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動態:奢侈品巨頭LVMH以162億美元收購珠寶巨頭蒂芙尼

全球企業動態:奢侈品巨頭LVMH以162億美元收購珠寶巨頭蒂芙尼

奢侈品巨頭LVMH以162億美元收購珠寶巨頭蒂芙尼。惠普再次拒絕施樂的收購提議。豐田前三季度中國銷量超過通用汽車。嘉信理財260億美元收購折扣券商宏達理財。巴斯夫廣東100億美元石化項目動工。諾華97億美元收購生物醫藥公司麥迪遜。

歐洲奢侈品巨頭法國路威酩軒集團(LVMH)宣佈將以147億歐元(約162億美元)收購蒂芙尼(Tiffany & Co.),希望能藉此豪舉恢復這家知名珠寶公司的昔日榮光。這筆交易將令LVMH獲得一個經典的美國品牌,此次收購還是對中國經濟和消費者的一次押注,中國消費者快速增長的收入已經令他們成為奢侈品行業最重要的客戶。為了尋求增長,蒂芙尼正在中國數個城市開設旗艦店。兩家公司的董事會已經批准了本次交易。在獲得股東和監管部門批准後,本次交易有望在2020年中期完成。

憑藉著iPhone這個龐大的終端生態,蘋果AirPods系列產品的生意越做越大。蘋果正在加緊生產AirPods 2和AirPods Pro這兩款產品,以滿足其在聖誕節前後的市場需求。與去年相比,2019年AirPods出貨量翻倍,達到了6000萬。增長幅度如此巨大主要是因為AirPods Pro的銷量遠超預期。不過從目前行業的預期來看,6000萬可能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數字。

總部位於芬蘭的蘋果零部件供應商賽爾康(Salcomp)將在其印度工廠為蘋果生產零部件。為此,賽爾康在未來五年將投資200億盧比(約合2.79億美元)來生產手機充電器和其他零部件。此舉將為印度創造約10000個就業崗位。蘋果在印度製造的iPhone手機還將出口到國際市場,預計今年印度的手機和零部件出口額將分別達到16億美元。賽爾康在中國深圳、印度欽奈和巴西馬瑙斯設有生產基地。

華為發佈一系列新品。其中,10.8英寸的MatePad Pro平板電腦價格3299元起,75英寸智慧屏12999元。新款筆記本電腦MateBook D搭載微軟Windows 10操作系統。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介紹,Mate30系列手機上市60天以來,全球發貨量已達700萬臺;HUAWEI WATCH GT2手錶上市45天,全球出貨量100萬+;華為筆記本在中國消費類輕薄本排名第二。餘承東還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未來不會進入家電領域。

日本索尼與松下公司有機EL面板研發部門合併成立的JOLED於25日舉行能美事業所量產線建成儀式。採用生產效率卓越的最先進方式在全球尚屬首次,將力爭於2020年內開始量產。能美事業所採用猶如印刷一樣將材料附著於屏幕的“印刷方式”進行製造,與現有量產品相比成本更低,便於生產大型面板。目前JOLED在石川縣川北町的研究設施擁有試製生產線,製造有機EL面板,向索尼、EIZO和華碩的顯示器供貨。此外,產品還被用於豐田汽車概念車“LQ”中電裝生產的儀表。

惠普(HP Inc.)週日再次拒絕了施樂公司(Xerox Holdings Corp.)的收購提議,並在一份措辭嚴厲的信函中對施樂籌集足夠現金的能力以及該交易未來的可行性提出質疑。惠普特別指出,並不依賴於與施樂的合併。

中國遊戲開發企業正進軍日本市場,並因所推出應用的創造性和易玩性而贏得讚譽,這給日本智能手機遊戲生產商帶來壓力,促使其收縮產品線並裁員。

倫敦決定撤銷優步(Uber)的運營牌照。優步可以在上訴之前繼續在倫敦運營,但如果該公司最終敗訴,其歐洲業務或將遭受“大地震”。倫敦是優步在歐洲運營的最大城市,擁有350萬用戶和45000名持照駕駛員。

豐田(Toyota Motor)重視中國的戰略正結出果實。從中國1~9月新車銷量(乘用車)來看,豐田超過美國通用汽車等,從上年同期的第5位躍居第2位。豐田在廣州首先發布雷克薩斯首款純電動汽車,彰顯出重視中國的態度。豐田與中國的合資企業還發布了SUV中國專用車。豐田希望通過戰略車爭取當地的年輕人等。豐田目前在中國以每年約50家的速度增加專賣店,專賣店網包括“雷克薩斯”在內,增至約1300家(截至2019年1月)。

印度熱門移動支付初創企業Paytm的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 Ltd.稱,從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和中國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獲得10億美元新資金,使其在一個快速增長但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擁有更強資金實力。這筆投資對One97的估值為160億美元,使其成為亞洲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之一。這家公司開發了一個智能手機應用,用戶可用來支付商品和服務的費用,包括雜貨、約車費、電影票、電費等。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週一宣佈,計劃以26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折扣券商宏達理財(TD Ameritrade)。此次兩家美國最大的上市折扣券商合併,意味著一個規模龐大的交易平臺即將誕生,客戶資產超過5萬億美元,其中3.8萬億美元來自嘉信理財,1.3萬億美元來自宏達理財。嘉信和宏達的合併將能夠削減成本約六成,帶來新的營收機會,並改善客戶平臺。

