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防止上當受騙 --- 當親人進了看守所

擦亮眼睛,防止上當受騙 --- 當親人進了看守所

出來了才知道,我進去了之後很多人打電話給我母親。

有的說能幫我處理好裡面的關係,有的人說能幫我說脫罪行,有的說能幫我儘量輕判,最後的落腳點都是:要錢。

毫無疑問,這些人描繪的美好場景對於當時心慌意亂、驚慌失措的我的家人有著極大的誘惑力。母親接聽了很多這樣的電話,但經過詳細求證後,發現這些人都是騙子,無一例外。

在看守所裡,民警都要求我們不要將自己家人的聯繫方式告訴別人,因為已經發生過很多這樣的情況:先出去的人根據還在裡面的人提供的家屬電話,聯繫了家屬,然後通過“幫他改善生活”、“走關係”這樣的由頭騙錢。

人心險惡,害人之心當然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說得比較直白點,這個社會很複雜,凡是關於錢和利益的要求,家屬都要仔細思考,一再確認,千萬不要輕易相信。

為什麼家屬會上當,除了“關心則亂”的原因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不相信法律。

其實法律制度很健全,一個人犯了什麼罪,該怎麼判刑,《刑法》裡都有明文規定,家屬只要去翻一翻書,比對一下案情,心理就有了底。而不是去相信所謂的“關係”。

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一點:法律是公平的。

如果出錢就能減輕、甚至是抹掉犯罪行為,那麼豈不是坐牢的永遠是窮人,而富人就不用進去了?

但是事實上,裡面關了很多有錢人。

看守所的生活也有公示出來的標準,和相應的制度保障。家屬可以查閱網站或者看守所的公示欄,就大概能知道里面的人是生活在什麼樣的狀態下。

還有另一種騙錢的手法是虛擬債務。

我見過一個例子,有個人打電話給家屬,說進去的那個人之前欠了他一些債務,現在人進去了,要家屬還,不然就起訴到法院。

家屬很慌張,怕親人在裡面罪加一等,趕緊把錢轉了過去。

事後才知道根本沒有那麼一回事。

債務是民間借貸行為,按理說都有借條或者其他一些借款文件,家屬一定要確認清楚,然後跟親人核實了,才能做決定,千萬不要輕易上當。

人一旦進去了,很多事情就會冒出來。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大家務必擦亮眼睛。

家屬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盲目的尋找“救命稻草”確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這些問題乍一看是錢的事情,但在被騙之後,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雙方會相互責怪。一個會說“你怎麼不多用點腦子”,另一個會說“還不是為了救你”,弄得大家都有心結,嚴重的甚至能導致家庭的破裂。

民警時常說: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想走捷徑,才犯了罪。

很多人都存在僥倖心理,總覺得自己是幸運兒,可以擺脫規則的限制。但是其實沒有規矩便不成方圓,在法律面前,耍小聰明是沒有用的。

同樣的道理,想花點錢就能繞過法律,這個想法是不現實的。

大家還是要擺正心態,勇敢的面對現實,相信法律會做出公正的判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