建造的這座樓閣式佛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一座明代古塔,與眼前的老人又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塔不能倒!”

這是1981年11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報》。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在第8版上,刊登著一篇名為《不讓海寧觀潮塔倒掉》的文章。其中說道:農曆八月十八,中外遊客十餘萬人雲集觀潮勝地——浙江省海寧縣鹽官鎮觀潮。然而,就在觀潮的海塘上,有一座寶塔已破爛不堪,隨時有掉到遊人頭上的危險,這座寶塔名叫佔鰲塔,又名鎮海塔,建於明朝萬曆年間。400餘字的文章,無不透露出作者方炳華對文物古蹟保護的關切與呼籲。

對於這座塔,老百姓呼聲也很大,要修啊。

那個時候,海寧的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分別獨立建制,潘六坤擔任海寧縣博物館副館長,全面負責日常工作。有一天,潘六坤隨同事來到鹽官,

在錢塘江邊,他看到了這座極其破敗的佔鰲塔。

風吹雨打,再加上人為的破壞,佔鰲塔雖萬幸在歷史的變遷中留存了下來,但已經殘破不堪:木質構件黴爛了,飛簷翹角也破了,塔身朝東南傾斜,搖搖欲墜,“除了塔身仍舊屹立,使人大致還能看出個塔的樣子來,餘下目之所及,都是爛的,”潘六坤回憶,“感覺隨時都要倒掉了。”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佔鰲塔高40米,周圍25米,平面呈六邊形,外觀七層,內為八層,磚身木樓,造型極為壯麗。登臨佔鰲塔觀一線潮,是海寧潮觀賞的一大特色,登塔俯視,鹽官古城風貌盡收眼底。

潘六坤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佔鰲塔是錢塘江沿岸最漂亮的塔,倒掉?太可惜!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這是鎮海的塔,是千年來護佑一方百姓的塔,寄託著人們風調雨順的樸實願望,人們守望著它生活,日日年年。鹽官這最佳觀潮地,自古聲名在外,無數文人騷客曾到此留下擊節讚歎的詩句。如今八方的遊客來了,瞧見錢塘江邊一座破塔,這讓他們怎麼想才好?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彼時,東山智標塔已經被毀。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原智標塔

錢塘江邊這座佔鰲塔已是海寧僅存的寶塔,絕不能倒!

來自民間的修塔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有識之士也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發聲,呼籲儘快修塔。

然而,距離佔鰲塔上一次修繕,也就是民國20年(1931年),已經過去了整整50年。50年改天換地,這塔,還能修起來嗎?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三年零八個月的苦行

1982年12月,潘六坤記得那是隆冬的時節,省裡的分管局長專門到鹽官開了會,決定正式開啟對佔鰲塔的修復工作。潘六坤成為了修復小組的領導成員。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1982年會議照片,中間面朝鏡頭左側為潘六坤

當時也沒人想到,這一修,就是整整三年零八個月的艱苦跋涉。

沒有專門維修古建築的工程公司,也沒人有過修復古建築的經驗,塔該怎麼修?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自己學習,自己摸索。

中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傾力相助,他帶著學生跑了好幾趟鹽官,測繪圖紙,復原圖紙,施工圖紙,無一不是改了又改。無數個夜晚,一堆人頭湊在一塊兒,商討著具體的修復細節。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負責施工的老師傅們造了幾十年房子,卻不一定會修塔。於是,他們跑到浙江各地,去重新學習修復古建築的方法,紹興、湖州、臨安……各處的古塔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省裡的專家也時常來指導修復工作。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頭一個愁的就是經費。每年,省裡給一點,地方政府再給一點,前前後後一共籌了三十多萬。

比籌措經費更難的,是買材料。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還不久,許多地方還是計劃為主。因為沒有指標,修復需要的木材不能隨便買。即使有了指標,還不一定買得到。

佔鰲塔的塔剎構造十分複雜,層層疊疊25件圓環串接起來,中間這根圓木長度達到了12尺3寸(約4.1米,比兩層樓還高),這樣完整的木材上哪兒找去?材料組的工作人員經過多方打聽,最後跑到上海買了2根圓木運回了海寧。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原來的佔鰲塔塔剎被保存下來放置在別院

木材能買,磚瓦卻不能。

佔鰲塔的磚有長方形的,也有圓形的,海寧本地的窯燒不出佔鰲塔用的這種磚瓦,怎麼辦?只能定製!於是,工作人員又拿著圖紙,專程趕去蘇州,找到一家曾為皇宮燒磚頭的窯廠,才燒出了修復寶塔需要的磚材。

“工地上是很苦的,每天都要碰到新的問題,”潘六坤說,遇到問題就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除了埋頭苦幹,其他毫無辦法。

