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26日,魯南高鐵成功開通。舉市歡騰!人們指點大氣漂亮的候車大廳,盛讚舒適快捷的高鐵,暢想著今後“想走就走的旅行”。

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魯南高鐵的孕育誕生,七年來市委市政府幾任領導和臨沂鐵路局的幹部職工,懷揣“讓沂蒙人民坐上高鐵去北京”的初心, 牢記“助力商城臨沂飛速發展”的使命,以時不我待的拼搏,幹必幹成的擔當, “釘釘子”的執著,百折不撓,愈挫愈勇,連闖國家立項、融資瓶頸、接軌難題、提速跨躍、爭做樞紐五大“天關”,硬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提前三年立項,增速100公里設計,“逼”科技部門攻克世界難題,感動鐵總和省委省政府,為臨沂贏來百億投資……這是一場感天動地的沒有硝煙的魯南攻堅戰役,是“沂蒙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揚光大的生動實踐,對提高老區人民的幸福指數,助力臨沂經濟的高速發展,居功至偉!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沂蒙鐵軍闖“天關”

——解讀魯南高鐵立項建設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左一、二分別為臨沂日報融媒記者任振國 牛耕

左三為臨沂地方鐵路局原局長李中經

左四為作家趙細溪

2019年8月1日,建軍節,魯南高鐵日照至曲阜段聯調聯試第一天。看到檢測車通過的瞬間,臨沂市地方鐵路局的全體工作人員激動喜悅,懸了七年的心,陡然輕鬆了下來。

魯南高鐵的前身是曲臨城際鐵路,2012年7月14日正式行文啟動項目前期工作。七年的艱難歷程,全市上下各級費盡心思、歷經周折,可謂千轉百回後,才換來今天的成功。

迎難而上

“挑戰”國家立項之不可能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臨沂作為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商貿物流發展迅速,經濟總量大,對外聯繫廣。但全市對外通道不流暢、內部路網不快捷、樞紐銜接不順達,與交通格局與地理區位條件、商貿物流優勢和城市功能定位嚴重不匹配。為此,本應該“健步如飛”的經濟發展,因為“腿短”備受侷限

現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力,是由互聯網與高鐵網支撐,大美臨沂要加快發展步伐,修建高鐵勢在必行!為了補齊短板,2010年,臨沂市市政府成立臨沂市地方鐵路局。2012年,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曲阜至臨沂城際鐵路的構想,並責成臨沂市地方鐵路局協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實施。也就是在這一年,原市政府副秘書長李中經,接到臨沂市市委調任其到臨沂市地方鐵路局的一紙調令。

服從命令聽指揮,李中經沒說二話,第二天就走馬上任。當時,該局領導班子只有副局長馮軍,黨組成員一名,再加上新報到的局長李中經,三個人。

年過半百的李中經善打“硬仗”,在前期創城治汙抓環保的工作中屢創奇蹟。很顯然,此次調任,面對的仍然是“硬骨頭”。其一,臨沂市不處在國家鐵路幹線覆蓋範圍,全市鐵路建設相對“邊緣化”。其二,萬事開頭難,臨沂高速鐵路建設尚屬於空白狀態。

“只有幹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時任臨沂市市委組織部長李剛對他說:“為了臨沂的大發展,一定要將沂蒙老區的高鐵事業快速推進,在這一過程中,要人給調人,要編制給批編制!

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撐腰打氣,敢想敢打敢衝鋒的李中經,為開臨沂高速鐵路建設之先河,“慧眼”選良將,很快調來了臨鐵的開路“先鋒”。

桑振興,臨沂市環保局監察支隊支隊長,副縣級,務實能幹。經李中經協調組織部門,其忙不迭迭的趕來報道。趙方法,臨沂市發改委科長,懂政策、盯項目,肯鑽研。接到市委組織部的一紙調令後,立馬趕來報到。廉政,臨沭縣發改局局長,做事幹淨利索、有韌勁、善於衝鋒的他在幾經週轉後,也飛奔過來……

