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怠政到什麼程度?六部只有一個尚書,全國知府短缺一半

萬曆十二年(1584年)以後,明神宗朱翊鈞終於擺脫了張居正和馮保在政治上對他的威勢,一切留在心中的昔日暗影統統被抹去了。自從,他才真正感到自己是個名副其實的皇帝,他要施展自己的權力,要堂堂正正地親政了。

萬曆怠政到什麼程度?六部只有一個尚書,全國知府短缺一半


照理說,曾經有過抱負的朱翊鈞應該堅持張居正的改革,使十年來取得的成果繼續發揚下去,中興大明,建功立業。然而親政以後,朱翊鈞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幾乎被全部廢除,那些對皇上、對體制有制約因素作用的規章制度,盡行罷棄,曾被革除的冗官得以恢復。他還親自謀劃自己的生活用度,以養帝王之尊。 如果說僅僅是在觀念上的不同而廢除張居正的改革,這倒也沒什麼,只要朱翊鈞肯發奮圖強,國家應該也能治理好。而親政以後,朱翊鈞沉溺於酒色,後宮已有美女數千計,但他還覺得不夠,讓太監為他從民間搜求美女,以供他享樂。 日夜縱酒,沉溺美色,而且動則大醉,醉後必怒,怒則打人,宮女,內侍稍有不留意,便遭責打,重的常常被打死。他還逐漸學會了抽大煙,玩花鳥,在宮中常常以擲銀葉為戲,其貪婪秉賦隨著年齡的成長,也在與日俱增。

萬曆怠政到什麼程度?六部只有一個尚書,全國知府短缺一半


玩物喪志使得神宗朱翊鈞的生活開始墮落,兒時的母后的嚴教下的寒窗苦讀,雄心壯志,已蕩然無存了。他每日處理政務,批改奏章感到厭倦,常常見到奏章留下不處理,及所謂的“留中”,時間長了也就不了了之了。後來朱翊鈞又將日講、經筵和早朝野一概停止了。 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閣臣們有事,卻長時間無法面奏,便上疏央求神宗,哪怕每個月能臨朝三四次也行,可神宗讀罷覺得好笑,天下是朕之天下,我都不著急,爾等何故著急。 當時有個叫雒於仁的京官,任職一年多了,只見過皇上三次面,看到皇上的懶散荒怠,甚是不安,於是寫了一份上疏,題為《酒色財氣四箴》,力數神宗日夜飲酒、耽於女色、貪財好貨、亂伐天辜等劣跡,希望皇上能幡然醒悟。神宗看到上疏,勃然大怒,一定要治雒於仁的死罪,後經首輔申時行的勸阻,還是不要張揚的好,否則恐怕招致眾議,令其歸家為民。

萬曆怠政到什麼程度?六部只有一個尚書,全國知府短缺一半


神宗自知理虧,也只好作此處理了。從此以後,神宗索性把不理朝政公開化,自萬曆十八年(1590年)起,不再臨朝,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發生了“梃擊案”,他才召見過一次群臣,滿朝文武才有幸得瞻仰天顏。作為一個皇帝,二十五年不臨朝,在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王朝中是僅見的。 神宗不理朝政,造成了整個國家機器處在癱瘓之中,許多軍政大事得不到處理。政府部門的官缺得不到及時補充,正常的運作難以維持,者成為了當時大明王朝的一大問題。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吏部尚書孫丕揚上疏神宗,懇請皇帝體察國家多事之秋,必須因政設官的苦衷,准予吏部辦理補缺,神宗對此不予理睬。到萬曆三十年(1602年),官員短缺的問題十分嚴重了,兩京尚書缺三人,侍郎、科道缺九十四人,巡撫缺三人,布政使、按察使及監司機構缺六十六人,全國有二十五個府缺知府。

萬曆怠政到什麼程度?六部只有一個尚書,全國知府短缺一半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大學士沈鯉魚和朱賡上疏,請求補六部大員,神宗對此奏疏十分反感,這一年,中央九卿要員空缺一半,有的衙署竟空無一人,參與上疏的朱賡任職三年,未見過神宗一面,而且有近一年的時間,內閣中只有他一人。 到了萬曆四十年(1612年),內閣僅葉向高一人,六部僅趙煥一人,都察院連續八年無正官,六科只有數人,全國半數以上的府沒有知府,新科文武進士及教職千人,待命在京城無人管。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二月,有數百人圍聚在長安門外,大學士方從哲、吳道南路過此地便上前詢問,原來是鎮撫司所管犯人的家屬,問之則曰:“司裡沒有主事的官,好長時間犯人得不到判決,關在獄中乾耗著,人都快死光了。”

萬曆怠政到什麼程度?六部只有一個尚書,全國知府短缺一半


方、吳二人受犯人家屬之託上書神宗,希望趕快結案,是殺死赦來個痛快。神宗依然是將此疏留中,不作處理。人云,明之亡自萬曆始,由是觀之,當不誣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