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鎮李獻華當選中科院院士 蒼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數增至4位

葉志鎮李獻華當選中科院院士 蒼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數增至4位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佈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蒼南籍科學家葉志鎮、李獻華成功當選,為蒼南縣再添兩位國家級高端科學人才,至此,蒼南縣共有4位中科院院士。

從中科院公佈的名單上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葉志鎮屬技術科學部,李獻華屬地學部。

葉志鎮,蒼南藻溪人,靈溪中學1974屆畢業生,浙江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大教師發展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特級專家,浙大求是特聘教授。兼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電子材料分會副主任,半導體與集成技術分會委員,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主編和《半導體學報》編委等。

1981年1月獲浙江大學電機系學士學位,1984年10月獲浙大光儀系碩士學位,1987年12月獲浙大光儀系博士學位;1988年1月進入浙大材料系工作;1990~1992年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1994年晉升為教授;1996年選為博導。曾任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97-09),浙大材料與化工學院副院長(99-09),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09-13)。

其主要研究為氧化物半導體薄膜製備、物性調控與LED應用等。先後承擔國家“973”課題2項、國家自然基金10項(重點項目3項)、省部科研項目30多項。曾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科技一等獎4項,省部科技二等獎4項。中國發明專利98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出版學術著作3本,參編4本,發表SCI論文500多篇。

葉志鎮1994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先進工作者並獲“金牛獎”;1995年選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996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同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6年被聘為浙大首批求是特聘教授;2007年選為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獲浙江省優秀回國人員稱號;2008年、2010年獲中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指導教師;2012年評為浙江省“三育人”先進個人、浙大教書育人標兵、全國寶鋼優秀教師;2013年評為浙江省師德先進個人;2014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共產黨員,獲浙江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評為浙大永平教學貢獻提名獎。

李獻華,蒼南南宋人,1983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學士學位,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8年12月-2005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05年11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1997年獲得傑出青年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資助;2004年獲得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資助。2007年當選美國地質學會會士(GSAFellow)。先後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微束分析測試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地層委員會常委、同位素年代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學會理事。

其研究方向為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火成岩地球化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化學地球動力學、微區原位同位素實驗。承擔了新元古代-古生代轉折期重大地質事件和生物演化的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學(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地球內部運行機制與淺部效應”子課題,2016-2021)、華夏陸塊地殼演化的微區原位碎屑獨居石U-Th-Pb年齡和Nd-O同位素制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7-2020)等科研項目。並獲得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1989)、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侯德封獎”(1993)、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獲獎人,1998)、中國地質學會“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06)、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獲獎人,2009)、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2011)、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獲獎人,2011)等獎項。

記者還從蒼南縣科協瞭解到,蒼南縣另兩位中科院院士分別為姜伯駒與謝作偉。數學家、拓撲學家姜伯駒,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1984年被評為我國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金屬有機化學家,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院長、卓敏化學講座教授謝作偉,於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