一幫能打善拼的沂蒙猛將,就像聽到了集結號,飛跑著加入到臨沂高鐵建設的隊伍中來。他們沒別的想法,就是想為沂蒙人的“高鐵夢”鋪一條“變現”的軌道,為臨沂的騰飛做點事情。

與此同時,京滬高鐵開通。最高達380千米/小時高鐵速度驚豔了國人,領跑了世界,也讓市領導心潮起伏。時任市委書記張少軍語重心長的對李中經說:“作為臨沂市的市委書記,每次聽到來投資的外商,想買臥鋪票買不上的時候,心裡很不是個滋味,這樣的交通設施環境嚴重影響著臨沂的營商環境,讓人寢食難安。我們臨沂要想大發展,就一定要發展鐵路事業,建設高鐵,融入全國大網!”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張書記的一席話,讓責任感極強的李中經心潮起伏。讓臨沂經濟騰飛是市領導的決心,“坐上高鐵直通全國各地”是沂蒙老區人民多年以來的期盼。為了早日實現沂蒙“高鐵夢”,李中經帶領副局長馮軍和一名黨組成員,三人在春寒料峭之際,遍訪鐵路部門和企業,深入縣區實地考察。

他們用三個月的時間,摸清臨沂鐵路總量偏小、運輸能力不足等問題。在調研報告中,提出了突破瓶頸的六條思路。該調研報告有理有據有水平,上報之後即引起了市裡的高度重視,先在市政府調研室《決策參考》發表,接著又被省政府調研室《決策參閱》刊發,並報送國務院研究室。

2012年7月初,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李中經代表臨沂市地方鐵路局先後多次赴濟寧、日照兩市相關部門,溝通聯合建設日照至曲阜城際鐵路的有關事宜。作為牽線人,他詳細的向兩市領導陳述了三點連一線發展動車、實現互聯互通的優勢。日照是海濱城市,臨沂是商貿城市,曲阜是旅遊城市,三個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城市連線,不但能保證高鐵線的客流量,還能增加各市市民的幸福指數。

三點連一線的動車發展方案得到了廣泛認可,原臨沂市發改委主任莊廣海積極推動此事,他在人代會上多次與濟寧、日照兩地的發改委溝通,詳細闡述向上級聯合行文的好處。

很快,琴瑟和鳴,三個城市達成共識。

2012年7月22日,臨沂市會同濟寧、日照兩市人民政府聯合行文上報省政府申請規劃建設該項目。隨後,經過多次赴省發改委、省鐵路辦進行彙報和爭取,8月初,省長姜大明在該報告上簽字“此報告很有價值,請省發改委認真研究。”

原本鐵板一塊的高鐵項目建設,曙光乍現。然而,建鐵路是大事,必須由國家規劃立項。不久,臨沂市地方鐵路局就接到國家發改委反饋的信息,“無國家規劃,無法立項”。

無論是國家中長期規劃網(2008年),還是國家發改委《環渤海地區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11-2020年)》,都沒有將臨沂高鐵納入規劃範圍,修建日照至曲阜城際高鐵沒有立項依據。這就意味著,臨沂要想修建高鐵,最快也要等到下一個五年規劃,要等到2015年以後才能夠立項。

是等待還是爭取?沒有選擇的猶豫,只有奮進的腳步!

沂蒙企業勇擔當

破解融資無渠道之不可能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被稱為“高鐵市長”的臨沂市副市長馬崑,為了早日為臨沂高鐵項目爭取到合法的“身份證”,與李中經等“臨鐵人”一起,不分晝夜的奔波於臨沂與北京的道路上。在國家發改委辦公室,他們不斷髮聲:

“如果我們有能力和積極性去落實這件事,難道也不行嗎?”

