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歲痛失4位親人 35歲當校長 終身不嫁 為國培育999朵“玫瑰”

(說歷史的女人——第1035期)

民國時期,剛剛擺脫數千年封建統治的中國,大興教育,出現了不少著名的中學和大學,也湧現出一批卓越的教育家。當時就有幾位傑出的可以彪炳史冊的大學校長,比如北大的蔡元培、清華的梅貽琦、復旦的馬相伯、南開的張伯苓、浙大的竺可楨、安徽大學的劉文典等。

除了這幾位赫赫有名的男士外,當時也有幾位著名的女校長。比如中國第一位女校長,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校長呂碧城;第一位大學女校長,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鬱。今天要說的這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大學女校長,她16歲痛失4位親人,35歲當大學校長,終身不嫁,被譽智慧女神,為中國培育了999朵“玫瑰”,名留史冊。那麼她是誰?究竟有什麼人生傳奇?本期分解。

她16歲痛失4位親人 35歲當校長 終身不嫁 為國培育999朵“玫瑰”

(一)差點自殺的女孩

她叫吳貽芳,祖籍江蘇泰興,1893年1月26日生於湖北武昌。她的父親吳守訓是武昌候補知縣。吳貽芳出生時,正逢寒冬臘梅芬芳之時,吳守訓即為女兒起名為“貽芳”,又號“冬生”。

吳貽芳的父親雖是讀書人出身,但思想比較保守,只支持兒子讀書,不希望女兒上學。但當時的中國,已經開始同世界接軌,女權興起,女子受教育勢在必行。吳貽芳要求同哥哥一樣上學讀書,遭父母拒絕後,性格剛烈的她試圖吞金自殺。最後父親只好讓步,於1904年,將她和姐姐吳貽芬送入杭州弘道女子學堂。

1906年,在姨父陳叔通支持下,吳貽芳入讀上海啟明女子學校,後又轉至蘇州景海女子學堂。十幾歲的吳貽芳接受了新式教育,前途正一片光明之時,她突然遭遇到了人生的極大不幸,幾乎將其毀滅,又差點自殺。

(二)一個月之內失去4位親人的女孩

1909年,吳貽芳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16歲花季少女,卻在一個月之內痛失4位親人!

先是他的父親由於受上司誣陷貪汙公款,憤而投江自殺;接著他的哥哥,上過清華的吳貽榘,因出國留學無望,在父親自殺後倍感絕望而在上海跳黃浦江,隨父而去;接連喪夫、喪子的母親經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擊,於是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面對父母兄長的慘劇,姐姐吳貽芬悲痛欲絕,竟在母親的棺槨前懸樑自盡……

這一切對於一個未成年少女來說,簡直太過殘忍。她還有什麼理由活在這個世上?也許自殺也是她唯一的選擇。

當吳貽芳精神幾近崩潰,也要輕生之時,她的姨父陳叔通挽救了她。陳叔通是位思想進步人士,當初她從杭州轉入上海讀書就是叔父幫她辦的,原因是陳叔通發現吳貽芳姐妹倆所在的學堂沒有開設英語課程,轉學是為了學英文接受更先進的文化。

當時她家裡還有年邁的祖母和不到7歲的妹妹,叔父勸慰道,“你死事小,你的老奶奶和小妹妹誰管?”

最終在叔父的開導下,16歲的吳貽芳感到了身上的重任。她不能死,她要站起來和命運之神決鬥!

這樣,吳貽芳全家老小三口就跟姨父家住在了一起。

(三)吳貽芳人生中的三個貴人

姨夫陳叔通可謂是吳貽芳人生的第一個貴人。

吳貽芳在叔父的幫助下,重返學堂。1914年,她隨姨父遷居北京。為了生計,吳貽芳在學業結束後,在姨父的推薦下,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附屬小學擔任英文教員。

一年之後,吳貽芳又遇到貴人相助,她被美籍教師諾瑪麗推薦,作為特別插班生進入金陵女子大學繼續讀書。

金陵女大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是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等創辦的一所教會學校。第一屆只招收了9名學生,吳貽芳是其中之一。她學習努力,責任心強,被推舉為學生會會長。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吳貽芳組織同學打著校旗,手持十字架,參與學生遊行。

她們雖然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女生,但卻站在學潮的風口浪尖,轟動了整個南京學界。

1919年,金陵女大第一屆畢業生產生,只有5個人,吳貽芳是其中之一。畢業後,她到北京女高師任教。兩年後,她又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三個貴人。

1921年冬,美國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學校長布萊克夫到北京女高師講演,由吳貽芳任翻譯。她一口流利的英文給這位校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她推薦,吳貽芳去了美國密執安大學深造。

在美國留學期間,她的學習一如既往的優秀。1926年,澳大利亞總理應邀來美演講,演講中,這個總理傲慢地說:“中國不能算一個獨立的現代國家!中國,不僅經濟落後,而且人民無知,政府無能,盜匪遍野……臨近的亞洲國家,應該移民到中國去,以免上帝賜給我們的資財,都被那些不開化的野蠻人,白白地浪費掉……”

