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寒冬,區塊鏈報道從科普宣傳,已轉向清肅監管

11月25日,《人民法院報》在02版《打擊區塊鏈“傳銷”法律和技術缺一不可》指出區塊鏈傳銷詐騙案件已有上升趨勢,且有蔓延勢頭,並探討如何打擊。新華社最新發表的區塊鏈評論提醒公眾,區塊鏈不能成為炒作和欺騙的“噱頭”。

最近官方媒體也發表了許多類似的評論,新華社、人民法院報和經濟參考報等媒體都指向了虛擬貨幣問題,並以某種區塊鏈的名義進行了炒作。 在11月初,互聯網統計了一週內發佈的65篇直接相關報道,彼時其中關鍵詞是數據、產業、安全、創新等,大量文章偏向於科普區塊鏈的概念以及應用介紹,提醒警惕虛擬貨幣炒作的僅有3篇。

幣圈寒冬,區塊鏈報道從科普宣傳,已轉向清肅監管

官方媒體言論的轉變與國家監管政策動態同步

近日,北京,上海,深圳等政府著手排查交易所,虛擬貨幣交易活動的整治,多家幣圈媒體被封,從發聲到行動,國家正在嚴打非法虛擬貨幣交易。

許多官方媒體在文章中明確表示,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虛擬貨幣也不等於國家發行的穩定貨幣(數字貨幣)。

北京青年報11月24日出臺《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 全國整頓開啟》,其指出區塊鏈的內涵很豐富,並不等於虛擬貨幣。監管部門對於虛擬貨幣炒作和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的打擊態度沒有絲毫改變。

1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正本清源之二:穩定幣與虛擬貨幣的區別》的文章,進一步闡述了虛擬貨幣不等於穩定貨幣。文章指出,穩定貨幣是貨幣屬性,虛擬貨幣是投資性屬性。它們是完全不同的金融產品。而虛擬貨幣是投機物,成為全球通用貨幣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揭穿: 偽區塊鏈欺詐調查

在國家媒體的去偽報告中,11月18日的焦點訪談進行了題為《借區塊鏈名義設騙局,亂象叢生讓人憂》舉出一些不同模式的偽區塊鏈騙局,如類似BEEBANK的區塊鏈錢包項目,利用區塊鏈概念搞資金盤,隨即圈錢跑路;或類似區塊鏈虛擬養豬、趣步科技上線的積分賺取遊戲,打著共享經濟的幌子,借區塊鏈旗號,卻與區塊鏈毫無關係。

11月20日,科技日報發表文章《當各種虛擬貨幣滿天飛 警惕它們把區塊鏈變“區塊亂”》。揭露蹭知名企業熱度的“RXChain瑞幸鏈”、“阿里巴巴幣”實則與瑞幸咖啡、阿里巴巴集團無關,但其名稱使得“騙局”更具迷惑性。

經濟參考報也對近期偽“區塊鏈”亂象做了綜述,11月22日發表《“地下“炒幣勢頭又起 區塊鏈成行騙“金字招牌“》一文。一方面,區塊鏈概念成為股市的“必蹭熱點”,一些投資者並不關心區塊鏈能否為上市公司帶來收益,只單純希望公司和區塊鏈掛鉤,藉此推高股價。另一方面,此前已經陷入低潮的發幣公司最近又“打了雞血”,發幣誘導大眾購買。

警示:警惕騙局、理性投資

釐清區塊鏈概念,調查偽“區塊鏈”騙局詳情之下,官媒正不遺餘力警示民眾降低投機心理,理智識別偽項目或是騙局。

多篇官媒報道,都以具有警示意味的文字為標題。如央視網《區塊鏈火了怎麼玩兒?專家建議:不要投資這些加密貨幣》、新京報《區塊鏈不是用來“炒”的》、經濟日報《借區塊鏈炒作行騙需警惕》、新華社《一些人借區塊鏈之名炒作行騙值得警惕》……

幣圈寒冬,區塊鏈報道從科普宣傳,已轉向清肅監管

虛擬貨幣全球整頓已經開啟,交易所,幣圈媒體將受到監管

在上述許多報告中,都有提及最近多地正在進行虛擬貨幣交易排查和整治行動,事實上這一系列的的發聲和行動是必然會發生的。

如10月26日,孫宇晨發微博稱本人2013年回國推廣區塊鏈的時候,“區塊鏈”一詞還都不存在,而當初他們(的項目)也還活著。後來,他高調邀請羅永浩加入波場。“孫宇晨們”眼中的區塊鏈,並不是國家倡始的區塊鏈,關於藉助ICO和虛擬貨幣發家的孫宇晨們來說,狂歡必定難以持久。

11月15日,波場的官方微博賬號 Tron 被封,頁面顯示該賬號因為違反法律法規和《微博社區公約》的相關條款而被封閉。 同時被屏蔽的還有幣安官方微博賬號。 11月20日晚,“幣圈”媒體——深鏈Deepchain、幣圈邦德、壹塊硬幣以及炒幣學堂被封,理由是「由用戶投訴並經平臺審核,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賬號已被停止使用」。

“幣圈”媒體——深鏈Deepchain、幣圈邦德、壹塊硬幣以及炒幣學堂被封,理由是「由用戶投訴並經平臺審核,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賬號已被停止使用」。

11月25日消息,北京警方近日破獲非法數字貨幣交易所BISS(幣市),將其定性為非法集資詐騙,這是“幣圈”首個虛擬貨幣交易所直接被封案例。接下來,隨著各地政府排查整治工作的收網,一些違法違規的交易勢必受到衝擊,

11月21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非法活動的風險提示》,通知各區整治辦、前海管理局、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市公安局經偵局、市通信管理局等單位共同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排查整治。

據悉,目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已通過“靈鯤”系統,摸排出涉嫌開展虛擬貨幣的非法活動企業39個。目前這39個企業名單還未公佈,排查整治結果或將嚴重打擊非法交易。

幣圈寒冬,區塊鏈報道從科普宣傳,已轉向清肅監管

早在“1025新政”發佈後幾天,各地就已下發排查整治的通知,並展開行動。

11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佈對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清理整頓情況聯合檢查的通知,檢查時間從2019年11月11日持續到11月25日。

11月13日,東莞市金融工作局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等名義 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通知。

11月13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佈了《關於交易場所分支機構未經批准開展經營活動的風險提示》。

11月14日,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辦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互金整治辦聯合下發《關於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排摸整治的通知》。

11月21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非法活動的風險提示》,通知開展排查工作。

1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加大監管防控力度 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稱,對上海地區虛擬貨幣相關活動開展專項整治。

至此,已經有內蒙古、東莞、北京、上海、深圳五地開展了專項整治活動,並取得一定成果。可以想見,接下來這股“正本清源”之風還將繼續,“幣圈”地震繼續,而區塊鏈技術應用將迎來更潔淨的社會環境。(文章來源:互鏈脈搏)

特別聲明:本號只做區塊鏈資訊,本文不代表“洋洋說幣”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