面對鐵了心要為臨沂爭高鐵的市政府領導們,主管司長給出了的答覆理性淡定,“改變國家規劃不可能”,你們若要爭取,就只能寄望於國家規劃修編。

這樣的回答,給臨沂高鐵的修建留下了一線希望。

這一時期,隨著高鐵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高鐵經濟圈效益讓各地清晰的認識到了,其對城市發展產生的巨大經濟拉動作用。他們紛紛去國家發改委爭取高鐵建設。於是,國家對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進行了一次微調。

不過,新列入的城市與規劃內的城市不同,不以國家投資為主,以地方投資為主。

這個信息就像一把利刃,割開臨沂通往高鐵的一道口子;又像撲面而來的春風,為臨沂高鐵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只是,資金投入是新難題。調入國家計劃的鐵路項目建設費用,地方要先期籌集資本金50%

主管司長的語氣中充滿了質疑:“投資的150億中,地方要出資75億。沂蒙山區我是去過的,即使列入國家規劃,先期籌集資本你們地方能承擔的起嗎?”

李中經沒有再爭辯。他知道,事實勝於雄辯,當務之急是解決錢的問題。

從北京趕回臨沂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同李中經一起,連日奔波的馬崑副市長沒有回家休息。而是迅速邀請了十多家大型企業的企業家,召開了臨沂高鐵修建的融資“攻堅”會議。

當天晚上,在市委辦公室,由李中經主持的臨沂高鐵籌資會上,馬崑副市長邀請的城投集團、華盛江泉集團、天元建設集團、金正大集團等十家企業負責人悉數到場的會議。這場“攻堅戰”逆轉的非常突然。“實話實話”的李中經話音未落,城投就站出來了。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我們出30億!”

緊接著,華盛江泉站起來了,天元建設也站起來了……

在場企業負責人紛紛跟進。短短的一個小時內,“臨鐵”成功達成了融資80億的意向。

捧著企業家們簽字蓋章的“出資函”,“高鐵市長”馬崑暗暗鬆了一口氣,而屢屢碰壁都沒皺過一下眉頭的李中經,眼眶卻溼潤了。在修建高鐵眼看被要被資金扼住“咽喉”的關鍵時刻,沂蒙企業家們挺身而出。他們出的哪裡是資金?分明是對臨沂經濟騰飛的熱切的期盼。

三天後,李中經將這一疊“出資函”放在了李司長的面前。先驚訝後折服,沂蒙老區人民在關鍵時刻迸發出來的“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了這位領導人。他當即表示,一定會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全力促成日照-臨沂-曲阜城際鐵路的立項,讓沂蒙老區人民坐上高鐵,加快臨沂經濟建設的步伐。

2012年12月,省政府同意將日照-臨沂-曲阜城際鐵路納入《環渤海地區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調整)》(以下簡稱《規劃調整》)。

經歷了千辛萬苦爭取來的機會,即將落地實現。可當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諮詢總公司進行《規劃》調整專家評估時,卻發生了令人始料不及的變化。

因城市建設側重點不同,2013年8月21日,在中國國際諮詢總公司在青島市召開《規劃》調整專家評估會,日照提出將日照-臨沂-曲阜城際鐵路調整至遠期規劃,並將高鐵路徑確定為日照-莒縣-沂水-蒙陰-萊蕪-濟南的規劃

繞開“物流之都”臨沂的龐大客流,無疑於將該條高鐵路徑存在的現實意義“釜底抽薪”。再說蒙陰是臨沂市的水源地,修建高鐵會破壞其生態環境。這樣的方案,不僅“臨鐵人”不解,評估專家也頗感意外

李中經是週末獲悉此消息的,他飛奔至單位,拽起埋在資料堆中加班的桑振興就去了北京。在面對國家發改委的領導對資金的擔憂時,他們當機立斷的表明了態度。

“日照不幹,我們同濟寧聯合,濟寧若再退出,我們臨沂自籌資金也要修建高鐵!”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接下來,在有遠見有胸懷有氣魄的臨沂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臨鐵人”積極向省發改委領導進行彙報,提出日照若對日照-臨沂-曲阜城際鐵路納入《規劃》調整近期實施項目有異議,可將臨沂至曲阜段先期納入《規劃》調整,進行先期建設。

此建議得到省發改委領導的同意和濟寧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臨沂市工作過的時任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務鋒,他說:“我在臨沂市工作的時候,曾經對臨沂市人民承諾過,一定要讓沂蒙老區儘早建上高鐵,讓老區人民坐上高鐵。”

與千萬老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臨沂高鐵的整個推進過程中,這位對沂蒙山區懷有深厚感情的領導,付出了諸多的心血!

