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家庭婦女”代表了什麼?


孩子眼中的“家庭婦女”代表了什麼?


孩子眼中的我們是什麼樣子?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眼中的自己。

01

記得兩年前的一天,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來,沒頭沒腦地跟我問了一句:“媽媽,你是家庭主婦嗎?”

清晰地感覺到心底深處某個地方正在裂開,而我臉上原本掛著的笑容也明顯有點僵硬,但我還是蹲下來問她:“親愛的,你能告訴媽媽,什麼是家庭主婦嗎?”

“媽媽,就是像你一樣,不用掙錢,不用工作,天天在家裡待著就好了呀。”孩子毫無城府地仰頭向我描述。

末了,還補了一句:“媽媽,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天天在家裡玩。”

那一瞬間,我的心裡特別難受,像打翻了一個滿滿的鹽罐子,整顆心鹹得發苦。

我很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我根本沒有辦法睡覺,睡不著。滿腦子裡反反覆覆出現的都是孩子那一句:“媽媽,家庭主婦就是一個什麼都不用幹,呆在家裡帶帶孩子、做做家務的婦女。”

02

說實話,生了孩子之後,作為一個全職帶娃的媽媽,在家裡的工作並不輕鬆,各種瑣碎的家務能把你累得直不起腰。

但家務活兒說實話我並不覺得苦,當你的辛苦付出並不能得到你最重視的人對你的尊重和認同的時候,失敗感無疑是巨大的,這才是真正的苦。

直到今天,寫到這裡,孩子當初那無心之語仍像一顆釘子一樣,紮在我最軟弱的心裡。不可否認,當時的我除了洗手做羹湯,其他方面確實是一個沒什麼大用的家庭婦女。

其實,一個為了家庭和孩子甘願放棄自己一切的“家庭主婦”,這個詞實在不應該是貶義詞。按照國際上對全職媽媽工作量的算法,家庭主婦的工作也是所有工作中最繁瑣、最勞心勞力的。但是在孩子的眼中淪落為一個一無是處的家庭婦女,這對於我的打擊,無法言語。

03

每一個全職帶孩子的媽媽都是折翼的天使。孩子出生後三年的日夜陪伴,讓媽媽們被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拋棄得妥妥的。想飛,但另一個翅膀被孩子綁得死死的,你壓根兒就無法動彈。

當這個只會吃喝拉撒的“小糯米糰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在她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自己的視角和想法的時候,你又將面臨新的難題。

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師。雖然在家裡全職照顧孩子是我和先生共同商量後的慎重決定,但聽著孩子的話,我不禁也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努力奮鬥。

我無意中看到這麼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宰相妻子非常重視兒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辭勞苦地勸告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要忠於國君等。而宰相卻是早上離開家去上朝,晚上回來則看書。

愛兒心切的夫人終於忍不住說:“你別隻顧你的公事和看書本,你也該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兒子啊!”這宰相眼不離書地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兒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我開始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比起事無鉅細地照顧她的衣食起居,我更願意給她做一個榜樣,一個積極上進的榜樣。

特別是我生的是女兒,我實在不希望她從她的媽媽身上首先學到:女人天生就應該在家裡相夫教子。

這樣的思想,想想都很可怕。

04

痛定思痛,我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學習計劃。我買了很多書,白天看,晚上還看……

然後不停地寫,剛開始的時候也只是發洩一下自己內心的苦悶,本能地不停地寫了撕、撕了寫、寫了再撕……我想發洩一下三十多歲的中年女人被這個社會和自己辛苦懷胎十月幾乎奉獻了一切的孩子嫌棄了之後的壓抑感。

而後,我開始有計劃有規律地寫作、投稿、再寫、再投……我也有意識地帶著孩子一起觀察身邊細小的事物、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再和她一起探討。

命運總是會眷顧努力的人,我的付出也有了收穫。逐漸得到一些大平臺的認可,併成為了專職作者,當然也有了微薄的收入。

而和小傢伙一起學習的生活小點滴,也讓她能以很流暢的言語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我有意識地把自己寫的文章放給小傢伙聽,讓我驚訝的是,聽到跟她自己相關內容的時候,她總是能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共鳴。

05

一次,在母親節的時候,幼兒園老師特意為家長提前錄製好的視頻裡,我終於聽到了孩子口中不一樣的聲音,小傢伙驕傲地對著老師和同學說:

  “我的媽媽是一個作家,她很厲害哦,會寫很多很多的文章,也會讀書給我聽。我以後也要像我媽媽一樣當一個很厲害的人。”

那一刻,我哭慘了。

揚振寧博士說:“我的精神氣質來自母親。”

著名作家老舍說:“從私塾到小學,起碼有百位教師吧,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從孩子還在肚子裡並未出生的時候,當他可以聽到父母的聲音的時候,父母的言行就開始漸漸地影響孩子;當他呱呱墜地,睜開雙眼,他就開始觀察父母的行為。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裡都是最佳的模仿對像。每個家長身上都掛了一塊無形的牌子:照我這樣做。

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所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李嘉誠先生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的失敗的遺憾!”

愛之嘉園全腦教育的人員們想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執著地栽培自己。因為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給孩子更多合適的身教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合適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