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並非只有購買理財產品,經營財之道,種小錢生大錢

前面寫了一個篇關於窮的文章和理財方面東西,收到了很多讀者私信,也有一些評價,說紙上談兵的有,說不要入坑的有,總之五花八門,不過,燃冰還是非常感謝大家對燃冰文章的點評,無論咋樣的一種溝通方式,都是交流,我們素昧平生,絕無害人之心,古語有言,乾的幹,看的看,乾的賺了幾百萬,看的還是窮光蛋。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個話很多時候,出現在理財產品購買的時候,很多營銷顧問會說的,可是,你理財了,財理你了嗎?

理財並非只有購買理財產品,經營財之道,種小錢生大錢

你理財,財就會理你

很多人眼裡,理財就是投資,就是錢生錢。有點投資意識的人會把理財看成是用投資的方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意思是你不去投資理財,你手裡的錢就會越來越少。

可是,財是什麼?憑什麼你去理它,它就得理你。在諸多理財信徒中,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無錢青年和有錢中年。那他們究竟在理財路上犯了哪些錯誤呢?

年輕時,很多人社會經驗不足收入不多,渴望獲得更多財富。看了些理財故事後,就以為即使很低的收入,理理財也能賺到大錢。但是。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年輕時,什麼才是你真正的財富?真正該投資是什麼?答案是:你自己。你的學習能力,你的視野空間,你的寶貴時間,你的健康身體。而不是你每月微薄的收入和存款。理財的方向不明,是年輕人在理財道路上最容易犯的錯誤

理財並非只有購買理財產品,經營財之道,種小錢生大錢

年輕人最該學的理財,是如何將工作做到深度專業,自己管控時間有理有序。沒存款,也沒有人脈,上班是全天下是最划算的買賣。如果連工作這種沒有風險,相對標準化的事情都做不好,哪裡來的自信幻想自己能夠通過理財致富呢。

有錢的中年人,有了原始資本,害怕現有地位被稀釋。當聽到理財的各種好時,內心是複雜和糾結的。他們拼了命學習各種理財知識,學習投資技巧。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影響,去做了不少投資,比如買股票,買基金,買P2P,甚至炒槓桿100倍的外圍黃金以及外匯。

但是結果差強人意,超過70%的股民處於虧損狀態。什麼p2p,炒外匯,原油期貨,原始股,郵幣,更是坑中帶坑,虧得全軍覆沒,血本無歸。

不僅如此,各種理財的水也深不可測,騙子只多不少,騙術層出不窮。很多人伸出手想去理財,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以至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似乎理財了,但財卻離他們更遠。這些人錯在哪呢?錯在認知。 

理財並非只有購買理財產品,經營財之道,種小錢生大錢

理財不是必須去投資賺錢。相反,理財,包括學習財經知識,很重要的一個作用,是要讓我們學去會識破騙局,保護本金。要知道,成功者還有一個代名詞叫:倖存者。投資和醫生律師一樣,是一門難度極高的學科,他不僅要求學習足夠多的金融知識,更需要多年九死一生的實戰歷練。金融畢業的研究生都要鑽研多年才能成為一個熟手,普通人不經過積累就想靠理財致富一步登天,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事實也多次告訴我們,理財投資要麼收益太低沒什麼用,要麼就是風險套路,想要靠理財一勞永逸是不現實的。能規避理財中的坑,就已經不錯了。

“那我們還要不要學理財啊?”

要,當然要學理財,本文並不是否定理財的價值。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希望能端正大家對理財的認知。

理財,學的是管理你的財務和債務,這就足夠了。如果再講的深一點,就是通過認知財富,通過自律,讓自己的財富更有效率。

怎麼理解呢?好比你是年輕人,你就要認知到,自己才是最大財富,債務忽略不計。那如何讓財富更有效率呢。就是90%時間用來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進行有價值的社交。而不是你花大心思斤斤計較去理財,謀殺了這種效率。200塊錢該網上學個課程還是吃個飯。下班回家是該打一晚上王者榮耀,還是看些書籍。理財,就是讓你年輕時懂得該如何正確取捨。

假如你身家萬貫或稍有存餘。能夠做到

科學規劃自己的收入和消費,錢去哪了心理清楚。要做大的花銷時,會不會改變你的債務比例,讓自己財富瀕臨風險。通過自律,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提高自己的消費質量。保護好自己現有財富不虧損,就是這個年齡對待財富效率最該做的事。

理財不是萬能的,以上能做到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至於那些試圖通過理財就完成財富積累,或者一味強調錢生錢的,請醒一醒。

理財並非只有購買理財產品,經營財之道,種小錢生大錢

積極上進,渴望生活幸福美滿是沒有錯的。學習理財也是沒有錯的。但是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理財。一味篤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或者什麼“錢生錢”,最終只會害了你。

不要花費大量精力折騰很久,走在錯誤的路上,最後才拍大腿明白,“理財,是富人對窮人的二次掠奪”,真TM的諷刺和應景。

如果您覺得燃冰寫的文章還可以,請給一個關注,讓監督這小子的成長,如果覺得寫對不咋樣,懟他!下方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