2014年1月27日,在各級領導和臨沂地方鐵路局相關負責人的積極推動下,中國國際諮詢總公司出具了《關於環渤海地區山東省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調整)報告的諮詢評估報告》(諮交發〔2014〕200號),同意將原規劃中的萊蕪-日照城際調整為臨沂-曲阜城際、臨沂-日照城際,並將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列為近期實施項目。

是年4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於環渤海地區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規劃(2014-2020年)調整方案的批覆》(發改辦基礎〔2014〕878號),同意將規劃範圍增加臨沂、菏澤、棗莊市,拓展至山東全省。新增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為近期實施項目,將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項目正式納入了國家規劃。

塵埃落定!“臨鐵人”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鍥而不捨的沂蒙精神,跨越兩道“天塹”,成功為高鐵爭取到合法合規的身份。而李中經他們並沒有將繃緊的“弦”放鬆下來。

的確,奔向高鐵夢的路可謂一波九折。一場具有天塹之難的高鐵的攻堅戰,才剛剛拉開了序幕。

拒做“太平官”

“攻克”鐵路接軌之不可能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高鐵入國家規劃之後,科研設計工作進入了工作程序。臨沂市地方鐵路局請了有“皇家設計院”之稱的鐵路第三勘察設計院,對“臨曲”城際鐵路項目進行預可研。

兩個月後,在市領導雲集的會議室中,鐵三院在未與臨沂市地方鐵路局溝通的情況下,對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接軌京滬高鐵進行了全盤否決。該鐵路在曲阜東站只能並站換乘,絕不可能實現接軌!

京滬高鐵號稱“總理工程”,中國第一工程。全線鋪設無縫線路和無砟軌道。無砟軌道是指採用混凝土、瀝青混合料等整體基礎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軌道結構,又稱作無碴軌道,是當今世界先進的軌道技術。這類軌道是一次性澆灌好的,如果不提前預留接軌條件,是無法接軌的。

這個消息,險些讓曙光初現的臨沂高鐵事業,感覺要功虧一簣。當時,“臨鐵人”對這個結果無法接受的同時,又百思不解。

京滬高鐵2008年4月開工,2011年6月開通。開通一年就以便捷高效舒適受到人們的普遍好評。

可是京滬高鐵為什麼不經過臨沂,是誰把京滬高鐵的接軌預留點弄丟了?!

無法追究過往,面對鐵定的現狀,“高鐵市長”馬崑與李中經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再爭取、再論證、再突破。

絕無可能!再次否定的相關技術人員告訴他們,高鐵鐵軌承受波動的上下距離僅為零點幾毫米的微距,如果在接入施工的時候有高於這個微距的波動,動車就有顛翻的可能,後果不堪設想。至此,臨沂人的高鐵夢已經被逼入死角,看似迴天無力了。

李中經感覺眼前一片漆黑。坐在國家規劃司司長的辦公室裡,曾經用不完的力氣似乎在頃刻間被抽空。心情低沉的從北京回到臨沂,在張少軍書記的辦公室裡,李中經將初步的技術論證結果如實彙報。

張書記一聲長嘆:“老李啊,咱花費150個億,難道就是為了在曲阜建個換乘中心,讓老百姓提個包,再換乘到北京?那樣,他們還有什麼幸福感可言,我們修高鐵的意義又何在?!

