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掙錢的父親過時了

只會掙錢的父親過時了

我們每個人因出生而出場,因離世而告退,會在一生中扮演多種角色。

單就家庭而言,小的時候,您是父母的兒子;結婚組建了家庭,您開始為人夫;有了孩子,您升級為父親。

戲劇舞臺上的每種角色都有其特定的任務,生活中也是如此。

父親這個角色應當完成哪些任務呢?

要爸爸幹啥?

只会挣钱的父亲过时了

我的爸爸每天早出晚歸,一回到家就懶洋洋地靠在沙發上看電視……爸爸從不告訴我他要出差了、什麼時候回來,也不像媽媽那樣常為我們帶點兒小禮物,所以我對他的來去很少關心。

離開媽媽一天,我感覺像有一個月那麼漫長,而爸爸出去一個月我都不會想念他。

只会挣钱的父亲过时了

在孩子眼中,這位爸爸在家能做的事情就是看電視。

他每天早出晚歸,盡力做一個努力工作的員工,對家庭是有貢獻的,他得

賺錢養家。

但這遠遠不夠。

位父親應當為這個家做些什麼,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要求。

就今天的中國父親而言,父親角色至少要做到以下五點:

任務一:發展良好的夫妻關係,共同撫養孩子成長

一個父親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愛他的母親,也就是您的妻子。

一個女人只有被愛滋潤著才能夠散發出柔情,心情才會是愉悅的,才能對孩子有耐心,有適度的愛。

一個家庭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女主人,因為家庭軟環境大多是由女主人來操持的,她可以說是家裡的“王后”。

她是否能用愛心做一家人的早餐,她是否能哼著歌縫好孩子游戲中撕壞的褲子,她是否能在孩子犯錯時耐心地對待孩子,甚至她是否能對孩子寄予合理的期望而不是過高,都取決於丈夫能否給她定的理解與關愛。

這種家庭氣氛會影響著孩子,決定著孩子能否成長為身心健康的人。

知道父母是相愛的,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展示自己天然的一面,才會讓能力盡顯,並積極與人交往。

一個享受不到丈夫之愛的女人,會更多地處於焦慮狀態,讓全家的生態失衡——把本應給予丈夫的愛全部給了孩子;本應從丈夫那裡獲得的安全感卻要從孩子身上獲得;對孩子的未來提出過高的期望,把本應由父親承擔的一些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

任務二:承擔對孩子的撫養責任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父親往往是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這種責任是得到絕大多數父親認同的。

但問題在於:能掙錢就行了嗎?這是父親的唯一職責嗎?經濟上的高收入往往是以犧牲工作以外的時間為代價的。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亮和徐安琪在《父母參與研究:態度、貢獻與效用》一書裡表明,收入並沒有成為父親育兒的資源,父親的收入越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越具有負面影響。

分析認為,這或許因為收入越高的父親與子女的互動越少,或難以履行撫育責任。

只會掙錢的父親已經過時了。

任務三:發揮男性性別優勢,為孩子提供性別角色示範

社會學家費孝通曾說:“在過去的歷史中,人們似乎找到了一個比較有效的撫育方式,那就是雙親教育。”

男女兩性的差異,使得他們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可以形成取長補短的巧妙配合,達成一種天然的和諧。

父親是第一個引導男孩認識男人社會和走向男人社會的那個男人,也是第一個引導女孩認識男人社會的那個男人。

做一位有影響力的父親,應當用自己的行為正確示範一個男性角色應當有怎樣的表現,包括如何做一位父親。

任務四:發展良好的親子溝通,做孩子成長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僅是一個引導者,還應當是支持者、合作者。

要做到這一點,參與孩子的成長是前提,如果父親缺位於孩子的成長,三者中的任何一者都談不上。

任務五:理解並實踐終身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當身邊依偎了一棵“小樹”,並不意味著父親這棵“大樹”就此停止生長了,還應當是有精氣神的,上進的,是熱愛學習的。

父親參與孩子的成長,受益的不僅僅是孩子

從付出與收穫的角度而言,父親參與孩子的成長,收穫的不僅是健康的孩子,還會有一個贈送品,那就是父親的成長與幸福。

父親的參與會使喚孩子更容易成為一個好孩子

研究表明,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在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獨立性、學習自信心方面都佔優勢。

父親對孩子的積極關注和肯定能增強孩子的自信,所以那些與父親有良好關係的孩子智力發育更好,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好。

當然,父親採取的教養方式要是科學的。

父親的參與有利於夫妻關係的牢固

父親參與家庭教育,與妻子一起養育孩子,攜手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夫妻間便有了共同的目標和更多的共同語言,孩子的點滴進步會成為一家人共同的欣喜,夫妻間的瞭解不斷加深,感情的網會織得越來越密,夫妻關係會更牢固。

父親的參與有利於不斷自我完善及人生幸福感的建立

心理學追蹤研究表明:父親的參與程度與他的工作和婚姻滿意度呈正相關,對孩子提供高度支持的父親,當他們步入中年時,更可能享受愉快的婚姻。

我陪了你小,你陪我到老。

如果父親沒有從小培養與孩子的感情,當孩子長大之後,父親不那麼忙了,渴望與孩子互動了,但是,機會已然飄過。

2014年5月12日“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了一項針對在異地求學的近千名大學生做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和父親打電話時缺少話題可聊,而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和母親打電話時總有說不完的話。

小貼士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兒童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我們的兒童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們將創造歷史。我們的兒童是未來的父親未來的母親,他們也將要成為自己兒童的教育者。我們的兒童應當成長為優秀的公民,成長為賢良的父親和母親。但是,這還沒有概括一切,我們的兒童又是我們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確的教育是我們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們將來的苦痛、辛酸,是我們對其他的人們和整個國家的罪過。”

只会挣钱的父亲过时了

本文摘自朱永新、孫雲曉、劉秀英主編的著作《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五年級孩子》

只会挣钱的父亲过时了只会挣钱的父亲过时了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