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拍攝於1994年,上映以來卻一直在豆瓣和ImBd盤踞榜首。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這部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色調很暗、背景年代相對久遠、沒有美女如雲、沒有激烈槍戰,配角大部分都是廢物或老頭子的電影,為何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到現在都能出現在我們最喜歡的電影列表中?它到底在救贖什麼?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故事發生在1974年,年輕的波特蘭銀行家安迪·杜佛蘭被指控殺死其妻子與其情夫,被判無期徒刑,進入肖申克監獄,在監獄裡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過了不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彷彿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從表面看,安迪已經接受這高牆裡的生活並能泰然處之,但是他內心的狂熱和對自由的嚮往卻從未停止,二十年的牢獄生活沒有磨滅他出獄的恆心、決心,他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闢了通往自由的道路,給真正犯罪的人、偽君子以懲罰的故事。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很有趣,起初你痛恨周圍的圍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電影裡的每一句臺詞都有它不一樣的意義,在暗示我們肖申克雖然是一座監獄,但是它是關不住自由和嚮往的。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安迪反鎖廣播室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段真心讓我熱血澎湃。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看了三遍之後,似乎我慢慢看懂了其中的人情世故,也漸漸清晰了電影名字的意義。

1.安迪對自己的救贖:從一開始不讓自己淪陷於監獄生活(對比於和他同時入獄的胖子第一晚就受不了),到對“姐妹花”的不懈奮力抗爭,到為自己的信念而堅持寫信,挖洞等,到最後在挖好隧道後一開始並不急於越獄,因為他對自己的救贖並非“越獄”而是一份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堅持自己的清白——“越獄代表了罪惡的一方,便永遠沒有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所以最後的決然越獄其實是對自己的最終救贖——“我本無罪,我需要自由”。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2.安迪對獄友的救贖:給予獄友在監獄裡前所未有的啤酒,音樂,舒適的圖書館;給予年輕的獄友湯米·威廉斯教育;給予他的好朋友瑞德心靈慰籍的口琴,對於人生的深深的思考——“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影片中特意對比瑞德在獲釋審批中的改變)。這些給予實際上是對他們的一種精神上的救贖,點燃一個人對生活的希望無疑是對他的救贖。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3.安迪對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因為有了安迪,“姐妹花”被以惡制惡了;監獄裡出現了音樂、舒適的圖書館;典獄長等人的醜惡臉面被揭下,監獄變得乾淨了一些,監獄裡的氛圍變得祥和了。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自由和禁錮的對比,不同的生活狀態,如何被“體制化”的,如何打破這種體制化,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安迪用了二十年,蓋瑞用了四十年,最終他們品嚐到了自由的滋味,張開雙臂擁抱自由,盡情地享受自由的時光,而老布卻沒有。有一些人是“自我實現的人”,安迪就是,為理想默默奮鬥,繃得住、能耐受,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

在影史和豆瓣都排第一的鉅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獻給我們每一位在為了生活和未來馬不停蹄的人,你或許事業有成,你或許默默無為,不要放棄,你心中最嚮往的生活觸手可及,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