是的,臨沂力爭修高鐵,不就是為了讓老區與全國互聯共通,血脈相連,讓高鐵成為沂蒙有直通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動脈。若是從曲阜換乘,就像大動脈發生了淤堵,“搭了橋”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事已至此,順水推舟的退一步,無功無過,清清靜靜做一名“太平官”,算是不錯的選擇。但“高鐵市長”馬崑不甘心,李中經更不服氣。衛星都上了天,咱們的高鐵品牌已經享譽世界了,無砟鐵路接軌這個技術難題怎麼可能會無法攻克!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不信邪的他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遍訪全國知名鐵路建設研究院與相關專家。北京,在眾多專家搖頭的評審會上,列席參加的時任臨沂市市長張術平與“高鐵市長”馬崑同時發聲。

“沂蒙老區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對國家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們用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為了救護傷員,我們的沂蒙紅嫂曾經奉獻過自己的乳汁,為了保證革命後代的健康成長,她們甚至餓死過自己的骨肉。現在,在沂蒙老區迫切需要建設高鐵的關鍵時刻,我們真切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專家的支持!另外,作為中國品牌的高鐵建設,突破接軌這個難題,也是你們應該回應沂蒙人民的關切啊。”

“激流暗湧”,卻又入情入理入心的一番話,觸動了在場的所有高鐵專家,也為解決接軌難題迎來了“勇士”。

鐵路二院的一名副總工程師對李中經說:“老李你別愁,這件事你交給我們院來攻克吧。”

2014年3月,“臨鐵”委託中鐵二院對接軌方案重新進行研究。為解決接軌難題,中鐵二院先後向全國知名高鐵設計專家進行技術諮詢,並聯合西南交通大學將這一項目作為重大科研課題進行技術攻關。通過科學分析實驗和認真研究,方案提出在上海端安全線10道接軌,並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成功突破“微距波動”,在技術上攻克了無砟軌道接軌這個國際性的技術難題。

科學的接軌方案得到鐵路總公司、濟南鐵路局和京滬高鐵股份有限公司的認可和支持。只是該項科研成果要通過評審之後,才能進入實施階段。

科學的接軌方案得到鐵路總公司、濟南鐵路局和京滬高鐵股份有限公司的認可和支持。只是該項科研成果要通過兩次評審之後,才能進入實施階段。臨沂市市政府副市長馬崑與相關領導,不遠千里的趕來參加該項目彙報的兩次評審會,他們懸著心、屏住氣,一臉緊張的等待著評審最終的結果。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怎麼能不緊張?勝敗在此一舉,若通過,沂蒙人的“高鐵夢”夢想成真;若通不過,則好夢難圓、抱憾而歸。

所幸兩次評審之後,中鐵二院方案論證通過,技術可行,看似無法逾越的天險-無砟軌道接軌的難題迎刃而解。心繫臨沂高鐵事業的領導們百感交集。作為沂蒙父母官,他們越過了處處是溝、道道是坎的高鐵夢之路,開創了城際鐵路並軌京滬鐵路的先例,給了沂蒙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

只是,中國有一句話叫“好事多磨”。

2015年11月,當“臨鐵人”興沖沖的趕到國家鐵路總公司,遞交“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規劃建設接軌方案”的時候。鐵總計劃司司長硬邦邦甩出一句反問:“運能趨於飽和,你們花這麼多錢接上軌,又有什麼意義呢?!”

鐵路運能又稱 “鐵路輸送能力”。在一定的技術設備和行車組織方法的條件下,某一線段(或區段)按所配備的機車車輛與人員,在一定時期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貨物運輸量。隨著高鐵建設的迅速鋪展,運能不足的確是國家鐵路總公司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只是,知難而退不是“臨鐵人”的個性。在近二十天的時間裡,“高鐵市長”馬崑、李中經等人像釘子一樣,他們天不亮就準時“釘”在計劃司司長辦公室門口,軟磨硬泡。

