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一所學校,三個學生,一位“竹筏老師”

贛縣區大埠鄉三江村地處邊遠山區,屬水庫移民重點鄉村,三江教學點是三江村唯一的學校。幾十年來,為了這裡的孩子就近接受教育,一家兩代三教師講臺接力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贛縣一所學校,三個學生,一位“竹筏老師”

清晨,大埠流域靜謐的桃江邊,肖運琦從家門口附近的碼頭下來,駕起一隻竹筏,迎著朝陽,緩緩駛向下游的斜對岸。15分鐘後,幾乎與水面齊平的竹筏到達渡口。把竹筏固定好,上一個小坡,不一會兒就到了三江教學點——三江小學。肖運琦是這所學校唯一的老師,鍾兆國、鍾兆貴、鍾可馨是學校僅有的3名學生。

贛縣一所學校,三個學生,一位“竹筏老師”

今年42歲的肖運琦是大埠鄉三江村人,他的父親肖景交生前是這裡的一名山村教師,因患癌症去世。他清楚記得父親臨終前的囑託:“這一輩子,我只幹了教育這一項工作,山裡的孩子上學不易,今後希望你能替我繼續幹下去。”1998年,21歲的肖運琦經過上級組織考核、安排,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成為三江小學的一名教師。後來,他陸續去過其他幾個山區小學任教,但始終沒有離開過大埠鄉的範圍。2012年,他獲得省教育廳頒發的“省級中小學骨幹教師”榮譽稱號。

贛縣一所學校,三個學生,一位“竹筏老師”

2006年,大田鄉與大埠鄉交界處的居龍潭電站建成後,處於電站上游不遠處的三江村成為庫區的一部分,不少村民紛紛舉家外遷,常住人口急劇下降。學生從庫區蓄水前最多時的180多名逐漸減少到2018年秋季入學時的3名一年級新生,在此期間,老師也陸續調離了這裡。

贛縣一所學校,三個學生,一位“竹筏老師”

2018年新學年開學前,三江小學唯一的教師、肖運琦的堂兄肖運來退休,其他教師都不願意來這偏僻的地方,鍾兆國、鍾兆貴、鍾可馨3名6歲的新生面臨去十幾公里路以外的鄉中心小學上學的問題。得知消息的肖運琦主動找到鄉教育部門,“我願意回老家去教他們!”

2018年9月,肖運琦再次接過堂兄的接力棒,從大埠鄉金田小學轉到三江小學,做這裡唯一的老師。從校長到班主任,從老師到炊事員,全由他一人擔當;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思想品德……所有課程全由他一人教授。

贛縣一所學校,三個學生,一位“竹筏老師”

三江村一個村跨了桃江兩岸,3名小學生都住在肖運琦家的對岸。為此,鄉里給他配了一隻帶動力的竹筏,供他每天往返桃江用。竹筏的推進器需要消耗汽油,汽油費都由肖運琦自掏腰包。對此,村裡的一個鄉親告訴記者:“肖老師是一個很負責任的好老師,有的時候哪個學生的家長因為有事耽誤了接孩子,肖老師就把孩子護送回家。現在三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都不錯,多虧了肖老師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