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遊戲前員工:HR不會替員工考慮,想要N+1得鬥智鬥勇

網易遊戲前員工:HR不會替員工考慮,想要N+1得鬥智鬥勇

撰文 / 董雨晴

HR可以冷血到什麼程度?一篇名為“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症的我趕出公司”的文章再次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從11月23日晚開始,文章快速刷屏。作者自稱網易遊戲高級策劃,2014年從上海交大畢業後即進入了網易。今年年初查出擴張型心肌病後被裁員,而且拿不到N+1補償。文中詳細記錄了作者與網易HR長達8個月的拉鋸戰。

11月25日上午,網易的回應姍姍來遲:除了為溝通和處理過程的不當之處公開道歉,回應還稱公司已在9月同意支付N+1。隨後的內部說明中,網易公司稱作者已經申請仲裁,要求60多萬補償款。

網易遊戲前員工:HR不會替員工考慮,想要N+1得鬥智鬥勇

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稱,擴張型心肌病是一種慢性病,雖然治療困難但並非作者所說的“絕症”。

這也不能說此事就此反轉。一位網易員工聽了文章中的兩段音頻後也表示,“HR肯定有錯,表現得太冷血了。”

在AI財經社諮詢律師後瞭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原勞動部發布了《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醫療期規定》,員工在患病治療期內,企業應當給予員工醫療期,且醫療期間不得對員工進行解僱,醫療期一般在3個月到24個月之間,“一般實施細則都是參照上海市此前公佈的標準,也就是員工在本單位就職五年以上的醫療期為6個月,就職五年以下的,醫療期為3個月。”

按照雙方公佈的事件時間線,網易在2019年4月底到5月中旬得知了該員工的病情,那麼參照最低標準,醫療期為3個月,網易在該名員工住院期間的5月,寄出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書屬違規行為。

一位前網易遊戲員工告訴AI財經社,不支付裁員的N+1賠償,在公司內部早有慣例。“儘量壓縮人力成本,可以說是企業文化,老闆性格使然。”

2019年,網易的調整走入了深水區,員工可以說人人自危。不久前,據網易2019年度Q3財報表述,網易明確表示了未來將專注於數字內容賽道,併為此做出相應的業務調整。此前,據多個信源表述,即便是網易收入佔比最大的遊戲部門,裁員也在所難免。

多位HR都表示,2019年不僅業務部門壓力大,人力資源的壓力更大。“我已經連續加班兩週了,每天都是在凌晨才離開辦公室。”在互聯網“大廠”做HR的趙蕾說,轉型、裁員、招聘,彷彿所有的事都擠到一起。

在她看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是在高速發展中建立起來的,缺乏長期規劃。“但是說真的,HR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

HR需要中立

就在網易發出聲明幾個小時後,久未露面的劉強東突然發聲:京東員工無論什麼原因遭遇不幸,公司都將負責其所有孩子學習和生活費用到22歲。儘管網友指其有蹭熱點之嫌,但在社交媒體和朋友圈,還是有很多人為這個表態點贊。而網易老闆丁磊,反而一直保持沉默。

一位前網易遊戲部門的員工表示,對於網易裁員一文中,HR拒絕支付N+1裁員補償一點都不感到奇怪,“這一直是網易慣例,之前被裁掉的人也不會特別堅持,主要是擔心影響下一份工作。”

但今年情況不同。早在2019年初時,就曾有消息傳出,網易毀約2019年應屆生,不少人收到了HR的毀約通知,涉及部門包括網易遊戲和網易嚴選。還有一些入職1-2年的員工,遭遇了整個部門裁撤。

上述網易遊戲部門員工正是在上半年離職,“想要N+1就得和HR鬥智鬥勇,好在最終還是拿到了。這就是網易HR的風格,只聽老闆的,不會站在員工立場去幫大家爭取利益。”

“HR的風格首先要能夠適應業務模式以及公司發展需求,歸根結底是由老闆的風格決定。”前華為HR徐立說。但他認為,HR的工作不能完全站在老闆也就是公司立場,“應該在資方和勞方之間保持中立態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徐立看來,在華為人力資源翻車事件中,那位華為HR胡玲的表現和網易遊戲的HR恰好相反。2017年入職華為的胡玲,最初是擔任光學工程師。2019年轉崗至人力資源部,主要負責超過2.5萬名研發員工的活力體驗工作。

