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初為父母的家長朋友們,當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是不是心中突增了一些焦慮,自己該用什麼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把孩子當朋友,和平相處?把孩子當附屬品,嚴管監控?把孩子當敵人,打罵管教?把孩子當祖宗,呵護聽從?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品質,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每位家長都有不同的教育觀念。到底哪種教育方式最適合於自己的孩子?那麼,我告訴大家,有一種教育行為 適合於各種各樣的孩子,它簡單,它不需要家長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它不需要孩子有多少理解能力,它更不需要家長如何去深入研究,它的名字叫“模仿”。

什麼是模仿?

是指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複他人的行為的過程。是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兒童方面,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地模仿。對於孩子的模仿,比較經典的模仿可以發生在幾個月的嬰兒身上,當家長在床上朝一側翻身的時候,嬰兒就會模仿家長的動作,也翻身過去。家長和嬰兒說話,嬰兒是聽不懂的,說教是沒有作用的,但是動作模仿卻是嬰兒能看懂的,我們也不乏在網上看過很多家長教嬰兒翻身的視頻。這就是一個孩子在嬰兒期的模仿。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1977年就有科學家發現,12~30天的新生兒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你在寶寶面前儘可能地慢慢地伸出你的舌頭,每20秒鐘一次,重複6~8次後停止。寶寶常會看著你的臉,在嘴裡移動自己的舌頭,20~30秒鐘後,舌頭將慢慢伸達嘴邊。最後,有些寶寶也能將舌頭伸向嘴外。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全面提高幼兒期孩子的模仿能力,包含行動模仿、聲音模仿等,有助於促進孩子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最近,網上有一個叫“暖寶”的孩子火了,那個孩子2歲左右的模樣,語言表達力超強,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從她父母為她錄製的小視頻中可以看到,這個孩子成長中的系列模仿的痕跡。

暖寶剛剛學下床的時候,暖寶的爸爸用兩個毛絨玩具來教暖寶如何下床,一個玩具是正面下床掉在了地上,另一個玩具是肚子貼著床,身體趴在床上下地,那麼,暖寶就模仿著第二個玩具下了床。在語言的模仿中,孩子的一些精典讓人爆笑的金句逗笑了所有的網友,孩子所說的東北話:“你虎啊、糖不讓吃,電視不讓看我太難了、幸福就是有吃有喝的、歐買嘎……”這些模仿大人的詞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上面的例子是語言的模仿,那麼還有動作模仿,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喜歡模仿醫院看病打針、模仿老人手背後的走路、模仿爸爸抽菸、模仿媽媽化妝、模仿父母在家裡打掃衛生等等。這些是行為模仿,如果父母在孩子開始懂得模仿的時期,能夠給孩子一些正能量的言行示範的話,那麼孩子將會受益匪淺。這些都是孩子的無意識的模仿,因為家長離孩子最近,家長的言行是最先被孩子所模仿。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他們就會模仿老師的說話和行為,模仿老師上課,回到家裡讓爸爸、媽媽們當小朋友,而自己當老師,一舉一動頗有幼兒園老師的模樣。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所以,家長和教師在給孩子的下意識模仿的信號時,你表現為正能量的行為,孩子學到的就是正能量,你表現是負能量的行為,孩子學到的就是負能量。不要再說誰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出色,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的不聽話,孩子就是家長的翻版和縮影。孩子的缺點和毛病,要麼是家長慣出來的,要麼是家長影響出來的。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還是有道理的,教育孩子就這麼簡單。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有幾種行為最容易被孩子模仿到:

  • 愛說髒話 孩子不懂髒話的含義,但是一個總說髒話或帶口頭禪的家庭,孩子肯定是會說的,父母經常說的話,孩子也會學著說。如果家長們想培養一個文明的孩子,那麼,請不要隨便說髒話。
  • 孝順行為 父母對於老人的態度,就是未來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一個總是給老人打洗腳水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勢必也會打水給自己的父母,父母無需口頭上教育孩子如何孝順,只要自己先做到,孩子一定人效仿。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 脾氣暴躁 父母在家裡經常發火,脾氣暴躁,處理事情也急躁,那麼這個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亦如此,沒有耐性,稍有不如意,就發火,在幼兒園,這樣的孩子也會經常看到。
  • 玩電子產品 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在每個家庭中已經非常常見,父母如果不剋制地擺弄這些電子產品,那麼孩子就會跟著上癮,想讓孩子不著迷,家長得自己先做到。
  • 不遵守公共規則 隨地吐痰、亂闖紅燈、亂扔垃圾、任意攀爬風景區設施、折損花草、大聲喧譁......這些本該父母要最先做到的行為,如果沒有做到遵守這些公共規則,第一個學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有一種教育行為名字叫“模仿”,家長們您被孩子模仿了嗎

有意識地模仿教育,在孩子年齡稍大一些則更能體會到。比如,孩子學跳舞、唱歌、彈琴、穿衣服、畫畫等行為,這是有意識地模仿,孩子通過模仿來達到老師或父母的要求,學會或完成一些孩子能夠掌握的生活技能或學習技能。很多時候,家長往往注重了孩子有意識地模仿教育行為,而忽略了孩子無意識的模仿行為,家長的品行的榜樣作用應更高於一切。家長就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一面鏡子,你是言語粗魯還是文明有禮,你是愛看書還是愛玩手機……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模仿”這種教育行為,是模仿行為也是照鏡子行為,今天你被孩子模仿了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