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古代機器人”,讚歎

走進“中國古代機器人”,讚歎

​提起機器人,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是現代工業革命後的產物。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就已出現了!

西周時期的能工巧匠,就研製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個伶人的作用就是跳舞。

春秋時期,一個叫魯班的能工巧匠,造過一隻木鳥,在天上飛了三天三夜才下來。——《墨經》

走進“中國古代機器人”,讚歎

​到了漢朝,也有會跳舞的機器人。

和一場戰役有關。

西漢時期,漢高祖在平城、被匈奴單于冒頓圍困。

漢將陳平得知冒頓妻子閼氏(王后)所統的兵將,是最為精銳剽悍的隊伍,但閼氏具有妒忌別人的性格。

於是陳平就命令工匠製作了一個精巧的木機器人,給木機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並把它的臉上擦上彩塗上胭脂,顯得更加俊俏。

然後把它放在城牆上,發動機關,這個機器人就婀娜起舞。

閼氏在城外對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誤把這個會跳舞的機器人為真的人間美女,怕破城以後冒頓專寵這個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閼氏就率領她的部隊棄城而去了,平城這才化險為夷。

走進“中國古代機器人”,讚歎

​唐代的機器人更為精巧神奇。

《朝野全載》中記載:

洛州殷文亮,性格聰巧,喜好飲酒,他刻制了一個木機器人,給它穿上用綾羅綢緞做成的衣服,當成酌酒行觴,彬彬有禮的“女招待”。

不僅如此,唐朝還研發出了會賺錢的機器人。

杭州有一個叫楊務廉的工匠,研製了一個僧人模樣的機器人,手端化緣銅缽,學和尚化緣,還會向施主躬身行禮。

杭州市民爭相來觀看這種奇妙的表演,向此缽中投錢。

機器人每日能為楊務廉撈到數千錢。

除此之外,還有用於生產實踐,會捉魚的機器人。

柳州史王據,研製了一個類似水獺的機器人,能沉到水中捉魚。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這個機器人的口中放上魚餌,並安有發動部件,用石頭縋著,沉入水中。

當魚吃了魚餌之後,部件啟動,石頭從口中掉到水中,它的口就會閉合起來,口中的魚就跑不了。

這是世界上最早用於生產的機器人。

此外,在《拾遺錄》等書中,還記載了古代機器人登臺演戲、執燈伴瞎等機巧神妙。

古代機器人是古代社會的科學家、發明家研製出的自動機械物體,是現代機器人的鼻祖。

其設計之精巧,技術之高超,令今人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