當時,修復小組有十多個人,連個像樣的辦公室也沒有,吃飯睡覺都沒地方,只能在佔鰲塔不遠處搭個臨時工棚。後來,還是從陳閣老宅和海神廟裡讓出來幾間房,用作了修復小組的臨時辦公室。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那時,工程現場也沒有起重機,全憑人力將材料運上去。工人們將毛竹削成片綁成腳手架,光是搭腳手架,就用了幾千支毛竹。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除了寒冬和雙搶時節停工之外,佔鰲塔的修復,花了整整三年零八個月。第七層塔剎安好的那天,附近的老百姓帶著幾掛大鞭炮趕來了現場,柴火一擦,熱鬧的鞭炮噼噼啪啪放了起來,沿江十幾裡都能清楚地聽到。

“幸福啊,高興啊,能夠把這個塔建起來了,塔剎也安裝好了!”人們眼中洋溢著的快樂深深感染著潘六坤,

他覺得自己的使命不僅僅是修塔,還修歷史,修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熱忱的一顆心。

1985年9月,佔鰲塔終於修葺完成,並正式對外開放,三年零八個月的苦行僧般的生活也暫告一段落。佔鰲塔正式開放的那一天,潘六坤看著人們一張張高興的臉,聽著由遠及近的隆隆潮水聲,心中也湧動著海潮般的思緒。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文物存在的價值不僅僅是文物,佔鰲塔的存在也不僅僅只是一處景觀,更在於文化的傳承,和人們對這片土地上的

歷史記憶的印證。潘六坤心想,“我們鹽官千年古城不是空口說白話,佔鰲塔就是歷史的見證。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一座塔,一座城

從1980年到1995年,每年的八月十八,潘六坤都要乘車趕到鹽官。不是為了看潮,而是“看人”。從無到有,從舊到新,他看著古建築一點點地被修復、開放給人們,看著遊客一點點多起來,心裡是高興的,同時也有了更多新的思考,怎樣才能把遊人留住?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當年,塔是第一個修好的。佔鰲塔修復之後,海神廟、陳閣老宅也陸續進行了維修。再後來,風情街也開放了,一個個零落的景點穿成線,帶動了一方旅遊業。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1995年退休之後,因為身體原因,潘六坤不再去鹽官了。2010年開始,央視連續10年直播錢江潮。潘六坤得知這個消息,每年都守在電視機前觀看。

他的一顆心早已飛去了鹽官海塘邊。

他看見潮水,聽到熟悉的轟隆聲由遠及近;他看到佔鰲塔像一根筆直矗立的定海神針,巍峨莊嚴,作為觀潮勝景的一部分,出現在央視的高清直播畫面裡。“全中國、全世界都能看到!”潘六坤打從心底感到自豪與寬慰。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闊別數十載,這一次,86歲的潘六坤再次來到鹽官。他說,什麼都一樣,又什麼都不一樣了。

走在觀潮公園的漂亮整潔的步道上,潘六坤禁不住回憶起從前,將依稀留在腦海中的鹽官的樣子,與眼前的鹽官重合。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這裡以前就是一塊荒地啊!”一片荒地,加上只有孤零零一座的寶塔,塘上,觀潮的人們臨時用長條板凳搭臺觀潮。

“今時不同往日了!”如今圍牆,綠植,便利的設施隨處可見,海塘邊也豎起了石欄杆,憑欄眺望,江還是那條江,潮水滾滾而過,岸邊卻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樣子了。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一座寶塔的修復,帶起鹽官古城的鉅變。而潘六坤卻說,他所做的,都是文博人的職責所在,“我們不去搞,誰去搞?”

文博人對自己的工作都是如此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傾心,一刀一銼小心翼翼的修補,每一個動作都是如此專注。他們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能夠將文物更好地展示在世人眼前,潘六坤做到了。

他還說:“鹽官古城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保護老的,發展新的,要讓更多人認識鹽官,留在鹽官。”

揭秘!人民日报2次关注!海宁鲜为人知的秘密披露!大量珍贵照片流出...

今天,人民日報看嘉興也報道了佔鰲塔的故事。《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時任華東版總編輯吳長生說,《人民日報》選用它,是因為它在全國有典型意義,佔鰲塔不僅僅是海寧的一個塔,對於全國一些有類似情況、需要保護和搶救的古建築物,都有啟發意義。

//////////

一座寶塔

鎮守錢塘400年

一次修復

帶動一方古城的蛻變與新生

一位老人

寫下與塔、與潮、與城解不開的緣

感謝歷史的守護者

感謝所有默默付出的文博人

本文由大潮網獨家採訪報道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