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二軌對話:中歐應在對抗保護主義趨勢中發揮領導作用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治理缺乏的背景下,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合作更顯重要。

11月25-26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歐洲企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三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以下簡稱中歐二軌對話)在北京舉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表示,中國和歐盟作為國際體系中具有全球性、全局性影響的兩大穩定力量,在多邊國際制度和平臺上應全面加強合作,這將對全球的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歐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超過每天15億歐元。2019年,中歐雙方簽署了地理標誌協議和航空協議。中歐投資協定也已進行了21輪談判。

中方代表指出,中歐產業關聯度和互補性強,在醫療健康、生態環保、數字經濟、第三方市場開拓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潛力。

歐方代表認為,歐盟和中國是世界繁榮發展的重要穩定力量,經貿合作潛力和空間巨大。

中歐參會代表一致同意,中歐應該在對抗保護主義趨勢中發揮領導作用。

此次二軌對話發佈的《聯合聲明》指出,應該強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世界範圍內,無論是企業、民眾還是政府,都需要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以及推動全球貿易有序發展的現代規則體系。

雙方呼籲,雙方應捍衛並推動WTO及多邊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系改革,特別是創建新的規則和堅持WTO爭端解決機制,化解WTO上訴機構的危機,推動WTO其他方面的改革。《聯合聲明》指出,在過去24年間,WTO在規則制定和自由化方面缺乏有效改進,現有規則已無法適應全球價值鏈的需求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給全球貿易體系功能的有效發揮和高效運轉造成了諸多限制。

與會代表鼓勵中歐重點加強在數字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及產業補貼全球規則方面的談判。中歐應共同致力於反對數字保護主義、削減數字鴻溝和打破數字壁壘,並在網絡安全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並按照國際標準建立明確、有利的規則,以此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並進一步保護知識產權。

當前,跨境數據流動已經是全球經濟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數據已經成為現代製造和服務企業的血液,許多企業均依賴跨境數據流動進行業務運作。

此外,雙方與會代表一致鼓勵中歐盡力繼續改善雙方各自的營商環境,大幅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

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是中歐之間的“二軌”交流機制,旨在為雙方工商界領袖、前高官和知名學者交流促進中歐經貿關係發展提供平臺。2017年,這一機制建立並在北京進行了首輪對話,2018年11月,在布魯塞爾舉辦了第二輪對話。

第三輪對話重點探討了中歐合作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等全球性問題,以及中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和經濟形勢、經貿關係和雙邊投資、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和有效的多邊主義、產業合作等議題。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歐洲企業協會會長皮埃爾·加塔以及中歐工商領袖、政府前高官及專家學者共30多名代表參加了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