儘管在研發人員口中,胡玲是一個講義氣的好人力資源夥伴,他們信任胡玲。但徐立認為,胡玲轉崗僅半年,無論是HR專業度還是處理問題的方式上都欠妥,“她自己是研發出身,她就總覺得要去替研發代言。一個合格的HR,立場應該是公司的長足發展”。歸根結底,“我覺得這個人不太適合做HR。”徐立說。

例如,胡玲認為把材料上交給其他同事,可能導致相關研發人員被為難或者是裁掉。實際上,華為有嚴格的裁員標準,不可能因單個事件而單方面解僱員工,“儘管事件連帶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但至少有一半以上原因是胡玲自己的問題。”徐立說。

事情爆發後,有人在匿名社區表示,胡玲早在發起這次爆料前就已經提出了離職。但據AI財經社瞭解,直到11月下旬,胡玲仍舊在職。

徐立告訴AI財經社,在眾多大廠中,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向來是值得學習的對象。“華為為人才培養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物力”。

事件還引發了高層的深刻反思。先是在11月5日事件還在發酵的時期,任正非親自簽發電子郵件回應此事,“實名投訴是公司管理民主的一個好現象,我們要支持保護當事人”。

在這封信中,任正非肯定了研發人員的工作,也體諒了人力資源部的困難,“紅軍要統籌全局,又要進攻又要防守,要困難的多”。

裁員難,招人也難

多位HR表示,無論是網易還是華為,對於這種刷屏事件都不敢掉以輕心,一是為了內部的員工情緒,另外也是為了招聘考慮,“作為同行,我們很‘佩服’網易的HR,從沒見哪個公司的裁員負面到這種程度”。

整個2019年,“裁員”是許多公司HR工作的關鍵詞,大多數澄清新聞稿裡會這樣回應:“我們是在裁員,但同時也在進人,你看,員工總人數還增加了呢”。一邊裁人一邊招人,這確實是許多HR這一年的真實寫照。

對於張欣來說,招人和裁人都很難。張欣所在的一家創業公司即是如此。2017年,她從一家大廠離職,進入到目前這家D輪創業公司,但在這之前,她經過了漫長的心理鬥爭。

“當時互聯網創業的紅利還未完全消失殆盡,這家公司剛剛拿過一次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好歹也有這家巨頭兜底”,張欣說。

張欣這兩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招人和裁員。入職前三個月,正趕上企業拓展新業務,當年各個賽道都燒錢勁頭正旺,競爭對手緊咬不放。對人員的需求不斷增長,張欣平均每天要見十餘個候選人。“時間很趕,經常吃著吃著飯回來面試”。

創業公司不能和大廠比,張欣發現自己招人的效率極低,特別是她想要的人選最終都會拒絕她的offer。每週面試她都會發現一些相對不錯的候選人,但經過幾輪溝通,雙方協定好薪酬待遇,有時候為了爭取到優秀的人才,張欣往往還會爭取最高薪酬。即便如此,她希望入職的人最終多數都拒絕了她。

網易遊戲前員工:HR不會替員工考慮,想要N+1得鬥智鬥勇

圖/視覺中國

公司的高速擴張中,多個業務線很快就遇到了問題,於是張欣又操盤了一輪殘酷的裁員大調整。

“小公司的HR都是身兼數職。”張欣說,過去一年,幾乎每週她都要和負責組織架構調整的VP制定新的組織規劃。

一般來說,裁員有兩種,一種是砍樹杈,一種是剪樹葉,“各部門末尾淘汰裁掉百分之十,或連部門砍,直接放棄並不需要的業務”。張欣在砍了一年樹杈後,很快又開始了新一輪剪樹葉。

這一次她把裁員指標下放給了各個部門。根據末位淘汰制,張欣則負責與各部門負責人挨個找人談裁員和補償。

即便當時的情況很困難,但與網易遊戲的情況不同,張欣不會過多計較N+1補償,而這部分裁員預算,往往在年初制定規劃預算時就已經預留出來的,“用不用或者用多少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對張欣而言,裁員的心情是複雜的,“有時候在想會不會談著談著自己也要被優化了”。