“司長,我們老區人民勒緊褲腰帶修這條高鐵,從剛開始的沒有計劃,到無砟鐵路接軌技術的攻克,很不容易,我們相信高鐵運能確實緊張,可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副局長廉政左腋窩下夾著一厚沓科研材料,右手上提著一塑料袋沂蒙大煎餅,連續三天等在司長回家的路口。正值初冬,北京的寒風凜冽冷硬,當臉色凍到青紫的他,終於等到加班晚歸的計劃司司長時,這位“臨鐵”領導放下煎餅,從腋窩下拿出材料,用幾乎凍僵的手一張一張揭開解說。

最後,他提起煎餅說:“司長,這是沂蒙老區人民讓我捎給您的沂蒙大煎餅。不藏私,也別無他求,就是想建設高鐵,坐上客專,滿足千萬沂蒙人民的熱切企盼和夢想。這事若辦不成,作為臨沂高鐵的籌建人員,我們沒有臉面回臨沂,也沒法對翹首盼望的沂蒙老鄉交代!”

以誠待人、以情動人、以心交人,這就是以馬崑、李中經為首的“臨鐵人”屢屢破冰的秘訣!從斷然拒絕到深刻認同,又一位被沂蒙精神感動的鐵總領導加入了臨鐵建設的推動中。

2014年11月27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北京組織召開新建曲阜至臨沂城際鐵路曲阜地區接入京滬高鐵方案評審會議,初步對臨沂-曲阜城際鐵路與京滬高鐵並軌方案進行評審。會上,曲阜至臨沂城際鐵路曲阜地區接入京滬高鐵方案得到了與會的鐵總運輸局、鑑定中心、濟南鐵路局和京滬高鐵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致同意和支持。

同樣,在副市長馬崑、李中經帶領“臨鐵人”為沂蒙高鐵夢全力以赴的時候,心繫高鐵建設的省領導也沒閒著。孫偉常務副省長、王書堅副省長、張務峰副省長多次主持召開工作推進會,明確工作任務,確定關鍵節點,並就魯南高鐵的定位、技術標準等問題多次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協調溝通。

2014年12月8日,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等省領導親赴北京,與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等領導同志舉行工作會商,就山東省建設魯南快速鐵路客運通道達成共識。

時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明確表示:“只要接軌技術可行,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在曲阜東站可以接軌京滬高鐵。另外,我們鐵總代表國家投資20%,支持老區建設!”

長時間懸而未決的接軌問題,“一錘定音”。國家投資對於臨沂來說,無異於喜從天降!

2014年12月31日,省發改委下發《關於新建曲阜至臨沂城際鐵路項目建議書的批覆》(魯發改鐵路〔2014〕1422號),正式批覆該項目立項。

善作善成

“跨越”提速之不可能

曲阜至臨沂城際鐵路項目的成功批覆,讓同為革命老區的菏澤心生嚮往。很快,該市向省發改委提出申請,將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向西延伸至菏澤。而早有悔意的日照,也正在眼巴巴的等著省裡的批覆、臨沂市的答覆。

2015年4月15日,時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孫偉主持召開魯南快速鐵路客運通道前期工作會議,研究確定,將臨沂至曲阜城際鐵路向東延伸至日照,向西延伸至菏澤,建設魯南快速鐵路客運通道,併成立日照至臨沂、臨沂至曲阜、曲阜至菏澤、菏澤至蘭考項目組,並分段推進實施建設工作。

臨沂城際鐵路正式命名為魯南高鐵。

魯南高鐵線路全長49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山東省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建設條件最複雜,惠及人口最多的高速鐵路,東連京滬高鐵,西接鄭西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魯南高鐵不僅有效解決魯南、魯西南及中原地區群眾快速出行問題,助推魯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山東省“十三五”期間“市市通高鐵”、打造“1、2、3”小時交通圈,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毋庸置疑,魯南高鐵的確立,臨沂功不可沒!全程目睹了臨沂“臨鐵人”為臨沂高鐵奮不顧身的山東省發改委相關領導,一直在不斷強調:“濟寧、菏澤、日照都應該感謝臨沂,因為沒有臨沂的努力,就沒有魯南高鐵!”

