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聚焦農村殯葬改革抓住移風易俗“牛鼻子”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學深圳、趕深圳”、十五個攻勢攻堅任務,重點突破農村殯葬改革,抓住移風易俗的“牛鼻子”,生動詮釋鄉村振興的的內涵。

2018年,我市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全市移風易俗工作的意見》,對深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出了工作方案,注重發揮紅白理事會和黨員幹部在教育引導、宣傳發動、組織實施中作用。通過媒體宣傳報道移風易俗典型事例和經驗做法,對在婚喪嫁娶事宜中大操大辦、搞迷信活動的負面典型及時進行曝光,深入開展社會大討論,凝聚社會共識,激發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著力解決影響移風易俗的突出問題,依法依規查處、治理違規土葬、亂埋亂葬、骨灰裝棺再葬、違規建設經營殯葬設施、建大墓立大碑等行為。

“以禮葬親為孝也”,為推進葬式改革,以“禮葬”代替“厚葬”,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我市出臺了《農村喪事服務標準化流程》,對農村喪葬流程的範圍、總則、喪事活動流程、保障措施等給予引導,形成“厚養禮葬”的新風尚。自2016年起,我市積極探索海葬改革發展,變粗放式海葬管理為精細化、品質化海葬服務。民政部舉辦的綠色殯葬培訓對青島海葬經驗進行了推廣介紹;2017年舉辦了以“讓大海帶去我們的思念”為主題的紀念青島海葬27週年首屆海上祭祀活動。為激勵群眾參與,2017年我市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骨灰海葬有關政策的通知》,將海葬活動常態化,併為每位逝者的家屬補助1000元。截至目前,青島共有約15000位逝者魂歸大海,為島城節約土地約300畝。同時,青島市殯儀館探索建設樹葬等生態安葬,既滿足群眾傳統“入土為安”的安葬理念,又實現骨灰生態化安葬和土地循環利用。

今年以來,緊緊圍繞十五個攻勢作戰任務,開展了散亂墳墓整治攻堅和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行動,制定下發《全市散亂墳頭及傳統墓葬點整治攻堅實施方案》,統籌協調推進整治攻堅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整治約20萬座。為徹底解決我市因殯葬設施供給不足導致的安葬舊習,我市出臺《關於倡導移風易俗深化生態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從殯葬設施頂層設計上提出到2020年底建成滿足全市未來20年安葬需要的殯葬設施,目前各區(市)在殯葬設施建設取得諸多成果:西海岸新區專門劃撥100畝土地,建成了城市公益性公墓示範基地;嶗山區利用山體廢棄石坑規劃建設4處公益性懷念堂;膠州市、即墨區高規格建成了城市公益性懷念堂,城陽區建成了17處公益性懷念堂,為逝者安葬和散亂墳墓遷移提供有效解決途徑。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進行祭祀習俗改革,推進地方性法規《青島市禁止焚燒拋灑喪葬祭奠物品規定》修訂,培養文明生態的“善祭”習慣。市福寧園、九峰陵、福海園公墓提倡鮮花祭掃,全面禁止焚燒;市殯儀館設立文明祭奠區,開展“鮮花換燒紙”活動,並全面禁止焚燒衣物,引導群眾用生態環保的方式表達哀思,祭奠逝者。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賈 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