而且,在裁員的同時,其它工作並沒有停止。自打加入自己所供職的這家發展中企業,張欣曾花費近一年的時間梳理這家企業組織發展和人才培養規劃,人力資源體系打基礎是發展中企業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一邊讓他們進行裁員工作,一邊還要盯著各大求職平臺上自家員工的動態,確保優質人才不會發生流失。

這也是創業公司在吸納人才時普遍存在的困難,創業公司往往需要一崗多能,優秀的人才往往在某一項上很專業,碰到合適的人本就很難,最後可能還會被候選人看不上。

HR難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管理者的戰略方向不清晰,HR多數是在執行管理者的指令。

張欣不知道公司能否挺過這一輪低谷,但她能肯定現有的人力資源體系不能適應未來公司要求。“大多數中國公司的HR體系,包括企業文化,都是在高速發展中形成的,也只適合那個階段。”

“很多此前看來成功的公司,公司文化和組織形式都只能適應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一位地產公司高管說。

甚至一些大型公司也有同樣的問題。例如管理制度森嚴的地產巨頭W公司,HR的價值就是執行管理層的命令。眾所周知的是,該公司的人員流動率高於業界平均水平,只需要一個季度或者半年,最寬容的就是一年沒有完成公司提出的業績和指標,即便是職位再高的人,也可以立馬走人,這一點在即便是以不確定性著稱的文化產業上也沒的商量。

這意味著,W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要時刻嚴陣以待,為公司繼續挖掘下一個可能勝任的人選,在一些人力資源從業者看來,這種做法不利於長期發展。“人才是需要預備的,要跟業務對焦好”,徐立稱。

W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多數只專注於招人、開人。一位內部人士稱,因此W的薪酬要遠高於業內的平均水平,“但不是所有候選人都買賬”。

軍事化管理風格,適用於企業發展快速擴張期,可以迅速“打天下”,“比如以速度、規模著稱的城市廣場,平均每一週便要開業一家,這種森嚴的管理標準,可以更好的做落地執行”。

但這種企業文化如果一成不變,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或公司處於低谷期,會很快帶來離職潮,“簡單來說大家都是看在錢的份兒上”。

HR只能錦上添花

面臨著校招、人才盤點與新一年規劃的多重壓力,趙蕾已經連續兩週沒有在正常下班點下班了,“說真的,HR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她向AI財經社感慨道,之所以這段時間爆出這麼多事,是因為“寒冬將至”,許多企業還是沒有做好過冬準備,“HR其實也很冤。”

甚至有的獨角獸公司,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HR體系都沒能搭建完整。號稱互聯網第二梯隊代表M廠,HR體系就經常被吐槽。一位前員工最感到震驚的是,“離職沒有人問你為什麼離開,一肚子話想說,但發現沒有人來問”。

“在M廠,如果你想走,不會有任何人來挽留,立刻辦手續走人就行了”,另一位M廠離職員工對AI財經社表示,“在老闆看來,你能來M廠是一種學習的機會”。

網易遊戲前員工:HR不會替員工考慮,想要N+1得鬥智鬥勇

圖/視覺中國

在績效評定體系中,M廠只有從上往下評,而沒有上下級相互評定、橫向評定,更沒有像華為那樣系統的蒐集基層意見。這讓員工覺得企業欠缺人情味兒,“HR就是負責盯著大家的人”。

“老闆不喜歡激勵員工,也沒有食堂沒有加班補貼,老闆覺得所有的費用都包含在工資裡了。”一位M廠前員工吐槽,“有一段時間,公司想壓縮差旅成本,高管出差時在一線城市也只住兩百多元一天的如家。但那幫人都是合夥人,省的是自己的錢。普通員工怎麼會這麼想?”

張欣認為,這家仍在高速發展的小巨頭,老闆自身沒有隨著企業進化而進化。她擔心,大環境已經不允許企業在組織和文化上完成緩慢積累。

在互聯網野蠻發展期,初創期的企業更注重業務與經營,老闆眼裡盯的是增長和銷售數字。“人力資源體系和公司文化都不在老闆的第一要務當中,這會導致企業的制度性差、規範性差,尤其勞動關係規範性差,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趙蕾告訴AI財經社。

“HR在創業公司中地位一直不高,這才是HR真正難的地方。”趙蕾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徐立、趙蕾、張欣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