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利控股股東質押率超八成 紓困基金上位二股東

■本報記者 曹衛新

見習記者 李亞男

自2018年10月份開始,地方紓困基金介入上市公司,緩解控股股東質押難題,至今已滿一年。截至目前,仍有不少紓困基金在持續“落地”中。

11月26日晚間,維爾利對外宣稱,公司控股股東常州德澤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德澤”)為償還質押融資的借款,降低股票質押比例,擬將其持有的公司499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協議轉讓給常州新北區壹號紓困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維爾利董事會秘書朱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之前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有在推進紓困事項,為了幫助控股股東緩解高質押,現在正式‘落地’了。”對於後續紓困基金有無參與上市公司經營過程,朱敏表示,目前主要是解決控股股東的質押問題,紓困基金也無謀求上市公司控股權的想法。

9折受讓6.37%股權

常州新北區壹號紓困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壹號紓困基金”)系響應常州市政府號召、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參與化解常州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工作,為化解公司大股東股票質押風險而成立的。

記者瞭解到,為支持民營上市公司健康持續發展,常州市設立了全市民營上市公司發展基金,該基金規模6億元,已全部實繳,主要用於降低民營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流動性風險,緩解大股東股票質押風險。2019年三季度,完成向壹號紓困基金出資1.1億元,壹號紓困基金總規模達到了3.03億元。

維爾利方面表示,常州德澤此次轉讓股份獲得的資金將用於償還質押融資的借款、降低股份質押比例。截至目前,常州德澤累計質押上市公司股份2.67億股,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2.16%,佔公司股份總數的34.12%。

本次股份轉讓前,常州德澤持有公司股份3.25億股,佔公司總股份數的41.53%,壹號紓困基金並未持有公司股份。股份轉讓後,常州德澤持有公司股份2.76億股,佔公司總股份數的35.16%,壹號紓困基金持有公司股份4990萬股,佔公司總股份數的6.37%,成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股權轉讓前後,常州德澤控股股東地位保持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股份轉讓價款以11月25日收盤價為定價基礎,以定價基礎打9折計價,即每股受讓價格為5.94元,總價款為2.96億元。

記者在天眼查瞭解到,此次紓困基金的背後也出現了常高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高新集團”)的身影。2016年,常高新下屬全資公司曾通過基金產品參與認購了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截至本次股份轉讓前,常高新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公司通過基金產品持有公司股份2160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2.76%。

“從股權結構中可以看出,東海證券在紓困基金中持股比例較高,常高新集團總的持股比例變化不大,並且常高新集團也不參與到公司的經營決策中來。”朱敏說道。

資產負債率攀升

除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率較高外,上市公司自身的資產負債率也從上市之初的17.62%攀升至近50%。

資料顯示,2011年3月16日,維爾利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記者梳理數據得知,2011年至2018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7.62%、15.85%、17.21%、24.19%、42.02%、36.79%、39.04%、48.37%。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49.34%。

朱敏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市之初,上市公司的業務是環保工程和委託運營,目前,上市公司的業務還包含了投資運營這一塊內容。”目前,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從為客戶提供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建設服務逐步拓展為城市汙水及固體廢棄物汙染處置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業務。

對於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攀升的問題,朱敏表示,“與此前單一的EPC(設計+採購+建設)模式不同,BOT(建設+經營+移交)、PPP(市政類)項目的經營期較長,會有一定比例的配套銀行融資。”

三季度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為7.75億元,短期借款8.3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070萬元。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財務數據來看,公司短期內的償債壓力不大。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市政類的投資項目現金流穩定,風險低,公司會採用較高的財務槓桿。環保工程類的項目很注重控制槓桿比例,從目前來看,該類業務的銷售回款比例已經接近90%。

記者注意到,除了資產負債率攀升,維爾利的應收賬款也處於不斷增長中。上市之初維爾利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約為1.68億元,2018年已升至10.67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維爾利的應收賬款為12.23億元,同比增長22.2%。

“應收賬款的回款是比較良好的,目前回款增長比例高於應收賬款增長比例。”朱敏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