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觀察\實踐貨幣非國家化 Libra開啟全新時代(上)

交銀觀察\\實踐貨幣非國家化 Libra開啟全新時代(上)

圖:在政策和監管的重重阻撓之下,Libra團隊在研發上仍持續不斷地投入資源,項目開發穩步推進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佈數字貨幣Libra白皮書,欲進入以加密貨幣為基礎的支付領域,引發世界關注。Libra聚合了技術創新、金融開放、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具有跨境支付、超主權貨幣、數字金融生態的功能,描繪了一幅極具想像力的世界數字貨幣發展藍圖,但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技術風險、壟斷競爭、金融監管和政府主權衝突等挑戰。無論成功與否,Libra都將是貨幣非國家化實踐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探索。■交行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員 唐建偉

一、貨幣非國家化理論

  《貨幣的非國家化》是哈耶克1976年的著作,也是其最後一本經濟學專著。他在書中顛覆了正統的貨幣制度觀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務市場上,自由競爭最有效率,那為什麼不能在貨幣領域也引入自由競爭?他提出了一個革命性建議:廢除中央銀行對貨幣創造的壟斷,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在這個競爭過程中,將會出現最好的貨幣。

  哈耶克通過對理論與歷史的詳細考察與分析得出,貨幣競爭能夠防止嚴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反覆發作,能夠成為治癒週期性的蕭條與失業──這一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內在致命缺陷疾病的一劑良藥。

  本書出版後在當時的西方曾引起強烈反響,但隨後又被逐步淡忘。隨著近期Facebook計劃推出Libra這一超主權數字貨幣,哈耶克四十多年前關於貨幣非國家化的觀點再次引發全球的關注。他的觀點為超主權數字貨幣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Libra為何物

  1、Libra的本質:超主權數字貨幣

  Libra是由Facebook主導的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的、由專門協會負責管理的加密數字貨幣,並計劃成為與主權國家脫鈎、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誕生動力上看,Libra是Facebook欲進入支付業務探索新商業模式的戰略工具;從貨幣特性上看,Libra是掛鈎一籃子貨幣和短期國債的數字貨幣,具有計價單位、交易媒介、價值儲備等貨幣基本特徵;從核心技術上看,Libra是基於拜占庭共識算法的一種聯盟鏈;從管理模式上看,Libra是總部設在瑞士、定位非營利性,並採用去中心化的協會治理架構。

  2、Libra的優勢與挑戰

  有人認為,Libra是一種全球性數字貨幣創新實驗,代表著世界金融創新發展新方向;也有人提出,貨幣發行權是國家專屬權力,而Libra是由Facebook主導發行的,註定面臨技術穩定性的質疑和主權國家監管的障礙。儘管如此,Libra仍是當前世界數字貨幣領域最具技術先進性和場景適用性的支付工具構念。

  從設計初衷、核心技術和運營模式看,Libra具有三大優勢:一是金融普惠。Libra從創設之初就聲稱將致力於推進普惠金融,尤其要解決金融服務“手續費繁雜、貸款利息過高、銀行帳戶可得性低”問題,收穫了一眾支持者 ;二是技術升級。Libra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其不僅吸納了比特幣的優勢,而且在編程語言和平臺架構方面作了進一步的技術優化,致力於實現安全性、靈活性,以及標準化接入和規模化拓展的目標;三是降低成本。Libra瞄準全球支付場景,計劃採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簡化金融業務流程,提高處理效率,大幅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同時,點對點的交易方式將弱化金融機構作用,挑戰傳統跨境支付清算模式。

  從發行風險和監管模式看,Libra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存在發行風險隱患。Libra白皮書未闡明貨幣兌換方式、協會治理監督機制,存在貨幣超發風險。一旦有節點成員、資產託管機構破產,會引發Libra持有者恐慌,繼而引致的短期、大規模兌換將帶來流動性壓力和系統性風險。此外,Facebook頻頻爆出用戶隱私洩露醜聞,Libra將如何有效防範用戶數據洩露風險,亦未明晰。二是提高了監管難度。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無國界貨幣,一旦發行成功,所形成的大規模跨境且非主權的數字貨幣支付網絡,將提高各國外匯管制要求,增加反洗錢和反恐怖難度。目前,各國監管層和國際組織對Libra普遍持有中性謹慎或嚴格禁入態度。倘若Libra無法獲得各國監管機構的批准和支持,其跨境匯款業務將難以順利開展,流動範圍和應用場景也將大幅萎縮,其使用有效性和存續價值都將大打折扣。

  3、Libra的發展現狀

  Libra推出步履維艱,各國監管是主要障礙。Libra自發布白皮書以來,遭遇很多波折與阻力,但仍在籌備與推進。例如,積極與各國監管機構溝通,參加三次美國國會聽證會,向瑞士金融管理局申請支付系統許可,推進Libra協會成員簽署協會章程,公佈一籃子貨幣構成方案(美元佔50%,歐元佔18%,日圓佔14%,英鎊佔11%以及新加坡元佔7%)等。與此同時,Libra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比如,PayPal、Master、Visa、eBay等重量級盟友宣佈退出Libra協會,使Libra未來的用戶群、覆蓋面以及影響力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遭到歐盟反壟斷機構的審查,監管機構對其合規能力、隱私保障以及公平競爭始終疑慮重重;加之美國國會等政府機構不斷施加壓力,聽證和論證之路荊棘遍佈,漫漫無期。

  Libra項目開發與測試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據Facebook發佈的信息,自2019年9月17日Libra測試網推出以來,目前已部署了34個項目、7個節點,記錄了5.1萬筆交易。Libra協會也宣稱,正致力於建立全球性的開發人員社區以及支持它的技術基礎設施,併為Libra生態系統的開發拓展做準備。從項目測試成效來看,Github數據顯示,Libra自6月18日代碼開源以來,各項數據表現均非常亮眼。僅從提交次數來看,Libra近七天日平均提交次數超過了比特幣。

  可見,在政策和監管的重重阻撓之下,Libra團隊在研發上仍持續不斷地投入資源,項目開發穩步推進。如果Libra能在監管與合規方面有所突破,其推出是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