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給我們的是最真實的中國

最近拼多多突然被罵瘋了,起因還是因為補貼的事,金姐親身測試發現一頓操作猛如虎,優惠不到兩毛五。

在大家的DISS中,拼多多上週股價暴跌23%,市值一夜蒸發800億元人民幣。

有人認為,跌的好!拼多多活三年是極限。

在這些人心目中,拼多多必須每人每天發個幾百塊,否則就是在忽悠用戶。而在拼多多給了補貼後,他們也認為,就是給了錢這種模式也不長久,真正的商業龍頭還是天貓和京東,因為全民消費升級,大家只會買越來越貴的,這種山寨貨大本營根本是違背消費者意志。

金姐看著這些評論,恍然間差點認為人人都是暴發戶,不買高端產品都不配做中國人似的,拼多多就是低端地攤貨的代名詞,必須被討伐。全國人民好像都有錢不會買低端貨一樣。

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真實的中國消費是怎麼樣的?

首先提起消費,大家總以為我國人民都很富裕,只需要天貓京東高端貨,其實是不正確的。一些數據告訴我們,這是圈子的侷限造成的,真正的中國消費現狀或許真的不美好。

之前,中國各路商家,最豪氣、最津津樂道的就是中國市場。

所謂“一個擁有14億人的大中國正在擁抱世界”,中國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消費市場,這是一個全球所有商家都不能不正視的超級市場!然而,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說過的一句話,提醒我們一些忽視的問題,中國市場現在最大的痛就是——:

國內14億人,擁有真正消費能力的人不足3億。事實上超過11億人,是沒有消費能力的或者不消費,僅此而已。

曹德旺說的沒錯,還有數據為證,絕對符合現狀。

2018年統計公報有一組特別現實的數據,農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13066元,這意味月可支配中位數僅僅只有1083元,這是可支配數據,除去衣食住行後的收入,也就是中國接近一半的農村人口的收入,是不足以消費高端產品或者不消費的。

拼多多給我們的是最真實的中國

數據好一點的城鎮可支配數據是39251元,月平均為3270元,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但城市消費水平高,整體物價也隨之上漲,事實上落地最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

這意味著到今天為止,中國收入支配比較高的僅有一部分城市人口,廣大農村人口還是保持低消費水平。

金姐以自己的家庭為例,金姐每月都會給父母一些生活費,但是他們幾乎都存起來不消費,金姐的親戚也差不多這種情況,除了買一些生活必須品,消費其他的不多。

事實上,農村的這些消費群體,往往是完成日常的柴米油鹽生活之後,還需要預留資金婚喪嫁娶,對於更高的消費水平,這部分人群絕大多數都是不敢想的。

但是中國,一個超大的中國,在北上廣深之外,他們才是中國的人口主體,既是人口主體,所以市場非常大,而他們的需求恰恰是天貓和京東之類的一線電商多不能提供的。

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剛才我們說課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消費支出是比較少的,那麼城鎮這些高收入人群的消費支出如何呢?

可能這兩年大家聽得最多的就是消費升級,動不動誰去日本搶電飯鍋搶馬桶蓋,然後誰的誰海淘購買了什麼奢侈品,但是另一方面,去年泡麵和榨菜的銷量上行,大家又說消費在降級,誰說的是對的呢?

其實隨著收入結構的整體提升,必然會帶來消費趨勢的變化。擺脫貧困線的人群會增加可選消費品的購買,而收入進入中高層次的人,會加大對於品牌和服務的消費。

從數據上看,已經出現了一些改變。比如我們中國人群在食品,飲料和菸草消費的佔比從2005年的37%下降到了2015年的30%。另一邊是房子相關消費的佔比,從2005年的10%,大幅提高到了2015年的22%。背後也反應了城鎮化大浪潮。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擁有了自己住房,人均住房面積不斷提高後,在家居方面的投入也相應上升。

對於未來,我們將中國和韓國的消費結構做對比。畢竟整個亞洲人的消費習慣會更加類似。

我們發現,2015年韓國在食品菸草的消費佔比只有15%,中國是30%,未來還有下降的空間。

同時,我們在房子相關產業鏈的消費佔比是22%,已經高於韓國的19%,也預示著從消費佔比看,中國已經到了很高比例。

相反,韓國在教育領域的投入是14%,這個比例要超過中國的11%。另一個韓國消費佔比更高的是醫療。當然我們看到,佔比最高的是“其他”。韓國有22%的佔比,中國只有3%。說明未來服務業的提高空間是最大。

所以說你消費升級是實打實的存在的,大家收入高了自然對高端品牌的需求增加,所以天貓和京東的海淘產品銷量呈現增長的趨勢。

拼多多給我們的是最真實的中國

但是消費降級在我國也是存在的,消費降級是相對於消費升級來說的,消費降級的特點就是,降低體驗,降低個性、品味、態度。

比如能動手掃地就別買掃地機器人,能吃泡麵的就別吃意麵,同樣質量價錢差距不大的,能買便宜就別買貴。2018年12月20日,消費降級還當選為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

消費降級其實有兩種表現:

其一是對於低線城市裡收入不高的消費者,他們不大會購買那種價格高的大品牌產品,他們的購物態度大部分為實用主義,比如在拼多多上買一雙幾十元錢的鞋,而非到商場買一雙上千的鞋。

其二是對於一二線城市裡收入不低的消費者,在經歷了收入飆升和物質極度豐富之後,他們對大部分商品的態度轉變為夠用就好,這有點像日本的低慾望社會。

這使得他們理性消費,不再對品牌趨之若鶩,而是轉向那些雖然沒什麼品牌,但已然夠用且質量不差的商品,比如所謂無LOGO的衣服品牌——無印良品,以及上面說到的網易嚴選,以及便利店而非星巴克咖啡等。