日本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宣佈,在中國出資過半設立的合資證券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已開業。中國證監會於18日發放了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野村控股意在推廣其擅長的面向富裕階層的業務,參與不斷成長的中國市場。這是日本證券公司首次在中國開設出資過半的合資證券公司,將從事買賣在中國上市的股票和協助經營管理資產等業務。野村控股出資比例為51%,兩家中國國有企業佔其餘的49%。

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BASF)在中國廣東省的一個100億美元石化項目破土動工,反映了該公司對中國市場增長的信心。該公司預測,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化學品需求中所佔份額將由目前的40%上升至50%。巴斯夫表示,該廠將在10年內全面投產,僱用數千名工人。位於湛江市的巴斯夫工廠將由該公司獨家所有,是中國第一家由外商全資所有的此類工廠。巴斯夫表示,到2022年,該廠將生產6萬噸塑料。

比利時化工集團索爾維(Solvay)表示,將擴大在中國的研究中心,並增加在中國的特種塑料生產。該公司在中國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索爾維首席執行官伊利哈姆-卡德里 (Ilham Kadri)表示,中國仍將有相當規模的增長。

瑞士醫藥巨頭諾華(Novartis)宣佈以97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醫藥公司麥迪遜(Medicines),擴展心血管疾病藥物產品,以便在該領域挑戰安進(Amgen)、賽諾菲(Sanofi)等醫藥公司。麥迪遜醫藥研發的降低膽固醇的注射劑Inclisiran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Inclisiran被視為對諾華在心血管疾病藥物產品領域不斷增長的業務的補充,諾華預計Inclisiran可能成為其最暢銷的藥品之一。該交易已得到兩家公司董事會的批准。

日本亞瑟士(ASICS)正在加強中國業務,通過受歡迎的品牌“鬼冢虎(Onitsuka Tiger)”爭取對流行趨勢敏感的年輕人。著眼於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亞瑟士將加快抓住高漲的體育熱潮。該公司在以2020年為最終年的中期經營計劃中,把中國業務定為成長戰略之一。亞瑟士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額2018年達到339億日元,同比增加17%,在10年裡達到30倍的規模。在歐美和日本國內,亞瑟士與美國耐克和德國阿迪達斯等世界體育品牌的競爭激烈。

蒙牛乳業稱,已同意從日本麒麟公司(Kirin Holdings)手中以6億澳元(合4.070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總部在澳大利亞的乳製品和飲料公司“獅王飲料”(Lion-Dairy & Drinks),將擴大蒙牛在亞太市場的業務。“獅王飲料”從事品牌乳製品和飲料的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奶類飲品、酸奶、白奶、低溫果汁和飲料。蒙牛乳業9月曾宣佈以78.6億港元收購澳大利亞食品企業貝拉米(BELLAMY’S AUSTRALIA),目前正在大洋洲地區積極進行併購。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杏仁和核桃等堅果的全球需求表現堅挺,中國大陸的“爆食”需求尤為明顯。價格上漲最為明顯的是杏仁。杏仁的需求在全球表現堅挺,美國杏仁產量約佔全

球8成。在美國,隨著消費者的美容和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杏仁牛奶和杏仁黃油等深受歡迎,在超市裡杏仁牛奶的銷售櫃檯也比豆奶大。有專門商社表示,中國大陸買光了澳洲產杏仁,現在不得不採購美國產杏仁。

美國電商eBay將出售旗下在線票務網站Stubhub,作價40.5億美元,交易對手方為英國線上交易平臺Viagogo。Viagogo公司於2006年成立於英國倫敦,在全球營運超過60個網站,客戶覆蓋160個以上不同國家。StubHub是eBay旗下的在線票務交易公司,為買家和賣家提供體育,音樂會,戲劇和其他現場娛樂活動門票服務。它已經從美國最大的二級市場票務市場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票務市場。

唯品會宣佈與順豐達成業務合作,唯品會將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並委託順豐提供配送服務。唯品會於2013年自建品駿快遞,為用戶提供便捷的退換貨等差異化、精細化服務。受限於單平臺規模效應,唯品會單件物流成本高於快遞行業平均水平。因此,唯品會從今年年初開始嘗試使用社會化物流承接部分快遞業務。自2019年11月下旬開始,品駿快遞將不再經營唯品會電商包裹的快遞業務。

陷入困境的共享辦公空間初創公司WeWork已經委任知名廣告人萊維(Maurice Levy)擔任該公司的臨時首席營銷長。萊維以將陽獅集團(Publicis Groupe SA)從一家法國廣告機構塑造稱全球收入第三大的廣告公司而聞名。現年77歲的萊維已於2017年卸任陽獅首席執行長的職務,但仍保留在該公司監事會的主席職位。

許多美國大公司都在削減設備和其他資本投資方面的支出,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促使一些公司推遲或擱置了原本頗有前景的項目。這可能會繼續拖累經濟增長。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塔吉特(Target)等家喻戶曉的企業正加入小企業的行列,給投資踩剎車。一些公司已警告稱,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到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