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在我國考古界,有一個鐵律: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這是一次心酸慘痛的考古悲劇帶來的啟示。

這個悲劇就是定陵的考古挖掘。定陵是共和國曆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經國務院授權,有計劃、有組織、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和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的合葬。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定陵挖掘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為什麼要挖掘定陵?

1955年10月9日,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帶領一些文藝界名流到明十三陵參觀。

中午時,他們在長陵東邊的柿子園休息聊天。吳晗不但是副市長,同時也是明史專家,寫過《明史簡述》等著作。聊天中對郭沫若等人說:“永樂皇帝就埋在長陵,如果挖掘長陵,建個博物館,把長陵中的文物展示出來,肯定對研究明史有重大推動作用。”郭沫若等人深表贊同。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於是,一份《關於挖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便送到了國家政務院,並很快得到了批准。

有人反對,反對無效:

消息傳出後,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大驚。他倆堅決反對,因為他們認為當時中國的考古技術、文物保存、復原技術都不過關。根本不具備挖掘帝王陵墓的能力。

但是吳晗等人決心已下,無法改變。他們覺得全國解放好幾年了,老一輩專家和新一代大學生聯合,就可以勝任挖掘工作了。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長陵挖掘改為定陵挖掘:

1955年12月,“長陵挖掘委員會”成立,經過長時期的研究考察,隊長趙其昌認為,長陵的挖掘規模太大,應該找一些好挖的陵墓做一下試崛。

那時,定陵的一些城磚脫落,露出碹洞,考古專家認定從這裡,可能會直接找到墓道,更省力。就這樣,挖掘長陵改為挖掘定陵。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琳琅滿目的珍貴隨葬品:

1956年5月,定陵挖掘正式開始,挖掘工作就不細說了,直接說挖到了什麼。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宋神宗和兩個皇后屍體腐爛,但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金銀玉器和羅紗織錦。除了棺槨內的隨葬品外,帝后的棺槨外有29個朱漆木箱,箱內裝滿了冠、帶、配、飾、金銀器具等等共2648件。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許多珍品獨一無二。宋神宗的金絲翼善冠,用極細的金絲編織,堆壘出二龍戲珠圖案。即使用現代技術也很難複製出如此生動精美的皇冠。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孝端皇后的三龍兩鳳冠,珠光寶氣,極其奢華,其上共裝飾紅、藍寶石128塊,各種珍珠多達5400餘顆。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孝靖皇后的羅地灑線繡百子衣,圖案優美,極富感染力,升龍、行龍左右盤繞,極其威嚴。前後襟和衣袖上還繡有100個活潑童子,姿態各異,或讀書,或出遊,或沐浴,不一而足。還飾有金銀錠、方勝、犀角等八寶,蘊含"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寓意。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可惜的是,從定陵地宮打開的那一瞬間起,悲劇就發生了:

很多有機文物在漆黑的地宮可以保存千年,但是一旦接觸氧氣,便瞬間氧化。很多書畫、絲織品很快灰飛煙滅。

當時,考古人員缺乏經驗,還將塑料加入軟化劑,塗抹在整匹的布料衣物上,結果沒幾個月便變黑變脆,支離破碎了。而有些金屬物品也變形生斑了。能完好保存下來的不多。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更令人同心的是,1966年,文革開始,破四舊之風颳起,不少考古學家被逼離開工作崗位,無人照料的定陵再次遭到破壞,大量珍貴的文物迅速腐敗,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棺木被扔出去,帝后的屍骨也被燒得乾乾淨淨。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現在國家考古挖掘和保護技術已經具備了,是不是可以考慮挖掘帝王陵墓了呢?

不可以!起碼在我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主動挖掘帝王陵墓的那一天。

除了技術方面,還有一些社會倫理等因素。很多帝王的後人還在,挖人家祖墳好像說不過去。

定陵挖掘的悲劇啟示——為什麼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不主動

挖掘帝陵,但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說陵墓被盜、基建出土等,我們還是要做挖掘的。考古界管這種做法叫做“搶救性考古挖掘”。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