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區塊鏈+產品溯源”技術,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溯源從表面上看是追本溯源的意思,但實際是尋找探究事物的源頭與根本。

1997年,歐盟因為“瘋牛病”的問題,最早提出了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的概念,並開始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

推進“區塊鏈+產品溯源”技術,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在區塊鏈中,溯源是落地應用場景中是談及最多的詞之一,一方面是由於近幾年爆發的類似“三聚氰胺”“蘇丹紅”以及“假疫苗”等危害公眾安全的事件,另一方面是因為各大巨頭爭先恐後的湧入,例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促使“區塊鏈+溯源”在各個行業應用落地的需求逐漸變大。

從2018年的追求幣價到如今的落地應用場景,“區塊鏈+產品溯源”正在以我們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的成熟化。

傳統溯源的弊端

無論是“食品安全問題”還是“藥品衛生問題”,甚至於“假貨”問題,都是屢見不鮮的,傳統的溯源似乎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這是為什麼呢?

1.傳統溯源缺乏公信力,消費者信任度低

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管體制尚未完善。多數的溯源體系都是各個企業為主,缺少有公信力的機構部門參與監管。溯源存儲數據極易遭到黑客的攻擊,或者人為的篡改,從而失去可信度和透明度。

2.溯源標準不一致,導致資源浪費,難以標準化

不同類別的產品的供應鏈管理不同,導致溯源過程中無法使用統一的標準。此外,各個企業以及組織之間採用不同的溯源管理系統,系統間的數據無法進行交互共享,形成一個信息孤島。

推進“區塊鏈+產品溯源”技術,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區塊鏈在溯源中的作用

區塊鏈被視為“生產關係工具”,能把主權歸還消費者,寄予了“從商業模式上變革零售業”,重新構建“人、貨、場”關係的重望。

2019年的《區塊鏈與供應鏈融合應用標杆企業中國行會議》,海爾智家IT新技術總監冷合禮談到:“區塊鏈通過提供完整的信息流,不可篡改的簽名認證機制,可以實現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精準追溯。”

工信部發布的《2018年我國區塊鏈工業白皮書》中曾指出,區塊鏈不可篡改、分佈式存儲等技能可為溯源職業的信賴確實供給處理方案,從算法層面為產品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供給通明機制。

自區塊鏈技術興起以來,在商品溯源方面就備受青睞。傳統溯源行業歷來存在著數據存儲中心化,信息數據孤島等諸多問題,又因行業本身的極度分散化導致溯源成本極高,難度極大。

區塊鏈技能用於產品防偽溯源,有利於處理產品工業鏈內產品流經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拷貝、冒充偽劣產品、產品產出日期的塗改、篡改等,保證顧客的合法權益。

推進“區塊鏈+產品溯源”技術,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區塊鏈溯源技術之食品溯源

近年來,隨著

消費者對安全、優質的食品的需求不斷地增加,基於區塊鏈的商品溯源系統正逐漸成為提升商品供應鏈透明度,增強消費者信任度的重要工具。

以葡萄酒行業來說,葡萄酒行業和其他的經濟體一樣,都難以在不斷增長的全球市場需求中擴大以中間商為主的體系。公共企業區塊鏈平臺VeChain與澳大利亞的葡萄酒製造商Penfold(奔富酒莊)合作,使用區塊鏈解決方案來驗證其產品,通過區塊鏈來溯源,打壓葡萄酒行業的欺詐行為,讓葡萄酒愛好者清晰的瞭解到他們所購買的酒瓶裡裝的是真正的葡萄酒。

2017年,阿里巴巴與普華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用於跟蹤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全流程。螞蟻區塊鏈試水澳大利亞、新西蘭的26個品牌奶粉,使每一罐奶粉都有溯源二維碼。

2019年4月,京東發佈《京東區塊鏈技術實踐白皮書》,記錄了京東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精準扶貧的商品溯源、食品溯源、跨境商品溯源等方面。

推進“區塊鏈+產品溯源”技術,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區塊鏈溯源技術之醫療溯源

醫療與食品同屬於目前涉及民生安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但醫療是一個典型的多中心化場景,沒有一家醫療機構可以擁有所有的數據,這便導致假藥事件頻頻發生。

2019年7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國家衛生健康委辦聯合印發《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系統試點工作方案》正式發佈,標誌著我國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系統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通過醫療器械公司的數據對接,實現供應鏈可視化管理,用大數據助力醫療行業健康發展。

當發生藥品問題時,廠商以及監管部門可迅速介入,找出問題環節,並迅速召回問題藥品,此外,還能將責任具體到細分環節,追溯藥品的出產地以及相關企業的數據。

區塊鏈分佈式的存儲大大提高了不良商家作惡的成本,有效的保證所有參與方規範操作,對數據在鏈上的真實記錄,同時增強了用戶對產品的信賴度,以及粘合度。

本文觀點不代表“德誠善禮”立場,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