保持力度、保持韌勁,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以“高鐵市長”馬崑、臨鐵帶頭人李中經為首的臨沂高鐵的建設者們,他們上下一心,將釘釘子的精神與沂蒙精神深度融合,堅持不懈的換來了臨沂高鐵的步步升級。在沂蒙人民的歡騰聲中,臨沂高鐵人再傳捷報,

山東省裡決定承擔該項目投資的50%。地方所承受的巨大經濟壓力,就此迎刃而解。

然而,新的任務伴隨著高鐵的升級接踵而至,李中經接受各級領導的中肯建議,提出調整高鐵時速,一步到位,與京滬高鐵同速。

輕車熟路的途徑,被沂蒙老區人感動至深的領導,以及“臨鐵人”堅持不懈的意志力,為漸入佳境的高鐵建設迎來了省發改委召開的魯南高速鐵路前期工作推進會。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2015年5月25日,省發改委結合魯南高速鐵路的定位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意見,確定將魯南高速鐵路的速度秒目標值由250公里/小時調整為350公里/小時,從而使“快速”變為“高速”。

時速升級為“臨鐵人”帶來了“高速”的工作節奏。2015年5月前為250公里/小時編報的科研報告全部推翻,進入350公里/小時的科研編報。在此期間,臨沂市鐵路局支持性文件編制人員進入瘋狂的工作狀態了,掛圖作戰,時間按天計算,領導們親自在設計院駐守催要。

他們在齊魯高鐵升級改速的各項內容的籤批過程中,為了不耽誤進度,帶著材料跟著開會的領導追。一天之內,奔波於臨沂、北京、濰坊三地,簽完再趕到北京。

名副其實的高鐵速度啊!不到半年時間,“臨鐵人”先後完成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用地預審、壓覆礦產資源報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規劃選址意見書、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響評價報告、節能評估報告、文物保護影響評估報告、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穿越溼地環境影響報告等12項支持性文件的編制、審批工作。

2015年12月7日,山東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濟南鐵路局聯合上報《關於報送新建魯南高速鐵路臨沂至曲阜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魯鐵投辦〔2015〕52號)。8日,鐵總計劃統計部根據鑑定中心意見起草可研批覆文件,並分發有關部、局會籤,12日完成建設部、開發部會籤。

可是,批覆文件到財務部簽字的時候,卡住了。由於項目財務收益率低,該部選擇了拒籤。

這一天,接到消息後,馬上往濟南趕的副局長桑振興與同伴們在途中遭遇暴風雪,高速公路因積冰封路。無懼風雪交加,這位臨鐵副局長硬生生帶人步行跋涉11個小時,從臨沂走到了濟南。

那夜,凌晨一點多的雪與風,見證了“臨鐵人”立足本職,履職盡責,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危機關頭能豁的出去的共產黨員本色。臨沂高鐵建設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群排除一切干擾,全力以赴的“沂蒙鐵軍”,才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新勝利!

三天後的12月15日,省發改委出具《關於同意對魯南高速鐵路運營虧損給予補貼的函》後,完成財務部會籤。16日完成鑑定中心會籤。18日,完成運輸局會籤。

鐵總21個部門的會籤,三個月簽完已屬高效,善於衝鋒的“臨鐵人”,卻只用了二十天就完成了會籤任務。親眼目睹過臨沂報批手續的領導也忍不住發出由衷的讚歎:“是臨沂加快推進了魯南高鐵的建設。”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2015年2月,臨沂市人民政府給予地方鐵路局記集體二等功一次。

盡善盡美

臨沂入選國家鐵路樞紐城市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2016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全國高鐵“四縱四橫”的說法成為了歷史,迎來“八縱八橫”時代。在高速鐵路網規劃中,全國五十個高鐵交通樞紐城市成了臨鐵人為之奮鬥的新目標。

東接、西通、北進,南融,構建立體大交通,“米”字型高鐵交通核心樞紐,將會改變琅琊古城的未來格局。四通八達的高鐵樞紐會讓臨沂市和全國各個城市無限制的連接起來,為“物流之都”吸引巨大的人流、現金流、信息流。