吳貽芳聽後,義憤填膺,她說:“這是對中國人的誣衊!”當夜她便寫了一篇文章登在《密執安大學日報》上,義正言辭地駁斥了澳大利亞人的傲慢無理,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激起了在美的華人學生巨大的愛國熱情。

(四)中國第二位大學女校長

1928年,吳貽芳獲得密執安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後,隨即給金陵女子大學發出電文:“論文已畢,考試及格,定期回國”,一片赤子報國之心,躍然紙上。

吳貽芳回國後即被任命為金陵女大校長,時年35歲。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學女校長,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4年前楊蔭鬱就任北京女高師校長時是40歲),她也是該校第一個中國籍校長。她創造了歷史。

自此,吳貽芳連續執掌金陵女大23年,使之成位一所歷史名校。做為一名教育家,她曾與蔡元培並稱,在民國教育界,有“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之說。

吳貽芳有著先進的辦學理念。本來金陵女大是教會學校,她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基督徒,服務於中國的基督教化。當時,這一辦學方向顯然不合中國的國情和社會需求。吳貽芳決定改變這一現狀。但由於學校的資金完全依靠國外的教會,如果不考慮教會的立場,學校是難以生存的。

她出色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她以“厚生”作為校訓,“厚生”一詞來自《聖經》,意為“豐富的人生”。吳貽芳的立意是: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如此,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豐滿。

這樣既尊重了教會的意志,即基督以獻身自我服務眾生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當時中國的救國救民的教育理念。吳貽芳依照這種思路,成功地調整了金女大的辦學宗旨:即淡化宗教目的,而與非教會大學一樣,注重學問與道德,服務於社會。

吳貽芳注重培養學生們多方面的素質。文科、理科兼顧,讓學生不能偏科:理科學生必須也要學文史;文科學生也必須學數理。她還十分重視體育,當時規定每週要上四節體育課,比現在的學校更開明。還開了騎馬、射箭、網球課等。她還曾讓學生們參加了奧運會。

吳貽芳甚至要求學生的儀表儀態。剛入校的學生,要接受一系列的儀態考察。比如,新生要沿著綠樹成蔭的小路,徑直走過去。梳著光滑的發鬏、身材挺拔的女教師們認真觀察,如果發現學生們中有歪肩、駝背,走姿不正者,就必須參加為期一年的“矯正體操班”。在這樣嚴謹的要求下,金陵女大的學生,一個個都變得身材健美、舉止優雅。絕不次於如今的校園美女們。

當然吳貽芳以身作則,她始終保持著優雅的儀表風姿。她身材筆挺,行走如風,經常襲一身紫色旗袍,圍一條雪白的圍巾,“氣度非凡,宛若天使”。

她16歲痛失4位親人 35歲當校長 終身不嫁 為國培育999朵“玫瑰”

(四)人性辦學,允許學生戀愛的校長

早先的金陵女大屬於教會式“貴族”學校,其中的學生不乏名門之後,像章太炎、黃炎培、張治中的女兒都曾慕名來此就讀。但吳貽芳認為,人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她致力於把金陵女大辦成一所平民大學,竭盡全力錄取貧困學子,只要能考上的,無論貧富,一視同仁。家庭若是實在困難的,還會發放補助金。

比如出身貧寒的梅若蘭,入學之後,學校為她提供了勤工儉學的機會,讓她在校圖書館打工。她邊工邊讀,四年後順利畢業。

吳貽芳完全沒有領導的架子,新生入學的時候,她親自給同學們講授校史,還經常到學生宿舍噓寒問暖,能叫得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她實行人性化教學管理,比如在金女大,考試是不設監考老師的。考試時,把考卷發給學生後,老師就可離去。這樣,學生反倒沒有人作弊。這真令如今的學生羨慕啊!

還有她居然允許學生談戀愛,要知道,金陵女大的學生可全是女生,這在當時,可是驚世駭俗的。

當時,她發現有學生在外面跟其他學校的男生談戀愛,她不但不制止——因為她認為,人有平等的戀愛的權利和自由,而且還給她們提供方便。談戀愛的學生常常會回校很晚。有一天,吳貽芳散步時發現一個窗戶下有把椅子。她調查後得知,原來是一個出去約會而晚歸的學生,被關在外面進不去門,只得踩著椅子,爬窗戶進宿舍。

她擔心學生安全,便將宿舍樓下的會客室劃出一部分,隔成許多半封閉的小空間,裡面擺上桌椅,專供戀人們約會聊天。她規定,晚上九點前,女同學可以帶男朋友在裡面縱情交談,只要求他們走時把果皮瓜子殼之類的垃圾打掃乾淨即可。在金陵女大上學的學生真是爽啊,這種辦學境界,如今能否達到?

