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麥“尖子生” 河套麵粉站“C位”

11月12日,市委書記常志剛在“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座談會上強調,要解放思想、乘勢而為,迅速做大企業規模、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堅定不移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不斷推動現代農牧業實現新跨越。這是市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河套灌區等糧食主產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指示要求,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要求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食品安全等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也是巴彥淖爾實現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戰略舉措。

“天賦河套”品牌發佈以來,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授權企業的協同配合下,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和帶動效應顯著提高,特別是臨河品牌授權企業產品市場供不應求,產品溢價能力大幅提升,帶動了其他優質農產品整體溢價,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和廣闊發展前景,也進一步提升了廣大幹部群眾和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本平臺將陸續推出臨河區入選“天賦河套”企業藉助政府推力做大做強做優的系列報道,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臨河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50公斤歐盟標準的小麥碾出2.5公斤世界最好顆粒粉,這是優質裡的優質、稀缺中的稀缺。”兆豐河套小麥產業集團董事長楊兆霖手託1.8公斤規格的“昭君手紡面”,像在欣賞自己的藝術作品。

你可以從農民手中用2元錢買到1斤小麥,也可以到糧油店再多花些錢買到日常食用的白麵,但一斤小麥所承載著的田間勞作與市場價值卻只能止步於此。但今天河套麵粉才是我們的主角,通過對它的記錄,讓你瞭解黃金緯度小麥變身C位麵粉品牌的成長曆程,同時也去了解“天賦河套”品牌價值背後的故事。

“四大”優勢 成就中國小麥“尖子生”

這裡陽光充足。 河套平原深居歐亞板塊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是中國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時數3210.8-3305.8小時,日照百分率67-73%,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釐米146-152千卡;無霜期127-135天,≥10℃的有效活動積溫2876-3221℃。豐富的光熱資源,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河套小麥品質。

中國小麥“尖子生” 河套麵粉站“C位”

這裡氣候乾燥。河套地區位於我國西北內陸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氣候乾燥,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年均蒸發量2200毫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6.1-7.6℃,晝夜溫差大,日平均溫差13-14℃。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春小麥良好的生長、發育和成熟。

這裡灌溉便利。 河套灌區由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自流引水灌溉,每年引水量40-50億立方米,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灌、排工程體系完善。由於灌溉便利,土地肥沃,盛產獨具特色的河套硬質春小麥。

“種在冰上,收在火裡”。小麥種植時節一般是在每年的開春,這個時候天氣還比較寒冷,所以叫“種在冰上”; 而成熟一般在7月前後,在高溫條件下,小麥的籽粒灌漿速度加快,灌漿期縮短,形成較多蛋白質,由於水分能夠得到保障乾熱風反而能在減產不多或不減產的基礎上大大提高小麥的品質,所以叫“收在火裡”。

光、熱、水資源的充沛,讓河套小麥被專家譽為“五項全能冠軍”, 即衡量小麥品質的蛋白質含量、麵筋質含量、粉質指標、拉伸指標、沉降值這五項綜合指標相較於國內其他地區的小麥都是遙遙領先的。

田間品控 “起跑線”上的綠色專注

“地裡來了一個大傢伙,比你這個大,人家是來給我們灑農藥的。”家住幹召廟鎮棋盤村的農戶張強在春播的時候就對無人機灑農藥感到很好奇,“以前都是我們自個兒背上藥壺灑農藥,一天下來,腰痠背疼手抽筋。再看看現在,這個大傢伙幾分鐘就把一畝地打完了,再通過算賬對比,省時省錢,更重要的是人家用的農藥符合企業要求,也符合什麼什麼歐盟標準,將來生產出來的面聽說也更好吃,更健康。我也就等著麥子下來,吃吃這不一樣的面。”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綠色、無公害果蔬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

中國小麥“尖子生” 河套麵粉站“C位”

2019年,臨河區全力推廣農業綠色集約安全生產模式,深入開展“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四控”行動,加大源頭控制力度,助推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今年臨河區綠色防控100.8萬畝,統防統治71.2萬畝;推廣使用扇形噴頭4.2萬個,施用面積49.8萬畝;建成病蟲害疫情智能監測站3個;貼碼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9.1萬個,實現農藥施用量減少15噸,利用率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中國小麥“尖子生” 河套麵粉站“C位”

在兆豐面業的展示廳,記者的嗅覺跟視覺都有了一次“舌尖上中國”般的體驗。“為什麼這麼香啊?但是跟麵包房的味道還不一樣。”剛剛蒸熟的饅頭和烤好的麵包一端上來,自然的香味沁人心脾,不忍讓記者連連發問。“好味道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好的食材,我們這個面都是咱們河套小麥加工的,光在臨河就有20萬畝的生產基地,我們跟農戶都簽訂了訂購合同,從種植管理、到最後的收割、晾曬,我們全程監管,你看看這些認證書,我們也想低調,但是實力不允許啊!第二個就是我們獨創的石碾技術,通過正壓力低速碾壓、低溫加工,保留了小麥中的各種營養成分,相對比傳統高溫高速鋼磨製粉,兆豐石碾麵粉的穩定時間、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等綜合指標完全優於其他麵粉,更能把咱們北方面藝體現得淋漓盡致。”兆豐面業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的‘讓國人吃上好面’,並不都是466元一斤的高價,28元一公斤的兆豐石碾家用粉,也是國內市場的一流麵粉。讓我來做個小實驗,把這個饅頭壓下去,看它會怎麼樣。就是因為我們的麵粉筋道,所以回彈性好,所以做出來的包子、饅頭吃起來更加有嚼勁。”面向餐桌,以優質原材料加獨創技術讓產品有了“底氣”,而加入“天賦河套”平臺,讓兆豐面業迎來了“高光時刻”。“政府花大力氣來為企業推廣,把原本只在區域內有知名度的品牌推向了全國,甚至全世界。”楊兆霖介紹,原本因為要做好農業產業化的全產業鏈建設,企業本身的負擔已經很重,很難有資金用來大力度推廣品牌,“‘天賦河套’的到來,可以說是企業的及時雨。從銷售來看,過去沒有入選‘天賦河套’時,以一款產品為例,我們的年銷售額是幾百萬元,現在已經翻幾倍,增長到了2000萬。”在楊兆霖看來,地方政府和企業配合起來,把區域產品做到極致,還可以將原產地的價值最大地挖掘出來。

從自產自銷、自產代銷的散裝出貨“作坊式”經營到田間生產、面向餐桌的全產業鏈生態,以小麥為代表的河套農畜產品價值翻了幾番,品牌升級、企業獲利、農戶增收——“天賦河套”共贏模式已成為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優質農畜產品進入高端市場、實現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重要引擎。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楊永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