高鐵站樞紐城市的爭取,無論是在產業價值和地方經濟發展方面,都將在確定後迅速凸顯放大,釋放出超乎我們的想象的巨大潛能。

然而,這個樞紐不是想要就來的。作為後起之秀,臨沂想要爭取這次機會,極其不易。首先,是名額的限制。有資格加入高鐵樞紐城市的省會城市及副省級城市,全國有36個,這些名額佔比去掉之後,剩下的14個名額在293個地市級城市挑選。山東除了代表性城市青島,還有省會濟南。

面對機遇與困難並存的升級節點,一路前行、從未認慫的李中經,帶領“沂蒙鐵軍”繼續奔波於全國各個高鐵研究所。他知道,唯有真實的展示出了臨沂所具備的“硬件”,才能讓“高鐵交通樞紐城市”變現。

臨沂,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市場集群和商品集散中心,即是中國東部南北大通道中心樞紐、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核心區域,這裡有2752家物流企業,768家道路貨運站場,20處大型物流園區,13.8萬輛營運物流車輛與30萬人從業人員。

極具優勢的交通區位,完備而龐大的商貿配送網絡和物流配載體系。被李中經力邀至臨沂商城、物流園等地濟南鐵路局相關領導,在多次深入臨沂實地考察之後,他們感嘆沂蒙老區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也從心裡認同了臨沂爭取“高鐵樞紐城市”的必要性。為了幫助“臨鐵人”完成夢想,濟南鐵路局計劃處長李新海幫忙出主意、想辦法。這位體民情、察民意的鐵路局領導與李中經等“臨鐵人”一起,為臨沂高鐵樞紐城市的實至名歸,往返奔波鐵總數次。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最終,他們憑藉著“想幹事真幹事和幹成事”的黨性,以及沂蒙幹部對家鄉毫無保留的熱愛,成功將第五次不可能變為可能。

2016年,臨沂市成功進入全國50個高鐵樞紐城市。

這一年,力推臨沂高鐵項目落地實現的臨沂地方鐵路局局長李中經,進入退休倒計時。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領導幹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要有成事的真本領。既要直面矛盾和問題,又要善於化解矛盾和問題,既要有想幹事真幹事的自覺,也要有幹事,幹成事的本事。

從空白到崛起,整整七年的時間,運籌帷幄的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始終將高鐵建設放在第一位。

2017年8月到任,臨沂市市委書記王玉君第二天就趕往臨沂高鐵建設第一線,幫助協調解決困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位日理萬機的領導人一直保持著每月數次到工地調研的工作記錄。

臨沂市市長孟慶斌,為謀劃高鐵片區建設規劃,多次召開現場辦公會,為高鐵新城的拔地而起出謀劃策、不辭勞苦;不斷髮力的“高鐵市長”馬崑,帶領“臨鐵人”衝鋒陷陣的李中經……

數次淚奔!沂蒙鐵軍闖“天關”!解讀魯南高鐵,鮮為人知的曲折歷程……

這些帶著拳拳赤子心,濃濃愛民意的沂蒙“統帥”們,帶領臨鐵人以百折不撓的勇氣與責任擔當,創建了領先全國的“臨沂高鐵建設模式”,催動著中國高鐵品牌事業的不斷髮展。

他們想常人不敢想,為常人不敢為,成功為沂蒙老區人民實現了“高鐵夢”。

2019年11月26日,魯南高鐵日曲段正式通車,高鐵站成了臨沂的“新地標”。回首過去,“四縱四橫”高鐵網絡完美收官,臨沂由“物流之都”變身為“鐵路交通樞紐城市”。

展望未來,魯南高鐵將會在多個節點連接國家快速幹線,與國家路網實現互通互聯。曾經“舟車不通”的沂蒙老區,在高鐵風馳電擎的劃過之際,必將拉動臨沂經濟的全面騰飛!

撰寫:牛耕 趙細溪

攝影:任振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