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半年換手率2800%?收入全送給券商了?民生加銀的“迷你基金”有多亂?

基金半年換手率2800%?收入全送給券商了?民生加銀的“迷你基金”有多亂?

三峽財務公司擬清倉民生加銀股權,此舉給原本管理層絮亂的民生加銀增添更多變數,而在管理層絮亂的情況下,旗下權益類產品畸形發展,在基金大年仍免不了虧損,排名墊底的命運。

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三峽財務)擬轉讓其持有的民生加銀基金6.67%股權,轉讓底價為8637.80萬元。

而如果轉讓落實,這將是民生加銀基金的第二次股權變更。

民生加銀基金為合資基金公司,成立於2008年,初始註冊資本金2億元。民生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三峽財務分別持有60%、30%、10%的股權。2012年12月,民生加銀增加註冊資本至3億,增資後,民生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三峽財務分別持有63.33%、30%、6.67%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三峽財務轉讓股權並未表明何意,但對於民生加銀來講,這並不是一件“體面”的事情。2018年遭受“蔡鋒亮老鼠倉事件”後,多位時任基金經理多次被曝出離職;公司成立十週年之際,就連民生加銀的功勳,入行19年的基金經理活化石吳劍飛也選擇離開,轉身加盟安邦資管。

2019年,民生加銀在原本基金經理團隊不穩定的情況下再次出現蒯學章、呂軍濤等基金經理離職的情況,而留下的基金經理則出現利用部分權益迷你基金在基民頭上“套利”的情形。民生加銀儼然已經變成一個爛攤子。

//

迷你基金“基民套利”現象頻頻出現

//

民生加銀基金並不是一個新物種,但由外資,民資,國資三種股東性質構成的基金公司,一度在基金圈曾經掀起一陣關於靈活機制探索的討論。

但實際上,民生加銀一直呈現出“債強股弱”的發展態勢。

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截止2019年9月30日,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基金非貨幣基金淨資產規模1387.61億,其中債券佔比76.97%;現金佔比僅18.93%,股票佔比僅為3.51%。

截止目前,民生加銀總共管理84只基金,基金經理17人,平均一人管理5只基金,屬於較嚴重的“一拖多”現象。其中股票型基金僅有4只,規模不到4億;混合型基金27只(A/C分開),總規模不超過

150億。

作為銀行系基金公司,民生基金對大股東民生銀行的渠道和流量依賴較大,其直接導致了在規模上貨幣,債券類產品規模,收益長期好於權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則更像是一個基金公司的“標配”,甚至“擺設”。

這種民營銀行、外資、國資三方股東交織的複雜股權結構也導致了其在人事變更上與其它基金管理公司相比頗有不同,從2017年的一次人事變動可略窺一斑:2017年8月,民生加銀一次性新任命三位副總經理和一位督察長。三位副總經理中,既有市場化出身的專業人士,又有曾經監管層的官員,還有來自大股東層面的人物。彼時,民生加銀權益類投資處於極為艱難的時刻,或許是想通過加強高管人員隊伍來鞏固甚至修補部分業務領域。

2018年,宋磊、彭雲峰、李慧鵬等基金經理先後離職,在公司成立十週年之際,民生加銀總經理吳劍飛11月離職,留下了一個“群龍無首”的局面,乃至於產品公告也時有錯誤發生。直到今年4月份才由李操綱填補空缺。

似乎由於管理層混亂的原因,民生加銀在權益資產上的管理,甚至出現了對迷你基金進行套利的情況。

//

迷你基金套基民之利?

//

環球老虎財經曾在今年9月撰文《民生加銀一款號稱“前沿科技”的基金,為啥配的都是白酒,銀行,水電?》,指出民生加銀為了保障旗下主題投資型迷你基金存續,不惜背離前沿科技的主題,調倉持有白酒,醬油,電力,銀行,旅遊,消費,鍊鋼和機場股等高股息白馬股票的情況。

而這種情況在民生加銀基金絕非偶然。

今年是權益類公募基金經歷了除去2015年以外,近十年最好的光景。然而在這種光景下,有兩隻民生加銀基金過去一年時間出現負收益,而且是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這個基金經理名叫黃一明。

黃一明,公募基金圈中的“老江湖”,他曾先後供職於交銀施羅德、平安大華、民生加銀、華商等基金公司,其中多為“銀行系”公募。

2013年5月,黃一明在民生加銀擔任基金經理,2017年離職;在短期轉戰華商後,他選擇再回民生加銀,隨後出任民生加銀新動力混合A、民生加銀精選混合兩隻基金經理的管理者,而這兩隻基金近一年收益分別為-14.06%、-21.39%,在同類產品排名中處於墊底狀態。

民生加銀精選混合成立於2010年,成立時規模為24.68億,截止2019年9月30日,該基金規模僅剩1.16億。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止11月22日,該基金的累計淨值為0.8820,

該基金自成立以來經歷了8位基金經理,且僅在黃欽來、楊軍、蔡鋒亮管理期間取得正收益。黃一明在2018年9月接手該基金,與孫偉共同管理,在2019年三月,獨自管理。其管理期間,任職回報為-19.96%,同類排名墊底。要知道,今年是公募基金的一個大年,這樣的成績實在辜負了基民的信任。

基金半年换手率2800%?收入全送给券商了?民生加银的“迷你基金”有多乱?

長期存續基金一般來說業績普遍很好。但業績不好卻不清盤基金很少,而基金經理又疑似存在大量“利益輸送”,甚至是以基民的血汗錢為代價的情況。

根據基金審計半年報披露,2019年6月30日,民生加銀精選半年換手率居然高達2852.28%,也就是說,半年時間將持倉個股換了28遍。具體來看2019年一季度,該基金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上海新陽、星輝娛樂、魯信創投、大眾公用;2019年二季度,該基金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中國銀行、中國石化、農業銀行、中國國旅;2019年三季度,該基金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工商銀行、貴州茅臺、光大銀行、中信證券、南京銀行;三個季度中,除了貴州茅臺沒有換,其餘四隻重倉股均換過一遍。

而高換手率同時體現在其交易成本上——上述基金2019年上半年僅交易費用就高達505.35萬元,基金同期費用合計620萬。

根據基金半年報,上半年該基金的收入為315.8萬,利潤總額為-304.2萬,也就是說該基金所有的收益,都送給了基金公司和代理交易的分倉券商,基民不但拿不到管理所的315萬,還得倒貼304萬給基金公司。

睿遠基金陳光明曾說過,那些換手率400%、500%的人就不要說自己是做價值投資的。而民生加銀基金不顧基民利益向基民套利,是否又對得起民生加銀精選7000個投資者?對得起基金管理人的操守?

基金半年换手率2800%?收入全送给券商了?民生加银的“迷你基金”有多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