消費升級是近幾年的事,而消費降級一直就存在,只不過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它的名字是“省吃儉用”。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是社會的兩面性,他們就像處於兩個平行世界,互不干擾,互不影響。

而消費降級就是被封印的魔鬼,時不時掙脫出鎖鏈到人間作威作福一段時間,我們都期待升級而不期待降級,但很多時候,現實中發生的卻是那些我們不期待的事。

所以居民消費“降級”和“升級”是同時存在的。

拼多多模式是中國商業最大的核心

總結了這麼多,我們發現消費的現狀是中國還有巨大的低收入人群,需要一些低端的消費,並且一部分高收入人口也確實在消費降級,兩者巨大的需求拼多多誕生了。

自從拼多多上市以來,一直有人說它的增長是靠拼命砸錢砸出來的,而且砸錢得來的用戶毫無忠誠度,最後只是給淘寶、京東培養用戶。

現在真相大白:拼多多有能力做到可持續的用戶增長,它的砸錢越來越有效率。

為什麼它的ARPU快速增長?說白了,就是復購。新用戶一開始不會特別信任拼多多,可能也就拼個襪子、水果之類的;慢慢的越來越信任,白牌標品都會在上面買,因為拼多多的白牌標品性價比是全網第一;再持續信任下去,總有一天會在上面買大牌貨。

拼多多的數據可以看出,它過的是“真實增長的好日子”。

從財報上,你看到的全部是好數字、更好的數字、極度好的數字——App MAU 3.66億(已經接近淘系電商的一半),其中還不包括微信小程序;年度活躍買家4.83億(已經接近淘系電商的70%);活躍買家ARPU同比增長92%;銷售與市場費用的增速(105%)顯著慢於營業收入的增速(169%)。

拼多多給我們的是最真實的中國

簡單說拼多多就是把中國傳統的商業集市搬到了線上,先讓你低價體驗,等你看到了物美價廉你自然持續購買。

然而,拼多多的真正核心是其產業鏈依託“農田直連小區”的上行體系和“前店後廠”的新型農村生產模式,平臺農村地區的賣家得以將特色農產品大規模銷往全國市場。

舉個例子。之前大家買東西一般不是在線下店鋪就是線上的旗艦店,但是,我們購買的很多商品的根本沒有性價比,要麼質量不錯但售價遠超成本,要麼低價劣質。

高交易成本的經銷體系,會讓低價優質的商品從線下消失,因為鏈條一長就會發生兩種情況:

層層加價:廠家生產的商品,到全國經銷商,再到省代,再到市縣的代理商,再到村鎮上的小賣鋪。每多一層,都多一次商品的搬運,也多一次交易費用。一個出廠價 50 元的電飯煲,層層加價後,到了鄉鎮就變成了 200 元。而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經過多級經銷商的倒手、轉運,最後在超市中的售賣價格已經是農民賣出價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利用信息不對稱以次充好:高成本的經銷體系帶來價格的大幅飆升,但中國廣大老百姓的經濟條件有限,購買力跟不上時怎麼辦?就會出現次品、仿品、劣質品,比如:娃娃哈礦泉水,康帥傅方便麵。

進入電商時代之後,線上依舊沒有真正解決過這一問題,傳統電商從一開始的提供更方便購物渠道,逐漸發展到產品升級,滿足了14億人口中5億人的需求,但是還有另外9億人呢?

而拼多多通過拼單,形成單品爆款的效應,就能促進供應鏈集約化,從而降低各類倉儲,物流成本,再去掉層層經銷環節,讓生產者直接賣給消費者,價格就會優惠很多。

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沒有品牌產品的性價比,它的白牌標品的性價比是全網第一,不信你可以去比價。

低價衣服、手機數據線、插線板、小童車,只要你不在乎品牌和設計,就應該在拼多多上買。

最可怕的是,哪怕一件商品在淘寶和拼多多共享供應鏈,它在拼多多的售價一般也比較低。

為什麼?因為拼多多是低價爆款邏輯,可以給低價單品近乎無窮的流量,而且只有它能充分利用微信社交的裂變式流量。無論是二環內的高級白領,還是五環外的退休工人,都會買白牌標品;所以,拼多多的故事還遠遠沒有講完——除非你認為人類有一天能淘汰標品,徹底進入設計+品牌的美麗新世界。

拼多多給我們的是最真實的中國

拼多多的崛起路線,就是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先佔領三四線市場,穩紮穩打吸引數億三線以下城市用戶關注,再去一二線城市跟淘寶對決。

廣大的三四線市場用戶,他們缺乏商品的對比認知,並不看重商品的品牌價值,更在乎商品的價格及實用性,看中即購,沒有複雜的購物準備心理,下單速度快,這也是拼團得以在次級城市火速發展的原因。

而且阿里一直無法深入滲透進三線城市,京東雖然依託有騰訊的流量加持,但並沒有好好利用微信在三四線的高滲透率玩一些特色花樣,因此拼團才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電商低覆蓋率的情況下火速爆發。

不管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對廣大市民來說,對商品性價比的追求是永遠不會停止的。人們對於日常用品以及絕大部分的零售商品都想要以更低的價格來獲取更優質的商品,在這個基礎上,拼多多就成為了更優更快的渠道。

所以因為消費升級,所以京東天貓崛起;因為消費降級,所以拼多多崛起。

但是拼多多最大的問題還在假貨,很多品牌的產品我們可以看出拼多多的山寨產品依然很多,這也是廣大電商的通病,不解決這一點它的前進之路依然荊棘滿布。

對於廣大群眾來說,拼多多給了我們低價的新選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一隻好股票,股價暴跌代表了什麼?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