吳貽芳曾定下嚴格的校規,不收已婚學生,在校生若結婚就得自動離校。

但有個例外。學校曾有一名女生和一名愛國軍人偷偷結婚,被學校知道後,吳貽芳沒有當即表態。她只是帶著她最喜愛的一枚胸針到學生家,一方面向他們表示新婚的祝福,一方面則委婉地告訴她不要到學校來了。

後來這名女生的丈夫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了,她向吳校長表達了重回金陵女大的願望。吳貽芳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她的請求,破例讓她繼續學習,她的子女也由學校共同撫養。

她給人展示了,什麼叫人性辦學。

1925年,有個叫曾季肅的學生(她是小說《孽海花》的作者曾樸的妹妹)寫信給吳校長,希望來金陵女大學習。當時曾季肅已35歲了,還有兩個孩子,但她為了擺脫封建婚姻的束縛,決定接受大學教育。吳貽芳被她的執著感動了,也破例錄取了她。後來曾季肅學業有成,還在上海創辦了南屏中學,成為一名教育家。

吳貽芳還幫助過一個著名的學生,即王明貞。她也曾是金陵女大學生,後來還曾在母校任教。她學業十分優秀,但因學費等問題,赴美留學遇到困難,遲遲沒有如願。吳貽芳知道她的意願後,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她給美國密歇根大學寫了一封強有力的推薦信。然後,王明貞順利拿到了密歇根大學四年的全額獎學金,成功赴美留學。後來王明貞成為一名著名的物理學家。

(五)支持抗日,愛國的、低調的女校長

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吳貽芳為保護金女大師生,讓她們先行撤離,校園裡只剩下她和36個教職工護校(當時就有王明貞)。日軍圍困南京,燒殺擄掠,大肆屠城時,吳貽芳動員全部職工,收容了大量婦女兒童。

八年抗戰中,吳貽芳一直為中國人民的抗日鼓與呼。1943年,她組織“中國六教授團”赴美宣傳抗日鬥爭,爭取美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與吳貽芳交流時,深深被這位中國女性的愛國精神所打動,為她的不卑不亢所折服,盛讚她為“智慧女神”。

1945年4月,吳貽芳作為中國無黨派代表與宋子文、董必武等赴美國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大會,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

但是這這些榮譽,絲毫沒有影響吳貽芳先生對教育工作的專注,她一直是很低調的人,對政治沒有興趣。1946年2月,吳貽芳經過重慶,宋美齡女士建議她出任民國教育部長,被吳貽芳拒絕。

她16歲痛失4位親人 35歲當校長 終身不嫁 為國培育999朵“玫瑰”

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後,張治中再次推薦吳貽芳做教育部長,仍被她拒絕。她此生,只為她的女大服務,以培養新女性為己任。

當時國民政府加強對高校的控制,但吳貽芳堅決抵制政治對學術的干預,而是根據她的辦學宗旨,並沒有對學生的社會活動尤其是愛國活動加以限制。1948年秋季,國民政府在南京展開了對學生的大搜捕。她出面保護學生,不讓軍警進入校園。她永遠是學生的守護神。

(六)為了999朵“玫瑰”,終身不嫁的“母親”

1938年,吳貽芳到遷往成都的女大繼續工作,直到8年之後,1946年才又遷回南京。此時的她已經53歲,繼續掌管金陵女大全局,直到1951年,金陵女大同金陵大學合併,她共當了23年金女大校長。23年來,她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以校為家,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自己的婚姻。為了學生,為了當好她們的“母親”,她終身不嫁。

建國後,金陵女大和金陵大學合併,組成了南京師範學院,吳貽芳先任副院長,後為名譽院長。1984年,學校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她仍為名譽校長。

此外,吳貽芳還被選為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副省長等職。

吳貽芳即便榮耀滿身——她甚至被美國密執安大學授予“和平與智慧榮譽獎”,但她一直保持低調,生活十分樸素。

她的學生梅若蘭曾在《懷念吳貽芳》的文章中寫到,吳校長几十年一直住在一間不到15平方米的房間,平日粗茶淡飯,從不講究吃喝。除了出於禮儀需要有幾件像樣的衣服外,平常總是布衣布衫,縫縫補補,捨不得扔掉。她不要小轎車,只肯買一輛黃包車,

每月工資大部分都接濟親友,外出演講得到的酬金和禮物,也一一轉贈師生,並不讓受贈者知道。

吳貽芳執掌金陵女子大學23年,使該校獲得了英美各著名大學的認可,其學生可免試入讀英美名校的研究生。1919年以來,金陵女大畢業了999名畢業生,被稱為999朵“玫瑰”,而這些美麗的花朵,大都是吳貽芳用心血培育出來的。

多年來,以至退休後,吳貽芳都密切地關注著這999朵“玫瑰”,關注著她們的生活和事業的發展。她像一位偉大的、無私的母親,永遠呵護著她的女兒們。

1985年11月10日,吳貽芳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善終。

她16歲痛失4位親人 35歲當校長 終身不嫁 為國培育999朵“玫瑰”

著名作家冰心在吳貽芳先生去世後,以“一代崇高女性”為題撰文紀念,她深情地回憶道:

“我沒有當過吳貽芳先生的學生,但在我的心靈深處總是供奉著我敬佩的老師——吳貽芳先生。”

吳貽芳先生,不僅培育了滿園美麗的玫瑰,她本身就是一枝永遠盛開的玫瑰!

參考資料:《吳貽芳:“和平與智慧的女神”“《大師:中國教育家吳貽芳》《吳貽芳:一代崇高女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