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黃河金三角”成為陝晉豫發展熱詞,渭南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11月24日,第六屆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暨2019黃河金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合作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行。

“黃河金三角”這一名詞再次引發網友熱議 ,就像曾經的珠三角,長三角一樣,這個昔日“雞鳴三省”地,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三角”。身處其中的陝西渭南,會不會因此而成為陝西經濟發展的“黑馬”?黃河金三角會不會催生一個繁榮的經濟、文化圈?值得期待。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黃河金三角”來頭不小

黃河“九曲十八彎”,在豫、陝、晉的交界處“彎”出了一個三角地帶——三門峽、運城、渭南和臨汾。這裡,既處在“母親河”沿岸,又位於中原腹地。幾座城市同處省際邊緣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省際邊緣區,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往往遠離經濟核心區和大市場,接受不到省會城市的經濟輻射,容易形成“邊緣-貧困”的經濟特徵。

不過,幾座城地域相連、條件相近、經濟相融、文緣相通、人緣相親……這些條件,讓合作也成為了必然。

其實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黃河金三角”的概念已經基本形成。在“八五”期間全國區域合作組織開始活躍的背景下,陝西省渭南市、山西省運城市和河南省三門峽市三座省際邊緣性城市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當時對這個區域的定名是“黃河金三角協作區”,主要協作項目集中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因分屬三省,協作區在合作時依然受到行政區劃的限制,舊的三市經濟協作體一度中斷。

直到2007年,三市再次建立“黃河金三角試驗區”。一年後,山西省臨汾市加入進來,形成了如今三省四市的格局。2009年的全國兩會上,晉陝豫三省代表團聯合呼籲:建立國家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201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下發文件,批准設立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跨省設立的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到了2014年4月,國務院才正式批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時,這裡曾被媒體稱之為“全國唯一打破省際行政區劃的試驗區,也是唯一一個在欠發達地區建立的試驗區”。並樹立了明確的目標:探索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新路徑。這為三省四市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山西省運城市和臨汾市,四市抱團突圍,尋求發展突破口,這四市也被稱為"黃河金三角"。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黃河金三角地區區位圖。

黃河金三角,地緣優勢變發展優勢

眾所周知,省際交界處的城市幾乎都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受到省會等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相對較弱。隨著其他城市與中心城市的距離逐漸增加,其受到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也逐漸衰減。因此,省際交界處城市,無論從各種政策輻射還是居民的心理上,本身就容易被邊緣化。

在國家規劃中,運城、臨汾、渭南屬於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三門峽屬於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四市所在的黃河金三角地區,卻在這兩個城市群中,均處於被邊緣化的尷尬地位,難以享受到相關產業政策的優惠支持。

不過,從地圖上看,黃河金三角區的四個城市地處我國中部、西部接合帶,是華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區,區域位於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兩大國家級城市群之間,在全國大流通中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區位優勢。

而且,這一地區資源豐富,煤及煤化工、有色金屬開採、農產品生產加工、裝備製造業、物流業以及旅遊業都有良好基礎。在交通反面,金三角通華北、聯西北、達中原,鐵路、公路、航空綜合運輸骨架已經形成,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在礦產資源方面,黃河金三角區域內煤炭焦炭開採生產、電力裝機容量、鋁、鎂、鉬等有色金屬材料和黃金產量等礦產資源在全國居重要地位;在農業方面,該地區也是三省重要的農業基地、糧食和棉花生產地位舉足輕重。另外,黃河金三角地區自古就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名勝古蹟密集、文物旅遊業發展有優勢資源與一定基礎。

據瞭解,自2014年3月31日、2018年1月9日國務院先後正式批覆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來,黃河金三角區域內經濟總量得到迅速增長。2013年,金三角4市共完成生產總值4917.39億元,2014年突破5000億元,2017年達到5773.65億元,2017年較2013年增加了856.26億元,年均增加200多億元。6年來,4市累計簽約項目超過200多個,總投資額達3171多億元,三省四市在文旅融合、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如今,晉陝豫三省的運城、臨汾、三門峽、渭南四市經濟建設發展迅速,鐵路縱貫區域南北、公路實現市縣聯網、航運建設不斷推進,促進了區域綜合開發、經濟建設、脫貧解困。黃河金三角逐漸成為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欠發達地區實現一體化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示範區。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陝西渭南,大有可為

渭南市作為陝西農業大市 ,農耕歷史久遠,素有“關中糧倉”之譽。渭南市地處於關中平原東部,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重要的次核心城市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是聯結西安、太原、鄭州三大省會城市的重要節點。

據渭南市統計局資料顯示,《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實施6年來,黃河金三角3省4市在加強科技資源、產業互補、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生態環境、對外經濟協作等方面聚力合作,特別是作為黃河金三角成員之一的渭南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提升產業實力、挖掘發展潛力、優化營商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據統計,2018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最高的是陝西省渭南市1767.71億元,其次是三門峽市1528.12億元,運城市1509.60億元、臨汾市1447.60億元。在黃河金三角區域,渭南當之無愧是區域經濟合作和對外交流的“領頭雁”。

今年5月,陝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切實加快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工作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當中提到,“努力把黃河金三角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欠發達地區實現一體化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示範區。”

近年來,渭南加速融入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軌道交通發展迅速。截止2018年,已有 2 條高鐵在渭南並站交會,6條鐵路、3條高速公路和22條國省道縱貫交錯,1 小時直達咸陽國際機場,一日經濟圈可輻射全國 26 個大中城市。還有規劃在建的韓城、華山、滷陽湖等 5 座機場,現代化的關中綜合交通次核心樞紐初步形成。

除了便捷的交通,渭南作為西北最優越的農業生態區,如今已是中國最大的優質果品生產基地,白水蘋果、大荔冬棗、臨渭葡萄、蒲城酥梨、合陽紅提等五大水果品牌馳名中外,礦產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鉬都”“華夏金城”。

據瞭解, 11月24日,由渭南市發起並牽頭舉辦的第六屆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暨2019黃河金三角高質量發展合作交流大會在北京開幕。會上,"黃河金三角"四市政府共同簽署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宣言》,並集中籤約項目35個,總投資額590.72億元。

主動進京誠意招商,彰顯的是渭南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擔當,更是作為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發展“排頭兵”的責任。如今,處在陝甘寧革命老區、關天經濟區、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國家級政策的疊加區的渭南,聚集了巨大的發展潛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中國報道、每日經濟新聞、渭南日報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