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镇李献华当选中科院院士 苍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数增至4位

叶志镇李献华当选中科院院士 苍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数增至4位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苍南籍科学家叶志镇、李献华成功当选,为苍南县再添两位国家级高端科学人才,至此,苍南县共有4位中科院院士。

从中科院公布的名单上看,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志镇属技术科学部,李献华属地学部。

叶志镇,苍南藻溪人,灵溪中学1974届毕业生,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大教师发展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浙大求是特聘教授。兼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材料分会副主任,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和《半导体学报》编委等。

1981年1月获浙江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84年10月获浙大光仪系硕士学位,1987年12月获浙大光仪系博士学位;1988年1月进入浙大材料系工作;1990~1992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选为博导。曾任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09),浙大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99-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09-13)。

其主要研究为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制备、物性调控与LED应用等。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10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科研项目30多项。曾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一等奖4项,省部科技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98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出版学术著作3本,参编4本,发表SCI论文500多篇。

叶志镇199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金牛奖”;1995年选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被聘为浙大首批求是特聘教授;2007年选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获浙江省优秀回国人员称号;2008年、2010年获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2年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大教书育人标兵、全国宝钢优秀教师;2013年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获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评为浙大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

李献华,苍南南宋人,198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12月-2005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5年11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97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2004年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2007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Fellow)。先后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微束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委、同位素年代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其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火成岩地球化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化学地球动力学、微区原位同位素实验。承担了新元古代-古生代转折期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的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地球内部运行机制与浅部效应”子课题,2016-2021)、华夏陆块地壳演化的微区原位碎屑独居石U-Th-Pb年龄和Nd-O同位素制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2020)等科研项目。并获得过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1989)、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1993)、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1998)、中国地质学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06)、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获奖人,2009)、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01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1)等奖项。

记者还从苍南县科协了解到,苍南县另两位中科院院士分别为姜伯驹与谢作伟。数学家、拓扑学家姜伯驹,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84年被评为我国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金属有机化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卓敏化学讲座教授谢作伟,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